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益 > 

滇金丝猴—历史的见证者

发布时间:2018-08-13 9:23:05

文/和鑫明
支持机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项目中心、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香格里拉滇金丝猴保护协会
责编/王艳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主教、基督教等一些西方宗教传入了傈僳族地区,有许多传教士活跃在这些地区,并修建了教堂,在澜沧江流域比较出名的有德钦县的茨中教堂和维西县的小维西教堂,小维西教堂距离罗美底村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

滇金丝猴的发现历史是和这些传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1890年,到德钦县的法国传教士组织猎人首次猎获7只滇金丝猴,并被送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897年由动物学家Milne-Edward根据从滇西北采集到的标本描述定名,并被称为“雪中之猴”(the monkey of snows)。当年的传教士有多个身份,有些以传教为名,进行动植物标本和种子的采集,滇金丝猴为代表的许多名贵的动植物就是在当时被运送到了西方,被命名和研究。现在翻开动植物志书,许多中国的动植物都是西方人命名的,当时中国的满清政府还在以世界的中心自居、闭关锁国、文化上奉行腐朽的八股文和科举制,根本没有现代科学。而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已开始发展起来了,包括现代生物学。在全世界,西方以坚船利炮的军事行动开路,同时也进行了文化入侵,进行传教活动和掠夺各种资源,导致我们的动植物资源大量被盗取,有种说法是“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英国园林”,这是对这段历史的精辟总结和描述。

滇金丝猴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我们追忆这段历史,是要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国之不国,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国家强大了,有一个平安的社会环境,才会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才会有科技的发展,才会有民族的自尊,杜鹃花和滇金丝猴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每到周末 ,村民们会聚集在教堂里唱诗和祷告。看着这些虔诚的信徒,不禁感叹宗教信仰的力量,经过百年的历史沧桑,从西方传来的宗教还能在东方偏远的小山村生生不息。如果自然保护意识也和宗教信仰一样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保护也是一种信仰的话,人与自然圈将会是多么的美好,滇金丝猴等生物将永远与我们共存。当年西方的传教士大概也没有预料到,他们带来的宗教百年之后还在信众中传播,他们带走的滇金丝猴标本从此开启了对这一生物的认识和保护之旅。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