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 9:22:44
文/吴灿
责编/王艳玲
丁虹最近几年的一些作品,让人想起顾城的一首诗: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在顾城的这首诗歌中,以天、路、楼、雨的灰色铺满整个世界,再突然出现一红一绿的两个孩子,沉闷的色调中顿时出现了亮色。这首诗以欲扬先抑的手法控制着色彩,简洁的文字让人在一片灰暗之中看到了希望。
在丁虹的作品中,通常也是如此,大片的灰色中点缀出红和绿两种主要颜色。有的时候,为了画面需要,甚至可以改变客观世界的颜色。艺术自有艺术的逻辑,不一定完全对应于生活。在《异日城事》中,丁虹让八只本来白色的鹭鸶换上了火红色的羽毛,悠闲地在一丛茂盛的绿色植物下面休憩。画面绚烂,但并不因此显得热闹,而是显示出一种冷冷的光芒,仿佛都带上了机器本身所固有的气息。人工制造的机器构架与自然生长的植物鸟类,非常和谐地共存于一幅画面中,散发出一种诗意之美。诗意中的事物,总是没有明确的轮廓线而带有一种朦胧感。在很多作品中,丁虹都有意识地将画面处理得光芒内敛,让一层淡雾轻岚笼罩其上。
诗意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它通过描述现实或想象来表达自我的感受。来自于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与加入了人类气息的竹篱茅舍、画舫山桥一起组成了一幅农业时代中的诗意图画。与之相对应地,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规范严格的文体来表述这一切。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会对应于它的时代。但是,当各种机器时代的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将它们填入格律诗中。于是,新诗的时代来临。尽管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但人类的天性并未随之改变。在农业时代,表达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来传递。在网络时代,这种方式被更为迅速的通讯手段所替代。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很难感觉到某一个人在物理空间中距离我们很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思念了。在城市化的大规模浪潮中,乡村消失也并不意味着诗意在消失。许多不断地描述乡村诗意的艺术家,其实都生活在城市中。所以,对于那些一味地吟唱石头、麦子之类的诗人,西川善意地提醒道:“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那么,一个艺术家为什么不去发现此地和当下的诗意,而要描绘自己难以抵达的远方以及遥不可及的过去?
乡村有乡村的诗意,城市一样带有城市的诗意。作为一个自小在城市中长大的画家,丁虹并没有刻意描绘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距离的乡村景物,而是站在一个城市人的角度,去发现城市本身的诗意。她笔下精心选取的植物都伴随着城市而生长,更重要的是她的作品中总是不断地出现与工业城市息息相关的机器构件。丁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着上帝对待万物般的自信。
丁虹的作品名称都带有一种情绪。她给作品命名的依据不是物象本身叫什么,而是画面中有什么样的情绪流露。一些作品的命名显示出了她对于古典诗意的迷恋,如《春日迟迟》语出《诗经•小雅》中的一首,《阳鸟清音》来自于南朝乐府民歌的“阳鸟吐清音”。除了这种直接取自于古典诗词中的句子,还有一些作品的名称则是两种古典意象的结合,《与谁同林》中的“与谁”与“同林”,“与城”系列中的“浅浅”与“红樱”,“秋光”与“秾艳”,等等,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但是,另外一些作品的名称则带有现代诗的味道。现代汉语诗人给汉语贡献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各种古老的汉字经过他们的搭配,便焕发出一种新鲜而奇妙的光泽。
丁虹的作品中,显然隐含着这样的批判:工业文明的急剧扩张而引发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我们的迷失感愈来愈强,幸福感愈来愈弱。不过,这种批判总是以一种温和委婉的语气表述出来,并不显得尖锐。2014年,她创作了《隐没的温情》。从画题上来看,就是对这种情绪的最好注解。画面的一端,一只白色的大鸟正垂下头来梳理自己的羽毛,淡蓝色眼圈中的瞳孔流露出浅浅的哀伤。在它的前方,人工栅栏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大面积的灰绿色中,除了鸟的头部和一组栅栏,再无其他物象,画面的氛围简洁而宁静。相对于《不如巢城》中的凝重来说,《隐没的温情》试图给观者传递出一种略显轻松的情绪。
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总处于彼此角逐之中,但最终谁将获胜?宫崎骏以电影的形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天空之城》虚构了一座被人类遗弃的庄园古堡,一些能量耗尽的机器人在大树旁边死去,被生长得肆无忌惮的植物所包裹其间,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结果显然不言而喻。在丁虹的画面中,表达的也是这样一个结果。鸟类和植物焕发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而人工制造的机器构架早已锈迹斑斑,连当初的那些冷冷的光芒都已逐渐暗淡。
湖南省画院专职画家,湖南省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秘书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个展及获奖
2018年,作品入选美丽中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7年,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青渚美术馆;
2016年,作品入选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法国巴黎布隆尼亚宫;
2015年,中孟青年美术家国际交流展(孟加拉国站)艺术交流展,孟加拉达卡;
2014年,《美术界》中国画学术提名画家;
2012年,湖南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作品展/金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