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农村美术教育 春风化雨绽新芽

2020-12-15 15:41:41 来源:人民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0所农村学校师生共同创作的“记忆的家园”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小学学生刺绣作品。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曼别小学学生制作的书包。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蔡里口中心小学的竹文化墙。

信息时代,面对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无论成长于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们都要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不断探究和掌握各种能力。

美术,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多种潜能,如感知、理解、表达和评价能力等;还可以满足个体精神生命成长需要,滋养美好心灵。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并就农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课程设置、设施建设等提出具体意见,为农村美术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间美术进课堂

美术教育是部分地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要解决专业美术教师少、美术课上课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方法。

在国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项课题组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推动湘西希望小学美术教育事业进步,展开探索和实践。湘西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尽管这里的农村学校在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却拥有“民间美术”这座富矿,只要持续深挖,就能提升美术教学资源质量。于是,团队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课程,在当地树立新的美术教学观,培养起一批骨干教师;转化优秀民间美术资源,改革当地教学方法;组织编写校本美术课程,为美术课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湘西,植根乡土的艺术种子开始萌芽。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样是一片民间艺术资源丰厚的土地。如何使农村美术教育独具特色?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支持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研究生,深入台江县施洞小学、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黎平县岩洞民族小学等,走访民间艺人,挖掘民间艺术代表性元素,并将其融入校本课程开发、种子教师培训等,使艺术课堂质量不断提高,使学校美育特色更加鲜明。

当民间美术与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儿童美术融为一体,孩子们既在学习、理解与创作过程中,具备了基本美术素养,增强了学习能力,又加深了对本地区文化的理解与自信。实践过程中,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一些经验和模式被推广至云南、陕西、内蒙古等12个省份的近百所农村实验校点。知识技能与文化艺术,在广袤大地上接力传递。

校园文化添新彩

学校是承载学生重要成长记忆的场所,校园环境则是学校文化视觉识别系统中较为直观的部分。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教育体育局支持下,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特邀艺术家与师生一起进行校园文化设计。美术课上,学生们利用坐标网格模拟经纬线,创作出各式各样的傣族织锦图案。艺术家再根据学生作品进行设计,并组织教师将其绘制在校园墙壁上,短短两年时间共完成56幅壁画,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非遗文化园”是校内另一处让孩子们体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其中的非遗手工坊,可以让学生体验傣族织锦、傣族手工造纸与慢轮制陶等传统手工艺;非遗陈列室则展出当地日常生活用具与农业生产用具,以帮助学生了解前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实践美学,展品均由本校师生、村寨村民捐赠。

学校是村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所在地区的人文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地域文化,提升其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的可行之道。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蔡里口中心小学,坐落于茫茫竹海之中,竹编在当地已有上千年历史。应学校之邀,艺术家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生一同来到这里,围绕“竹文化”主题展开校园文化设计。设计后的校园中,竹简沿校门两侧展开,记载着学校简介、校园文化释义;一座集传统木结构民居与竹编技艺特点为一体的非遗竹艺坊,以竹编之美,开启智慧之门。艺术家还通过线上征集的方式,邀请1000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书写传统国学读本《千字文》,并计划将其以集字形式呈现于校内墙壁上。

在广东、海南等地的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倾注师生心血与地域文化基因的校园环境设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志愿服务暖人心

推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各校落实主体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

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整合高校美育资源,为农村地区中小学在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开展写生、教授剪纸、指导泥塑……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不仅让农村儿童获得了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也让高校志愿者受益匪浅。一些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即将走上美术教育岗位的高校学子,在志愿活动中持续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模式,既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感动。一位志愿者感慨:我们给农村孩子带去温暖,而他们回报给我们无尽的爱。

从开展教师培训到开发民间美术课程,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到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人深入农村,帮助农村少年儿童寻求和创造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成长。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3日 08 版)



1.jpg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