当前位置:看浙里 > 

山东首家"数字农场"成乡村振兴"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0-04-01 4:33:52

文/ 李希平

本刊讯  商河县是我国北方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地蔬菜常年销往北京、河北、上海、江苏、陕西等地。一场疫情阻断了蔬菜的既有销路,一部分菜农坐等市场恢复,也有一部分人逆势而动,主动出击,意外收获了更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商河县玉皇庙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工业化”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推广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济南(商河)玉港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作为山东首家“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数字农场,该园区面积619亩,总投资1.73亿元,建设2万平智能数字温室,引进新技术6项、新品种12个,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分别定位为展示高端种植、育苗水平的精致农业科技园和引导农户自主创业的创业园,让农业现代化,让农民职业化,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在科百科技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技术的赋能下,应用CaipoCPS作物精准栽培管理信物融合系统,建成山东首家“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数字农场。

在济南(商河)玉港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内,记者便被一排排的番茄所吸引,郁郁葱葱的叶子下面,一串串红嘟嘟的小番茄份外妖然。涨势喜人的小番茄,给刚刚到来的春季增添了勃勃生机。不同与以往种植,该园区的番茄,整个成长过程,采用国际先进的种植模式,无土栽培,物联网控制,精准滴灌,生物防治等新技术“陪伴在侧”。 2万平米的高档智能玻璃温室,8个物联网无线节点,监测着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有效光合、二氧化碳、EC值、PH值及番茄的叶面温湿度。这些无限节点将番茄生长的全维度、高粒度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互联网云端,从而在“云端”构建了一个的“数字农场”。

玉港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经理刘庆国告诉记者,在云平台上还有各个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的虚拟团队,根据我们上传的参数,一对一制定生长方案,通过网络就可以对园区作物进行生理、病理等各方面的精细管理,为番茄的生长精准把脉。 这样一来,将逐步建立更加精准的水肥平衡、病虫害预警等番茄生长需求模型,使温室的调控更加智能化,植物的水肥管理更加精准化,可减少生产成本50%,节约人工成本90%,最终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预测、数据应用一体的智能化管理。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户的一起干,园区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园区建棚。打造“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农户三年可回本 “我们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种植模式,就是希望通过示范区的种植,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最适合玉皇庙的种植模式,告诉大家,在玉皇庙,现代农业可以这么干,大家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干,”刘庆国说。

据了解,一个标准化建设的大棚造价35万,农户出10万,园区担保25万三年免息贷款。同时,玉皇庙镇还制定了补贴政策:每建设一个大棚,政府补贴2万元,吸引农户建棚。

玉皇庙镇“1+2+2+N”的农业产业规划日渐清晰——主打1个品牌(玉港果蔬)、2个品种(菜椒和番茄)、2个市场、带动N个基地。辖区的纪家村就是一个基地,其他村也有各自的基地。每个基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保证蔬菜高品质。

玉皇庙镇副镇长王勇对记者说,“就是要摆脱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老局面,让种植户们都进园区、进基地、进合作社。一家一户好比五个手指,党委政府就是要把这五个手指攥起来,形成一个拳头”。

政府搭建平台,农户参与,真正达到农户拎包入驻,在温室大棚的旁边,新建的一排排标准化大棚。刘庆国介绍:目前已经有24户农户入驻,今后将采用“1+N”复制模式:以园区为中心,辐射N个基地。农户可以在自己村中建设大棚,园区提供种苗、农资、管理、技术等。 目前,该园区已辐射周边基地6处,带动农户脱贫增收962户,实现收益1000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玉皇庙的成功实施,大大增加了产业园的信心。我们希望这种模式不仅仅在玉皇庙,在商河,甚至可以推广到山东,全国的各个地方。 绿色循环打造生态农业,打响“玉港”果蔬新品牌。

周末,在温室大棚里,前来体验的人们正采摘着诱人的小番茄。园区所用的采摘机轨道是供暖管道,循环利用,用来做采摘机的轨道。该园区东临生物发电厂,发电厂的余热为园区提供热源,实现废气排放前的生态化降温。发电厂的炉渣又为园区提供优质基质,增强基质透气性,实现发电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而园区植物秸秆也为电厂提供能源,实现了生态发展绿色循环。

据了解,该园区借助“玉港”品牌对农产品进行统一对外销售。“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园区积极打造‘玉港’果蔬品牌。”刘庆国谈到,接下来,下一步园区还将建设采摘园,发展观光、采摘、研学产业,同时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让玉港果蔬,成为高效现代化农业新典范。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