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6:16:04
文/宣宏宇
责编/王艳玲
赵诗镜早年求学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修雕塑艺术,深受传统民族文化熏陶,后数十载沉浸于彩墨画,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的作品用笔细腻却又不失放达之气,可谓繁简有致、工写兼备;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轻重缓急随心境流转,喜怒哀乐应景物而生,在笔墨意趣之间追寻古代文人的含蓄委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之间以求“画以适吾意”(北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的境界;同时,又将这一脉相承的审美精神置于当下,融汇古今,让传统绘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形而上的“意”之物化载体,画什么和怎么画不仅仅是技艺问题,而更是品位、格调等精神境界的显现,意境之美由此而生。纵览历代大家的名作,可见意境美的具体呈现既随时代而流变亦因性情而迥异;反观之,题材与旨趣也就成了品画阅人的途径。赵诗镜通过临习古画领悟古人的心境,进而师法自然,在万物百态中写照人格品性。
就题材来说,赵诗镜尤其钟情于山水。作为大体量的景物,山水入画总带着磅礴的气势,因而也常常映射出豪迈的气质。赵诗镜笔下的山水,时常顶天立地,所绘虽未必是名山大川,但即便是局部小景也总有雄奇的意境,有如范中立的“峰峦浑厚、势伏雄强”,却不止于“抢笔均匀、人物皆质”,倒兼有李成的“毫峰颖脱、墨法精微”之韵,亦带关仝的“石体坚凝、杂木丰茂”(以上引用于北宋郭若虚《论三家山水》)之风。
除传统笔墨的精妙应用之外,赵诗镜对景物的刻画十分逼真、生动,虽无光影营造,但线随形走,结构坚实,所绘形象一目了然,呼之欲出,可谓通俗易懂。尽管画中的许多形象很具体也很写实,但赵诗镜并不为物象所牵绊,因为他深知无论“应物象形”还是“随类赋彩”终归皆是为了达到“气韵生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娴熟技艺还需要深度的内涵修养和炽烈的真情实感。为此,他除了博览古籍之外还深入生活,云游于他的故乡(江西)和工作地(广西)之间,创作了许多接地气作品。这些满带风土人情气息的作品既持存着超历史的恒常之美,也包含着浓浓的乡愁与诗意。
虽然画中有诗、诗画交融本就是水墨画的精神指向,但赵诗镜把这种指向同现代审美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意境美。在造型上,他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绘画中以线为核心的理念,强调形象外轮廓之间的相互关系,虚实相生;另一方面借鉴西画中的形体表现手法,在整体的散点透视视域中于局部塑造一定的体积感与空间感,在画面上形成三维视象与二维视象的交织,亦幻亦真。在色彩应用方面,他根据画面的意境倾向大胆设色,鲜艳者令层林尽染,淡雅者如春雨润物,在层次丰富的水墨之上或点或染,趣味盎然。在构图中,他时而以铺天盖地的方式表达敬畏之情,时而以白当黑,留下想像的空间,将意境引向远方。
与气势恢弘的山水大景不同,赵诗镜画花、鸟、果、蔬的时候更加注重画面的趣味,就像一个个道出至理的寓言,用轻快豁达的笔墨以写意的手法描绘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以视觉的节奏激起思想的浪花。总之,赵诗镜的彩墨画揭示了传统绘画艺术及其审美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它们从传统的文脉中来,植根于当下的生活,在具体的境遇中传承墨彩的意蕴,创造视觉的诗意,古今相宜、雅俗共赏。
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会 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2007年由中国民族美术 出版社出版《赵诗镜画集》,2011年作品《不尽清 泉落天来》参加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 型艺术作品展荣获国际金奖。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