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要闻 > 

"三生共赢 乡村振兴":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沿河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01 6:22:53

10月31日上午,以“三生共赢·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沿河举行,这标志着以“探秘画廊乌江·情满山歌沿河”为主题的第四季“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圆满结束。

论坛会场

贵州省旅游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贵州省政府参事张晓松,贵州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黎平,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成,沿河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何支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孙元林,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郝耀华等领导、专家出席了论坛。

来自全国部分地质及古生物专家,生物多样性及植物专家,文化专家,特邀专业探险队,贵州省林业系统,铜仁市各区县旅游部门负责人等近100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协会(IUCN)主办,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学研究会,北京颂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论坛还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大千社会创新中心共同支持。

自然保护区是地球生物的天堂,是人类守护地球家园的有力屏障。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贵州省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与此同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贵州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推动林业供给侧改革,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育壮大绿色富民惠民产业,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其它西部其他省份的绿色发展新路。2017年4月召开的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将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作为贵州三大发展战略。沿河该如何走出一条既要保护,又要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举办本次论坛的目的。

原CCTV-2经济半小时主编、喻见传媒创始人傅喻主持论坛

论坛上,黎平、胡洪成、郝耀华作了主旨演讲,何支刚致欢迎辞。原CCTV-2经济半小时主编、喻见传媒创始人傅喻主持了论坛。
贵州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黎平讲话

黎平在讲话说,“自然孕育生命,我们呵护自然,林业让生命更美好”这是贵州电视台和贵州省林业厅门户网站持续投放的林业公益广告,也是林业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追求。发展林业可以把荒山变成绿洲,穷乡变成沃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才会更加美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培育好、保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人类就可以永续发展,才真正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生物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稳定和美丽。

她说,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贵州林业从思想上、恢复造林上、产业发展上形成了绿色风暴,以培育珍贵林木和高附加值林木为基础,通过专业化、集约化、多元化、系统化、规模化“五化并举” 和政府高位推动、金融深度介入、前沿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引领、一二三产联动、森林生态标志、各方利益联结、统一品牌宣推、强大市场营销、规范售后服务“十维联动”的精品林业正助推乡村振兴,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成讲话

胡洪成受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和市长陈少荣委托,代表中共铜仁市委、市政府和铜仁440万各族人民,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向参加论坛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他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三个阶段、七条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路径和奋斗目标,成为了助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强大引擎,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就铜仁而言,市委、市政府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在推动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按照中央、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一区五地”建设和“六绿”攻坚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他还说,生态优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和执着追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三生”共赢新格局,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生产和谐共生的关系,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此次论坛,以“三生共赢·乡村振兴”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紧扣发展脉搏、符合铜仁实际,对于全市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沿河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何支刚致辞

何支刚代表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和全县68万各族人民,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感谢,向连日来不辞辛劳在沿河境内探秘科考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在致辞中说,沿河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既是科研考察、探秘自然的首选之地,也是洗肺养心、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更是交流互动、携手发展的共赢之地。近年来,沿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定位,持续用力筑牢了绿色屏障,因地制宜打造了绿色家园,因势利导发展起了绿色经济。
他希望各位领导和来宾在论坛期间深入对话沟通,积极建言献策,为沿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事业奉献真知灼见;希望各位领导和来宾一如既往支持沿河、关注沿河,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希望各位领导和来宾在工作之余,带着家人、带着朋友多来沿河走一走、看一看,体验沿河风光的神奇与美丽,感受土家儿女的质朴与热情。
新华通讯社高级记者、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郝耀华讲话

郝耀华说,贵州提出“大扶贫、大生态、大数据”的发展战略,就是要从绿水青山间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径来。我国正在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反映了十九大以来实践与理论的创新。这次跨界科考应和了时代脉动,论坛更是“点睛之笔”,赋予了第四季跨界科考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现实意义。在跟随生态文化线考察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贵州区情和发展战略的认识。
他说,乡村振兴贵在生态,美在生态,发展之本也在生态。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期待沿河县结合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寻求破解之道,率先垂范,“突破乌江”,为贵州,乃至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论坛嘉宾(从左到右):张晓松、孙元林、萧今、刘保党、李智勇

论坛现场,贵州省旅游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贵州省政府参事张晓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孙元林,阿拉善SEE西南项目中心副主席兼秘书长萧今,三特梵净山太平河公司总经理李智勇,北京鹿篱工社研究员刘保党就“绿色基因——乡村振兴产业动能”“文明密码——乡村振兴持久魅力”两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贵州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发言

与会专家代表对关于贵州省乡村振兴的机遇在哪里,如何把这些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好,传承下去,并使之成为生态旅游、特色旅游优质资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扶贫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内涵,如何在沿河发展好生态产业,如何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中,增强造血功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等问题作出发言。
厦门大学教授李振基讲话

厦门大学教授李振基围绕土地伦理、生态伦理作了演讲,沿河自治县副县长杨妮围绕沿河石漠化治理,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模式作了介绍。
《中国周刊》主编杨剑坤发言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中国周刊》、《森林与人类》、《大自然》杂志社、《旅游纵览》杂志社、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多彩贵州网、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铜仁日报、铜仁广播电视台、铜仁网、贵州新媒体、印象铜仁、马蜂窝、多聊茶、爱奇艺、去哪儿网、视觉中国等近40家媒体对论坛活动进行报道。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