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浙里 > 

在上班骑大象满街遛孔雀的云南,它们却活成了濒危动物

发布时间:2019-04-01 2:26:20

云南,这个孕育了无数美丽生命的地方,至今仍然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然而,几十年间,亚洲象、绿孔雀等旗舰物种的数量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有的已走到灭绝的边缘。

它们的繁盛和孤独都是镜鉴。

全文4263字,阅读需要15分钟。

云南是我的家乡,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这50年来,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实际如何?这里分享的是云南几个类群,鹤、孔雀、亚洲象、长臂猿和斑鳖,讲讲它们过去几十年的生存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趋势。

云南的鹤

记得小时候,见过老一辈人手里传下来的刺绣,上面的鹤是红脖子。当时我很费解,因为在电视上看见的鹤没有一个是红脖子的,是不是老人家们画错了?

到了高中,看《云南鸟类志》,才知道原来滇南地区曾分布有大量赤颈鹤。据说 19世纪末,西方探险者在大盈江畔看见了一群赤颈鹤,就足足有600多只。但80年代以后,就几乎见不到了。

赤颈鹤

中国最后的赤颈鹤的记录,是在红河的一条支流——藤条江的河谷里。90年代,鸟类学家杨老师去找赤颈鹤,在一个农场里见到一堆毛,是赤颈鹤的。一问,说是下午有八只落到水稻田里,打死了一只,剩下的往越南方向飞去了。

原本云南、老挝、缅甸、越南的赤颈鹤都同属一个群体,现在可能只剩不到一千只。也许一百多年西方探险家家前在云南看到的那群赤颈鹤,数量就远超目前东南亚北部所有赤颈鹤的数量,而现在大家对此的了解几乎为零。

中国有9种鹤,黑颈鹤数量第二多。在云南,它们是数量最多的鹤。

黑颈鹤

在全世界有15种鹤,黑颈鹤曾被认为是数量最少的。西方学术界认为,黑颈鹤主要分布在越南红河三角洲地区,越战结束后,这里种群严重下降。但后来,先后在贵州和云南发现了几千只规模的黑颈鹤种群,后来在西藏还找到了更多。因为几乎所有的黑颈鹤都在中国,而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初,外国人很难进入中国,尤其是西部省份,所以做了误判。

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群在昭通,它们来往于贵州和云南,越冬种群大概有三千多只。其次在滇西北,迪庆和丽江加起来大概将近一千只。

灰鹤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鹤,在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都有分布。它的英文名就叫Common crane(普通鹤)。以前,云南的灰鹤数量比黑颈鹤多,在50年前乃至40年前,只要有湖泊有水稻田的地方,几乎都有灰鹤和黑颈鹤。而现在,都退到了滇西北和滇东北。

灰鹤

现在云南的灰鹤比黑颈鹤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云南的大城市多会临近大湖或沼泽。随着城镇发展,湿地环境被破坏了,鹤群就消失了。

二是气候变暖,现在滇南冬天的温度比过去提升了两到三度,怕热的黑颈鹤待不住,就缩到了东北和西北的广阔区域。灰鹤的栖息地被挤压,也只能退缩,但在更冷的地方,灰鹤竞争不过黑颈鹤,数量就随之下降。

云南鹤类栖息地的变化

可能会消失的绿孔雀

在20年到30年前,在上图红线以西,只要是海拔低于2000米的河谷都有绿孔雀。当时有一个说法,野外只要有鸡就有孔雀。孔雀的食性和家鸡的祖先——红原鸡几乎没有区别,只要是红原鸡能够生活的地方孔雀就能生活。仅仅10年时间,绿孔雀减少了90%以上。

上图下边的红点,是弥勒县——现在是云南比较富裕的一个县,有两条高铁从那个地方经过。80年代,这里还有绿孔雀,就在南盘江河谷。

上边的红点是维西,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只有一千五六百米。90年代,猎人曾打死一只成年的雄性绿孔雀——那可能是长江流域最后一只绿孔雀。

蓝孔雀和绿孔雀的区别,左蓝右绿

目前,云南就只有红河、澜沧江、怒江流域还有绿孔雀。红河上游有上百只,而且还在繁殖。但怒江和澜沧江的孔雀都是零星分布,且很长时间都没有繁殖迹象,可能近三五年就会绝迹。据国际鸟类学家评估,全世界绿孔雀大概只有不到一百个群体,多数群体都在50只以下。红河的绿孔雀群体规模排在世界前列,对于绿孔雀的保护来说,这一地区是底线。

在绿孔雀的三个亚种中,云南亚种是最大和最漂亮的,如果灭绝,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很多自然保护项目,比如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都在推进绿孔雀保护,很多公众也参与了进来。特别希望,今年能成为中国绿孔雀保护的一个拐点,能够让它止跌回升。

打猎、农药、公路建设、水电站等,对绿孔雀来说都是致命打击。2006年1月,在巍山的保护区里还能听见孔雀叫。恰好那一年,澜沧江凤庆段的一个水电站回水,淹没了孔雀栖息的河谷,从此那里就再也没有孔雀了。

实际上绿孔雀在云南原来是生活在低海拔,就是长着很多草,树比较稀疏的那种低地森林里。这种低地森林也是最早被开垦的,就变成了种水稻的田。在过去的可能一两千年里头,孔雀和人的关系是比较平衡的,它每年有一段时间,就是旱季食物最少的时候,或者是秋天育肥的时候它要进农田去吃米。当地由于一些佛教信仰什么的,他对孔雀和大象又比较容忍。

红河那个地方,原来种粮食的地方大量变成一个什么东西?很出名的一个水果,褚橙,冰糖橙。现在我们要做绿孔雀保护的地方是褚时健老先生的老家。他归隐以后把冰糖橙的产业做了起来,带动了一大帮人种橙子,很多原来种粮食的田都改种橙子了。现在我们就要回去给绿孔雀要重新弄粮食了,就是跟大家在一块商量,他这个橙子地里头能不能不洒除草剂,就是说咱们套种一些豆类或者杂粮,这样孔雀还能再回来。

现在水电站之所以成为了绿孔雀的致命问题,是因为孔雀在半山区没有觅食的场所——原来它要在旱季觅食的那些农田全部变成了果园。所以它就会压缩到河边,这种情况下水电站再一淹就完蛋了。但是如果能够在原来它活动的那些地方恢复它的栖息条件,它就能迅速恢复过来。因为孔雀毕竟是雉类,它跟鸡说实话对生境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实际上,绿孔雀的保护项目可能会是中国濒危物种里头,见效最快的一个项目。过去的几十年,孔雀一直是从红河下游往上游退,几乎退到了它生存的最北限,再往北它就活不了了。每年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地方有人上山去掏孔雀窝,然后今年这个新闻出来了以后没有人敢上山了,就这一个季节,仅仅做到了不打猎,还没给它种粮食,孔雀的分布区就往南扩了四五十公里。所以其实,我们真的只要做一点好事,它立马就能回来。

亚洲象

一直以来有一个段子:别人问,云南是不是到处都是孔雀和大象?云南人就回答,我们都是杀孔雀骑大象出门。这个段子是说以前云南孔雀很多,大象也很多。但现在大象与孔雀一样,处境危险。整个云南仅仅剩下150到250头大象。

在历史上,大象分布在德宏、临沧、西双版纳、普洱还有红河州等边境地区。早在五六十年代,随着农垦和国有农场的建设,大象数量迅速减少。到了70年代,大象就几乎看不到了。

但奇怪的是,自80年代起,大象往北推进了,现在还在持续。数量没有增加,活动范围扩大了,这是为什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可供觅食的地方不多,而且每个觅食点相距很远,再加上现在气候变暖,所以它只能往北扩大活动范围。

在云南,任何有大象的地方,人兽冲突都很严重。大象原来觅食的那些天然环境没有了,只能到农田里吃东西,就引发了冲突。

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变化

长臂猿

现在在云南只有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还有长臂猿。曾生活在低地的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基本绝迹。

五十年代,虚线的西南还都是长臂猿的分布区域,现在只在实线区域内零星分布了。

云南现在的两种长臂猿,分别是天行者长臂猿和西黑冠长臂猿,种群状况都不容不乐观。

天行者长臂猿
天行者长臂猿

认知度极低的斑鳖

全世界最大的淡水龟鳖目物种,最大甚至超过两米,它叫斑鳖。

在云南,斑鳖又叫“水猫”,斑鳖头上有很多斑点,如看起来像豹子的斑,在水里露出头,看起来就像一个猫在水里。

斑鳖生活在云南海拔最低最富饶的一条河——红河里。红河的斑鳖是洄游的,从下游到中游的干热河谷,那里有大量的沙滩可以集中产卵。

斑鳖曾红河的分布区域

五十年代,红河的斑鳖经历了一次浩劫。很多城镇组织了捕鳖,当时在很小的一块范围内几片沙滩上,就有上千头斑鳖被抓了,最大的有200多公斤。在几片产卵的沙滩上,人们把整个红河洄游的繁殖群体的90%都搞没了——而当时,“斑鳖”这个名字还不为学术界所知。

到90年代,虽然数量很少但是还有,直到2007年——当年修建的6个水电站几乎占据了斑鳖洄游的河段。2016年,新闻报道称其中一个水电站还有最后一只。但是今年没有再观察到,这个物种可能已经灭绝。

斑鳖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一直被误认为鼋或中华鳖,待2002年确认为有效种时已行将灭绝

什么影响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农田从种粮食转成种经济作物,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云南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影响。过去50年间,尤其是最近30年,云南大量耕地都改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花卉、橡胶以及水果。云南原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变成了国际贸易的一部分。原始森林越来越少,大象、鹤、孔雀90%以上的栖息地都消失了,尤其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低海拔森林。此外,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大量改变了河流和湖泊,极大地影响了水生的大型物种。

水电站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斑鳖代表了在大江大河里洄游物种的命运。云南曾是中华鲟产卵的地方,四川和云南交界的江段是白鲟产卵地。葛洲坝修建以后,鲟鱼到不了云南;因为红河的水电站,斑鳖无法洄游;澜沧江最大的淡水鱼,叫湄公巨鲶,能长到五六百公斤,过去会洄游到西双版纳,现在也看不到了。

再不做点什么,就无法恢复了

还是有好的方面。云南在中国的各省里面,率先公示了生态红线。大体上比较科学地把现存的原始林、保护区,还有一些生态脆弱的部分,比如河谷都包括进去了。

但是,这对于保护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来说还不够。下图中,蓝色的部分是我们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前5%的地方,可以看到它还没有被放到红线里,尤其是在云南的西南部和南部,现在大多已经变成了香蕉林。

大家可能不知道,滇东北地区森林里是有大熊猫的。就在2015年,这个地方打死过一只大熊猫。因为跟四川隔着金沙江,所以它应该是原生物。类似这样的地方,建议也能被纳进生态红线范围。

云南生态红线区域

在过去的50年里,云南一直在建保护区,滇西北是中国环保的一面旗帜。但在很长时间里,滇南低海拔地区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如果不抓住接下来的5年10年,可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仅剩下来的这些生物资源不仅是云南,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后的一点孑遗。


闻丞,来自云南,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博士。在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任职期间,闻丞带领团队用信息科学的技术积累,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开展区域保护规划调研,以自然保护为志。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