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5:37:04 作者:张本平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中国的汉字,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发展史,单字已达数万字。汉字的书体以至音、义,伴随时代的发展及用途与书写手段的发展,也不断产生变革。河南漯河作为“字圣”许慎的出生地,名字享誉海内外,又因出了周彦生、张富君两位大画家,使漯河这座城市更加响亮。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迈进中,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漯河市书画事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书画家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原崛起、文化自信赋能,书画家王彦邦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彦邦对书法情有独钟,几十年如一日,越练越上瘾,越练越精。以前我看到过他的作品,也挑过他获奖作品的毛病。2017年秋,我在漯河带团参观字圣许慎文化园,他又再次让我看他的新作。不仅看了书法新作,又看了他新创作的山水画,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流。
《南极之旅》
王彦邦很有毅力。他从小在农村成长,后来上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他事业心很强,干好工作是前提,但是学习再累,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他都要坚持每天练字。日月如梭,寒暑交替,星斗转移,云卷云舒。他靠着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坚持不懈,笔耕不辍,五十春秋与寒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达到了当今的书画艺术水平。
王彦邦学书路子正。写好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其作品看,王彦邦的书体,大多是小楷和行草笔迹。他的小楷字迹娟秀挺拔,刚柔相济,有一种质朴、自然平淡的气息。他的行草有怀素的逸韵和毛体的书风,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体随形变,运笔潇洒自如,大气磅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说其路子正,是因为他从当初看到啥学啥的弯路中,走到善于总结先哲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了可循规律的艺术之路。就是他自己总结出的学书“三步曲”。
一为学书先读帖。读帖有“三懂”:一懂字体结构,形态风貌,储藏若干个字的优美范例;二懂章法布局,如运笔转折,点划呼应,排列疏密大小;三懂内在的精神深度。体会揣摩灵动的东西,挖掘到其中的精致和风采。
《青山为伴明月为心》
二为学书必临摹。临摹有“三形”,其目的是要先达到“形似”。一形即“双钩轮廓”,二形即“仿影摹写”,三形即临帖和集字,临帖分实临和意临。实临又分为对临(照临)和背临,对临就是对着字帖写,背临就是不看字帖凭记忆临习原帖,意临是掺入己意的临帖,要求神似。得意忘形、以貌取神。集字是临摹走向创作的有效途径。是根据设定的内容用字帖的字拼集的作品。他照临、背临了钟繇的《贺捷表》;王羲之《兰亭序》《丧乱帖》《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中秋帖》《洛神赋》;王铎《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米芾的《蜀素帖》;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祭侄文稿》;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等的书帖,这些对他书法长进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集字上反复尝试,下了一定的功夫。
三为学书在创造。创造有三“悟”,一悟观察分析,记忆是基础;二悟扬长查缺,纠错提高是关键;三悟“意在笔先”,领会其精神世界,创造出能代表自己的经典作品,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当然,“悟”还有很多方面,如:不论写哪路字都要“悟”出点东西。如行书的核心是潇洒,讲究连线、速度与行气。神采是来自变化舒展流动,结构是疏密得体,收放结合。只要善于“悟”就能老辣中见鲜活,沉着中见痛快,创作出得意之作。
王彦邦学书有书卷气。书法艺术不是仅能用毛笔写写字而已,而重要的是书法内心的情感、精神风貌、修养等,是读书与高雅气质的联系。《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记载的:“书卷气”是指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文人的风格。它无色但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卷气”最早应该是宋人黄庭坚赞扬苏东坡书法有“学问文章之气”开始的。历代一些大家极力推崇具有“书卷气”“金石气”的书法,主要是强调书者的文化修养和因文化修养不同显示的精神气质。
《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彦邦深知学识渊博的重要,把多读书当成人生最大乐趣。他写的行书《陋室铭》《赤壁赋》《洛神赋》《离骚经》等作品就充满了书卷气。这种书卷气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读了很多书得来的。他的知识面很宽,读书颇多,文、史、哲、诸子百家等。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大概有3000余本。仅碑帖也有百余本,特别是对字圣许慎《说文解字》的名著,更进行了深入研究。读书、读帖使他开阔了眼界,读书、读帖使他学会了做人,读书、读帖使他造诣颇深,读书读帖使他远窥汉魏碑,楼兰茶话,晋唐法帖,皆得书体变化之旨要;中顾元明清诸家墨迹;近看现代启功、李铎、陈天然、张海等大家之佳品,细心揣摩,领悟笔墨运用之奥妙,培养出其高尚思想情操。动笔写字时,他既讲究技法,又注意分寸在心,随笔挥洒,跃然纸上,诠释出现点划之外的韵味和特有的艺术风格。
王彦邦不仅在书法上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对宋、元山水情有独钟,用力最多。而且对当代山水画也作了深入的研究,熟读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韩拙的《山水纯全集》《元明清画论》。他认为中国画,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缺一不可。把临摹放在首位,取法乎上。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化为我有,化为我用。当代山水画的写意原则与意象表现从本质上讲,就是强调画家面对自然时的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感觉”,进而转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与笔墨秩序。千百年来,无数画家无不为之倾尽毕生精力,为我们留下无数的优秀作品。但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精神理念和审美需求,艺术亦应在“笔墨当随时代”的旨趣下,回应时代的呼唤,为时代留下鲜明的印记。作为既是书法家又是山水画家的王彦邦,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自己的画笔去讴歌祖国的壮丽山河,以独特的形式语言去抒发自己的情怀。他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他深入名山大川采风、写生,师法自然。他的山水画大多取材于祖国大地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有田园风情,有高山大川,也有局部性情调表现,亦有大山大水境界的营造。山石、茂林、瀑布、云烟、流水、民居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所以他作品中的一笔一墨、一点一线无不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激情,无不寄托着他对祖国大地山山水水及高天厚土的眷恋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认为,王彦邦笔下的山水抒写的是他溢满浓浓神州情怀的内心图景。
王彦邦的作品在整体布局中喜用满构图,以书入画,极重线条节奏、韵律的书写性。对“清初四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与地位有清醒的认识。注重宋人绘画的结构和笔墨语言的借鉴。强调墨色的洇晕变化,使线与墨色融为一体,以表现自然、空气、山林的原生态美感和清新气息,加上山体的实在性与云烟的虚幻性描绘,使画面产生了空灵感与飘逸感。他在注重意象的生活依据与自然气韵的同时,又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并发挥想象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使笔下的山水意象成为主观精神与理想境界的折射。这是充满生机的山景,这是王彦邦为之动心动情的山河,只有对这些景物十分热爱和迷恋的艺术家,才能绘出如此感情真挚质朴的画面。
王彦邦是一位有事业心的书画家。他的每幅作品都记录着他的探索历程。纵观其山水画系列作品,有壮伟之象,莽然之气,蓊郁之韵,雄浑之势。看得出他绘画的艺术观。其艺术理论深受北宋壮伟派山水画家范宽的影响,而笔墨意蕴又是潜心研究过龚贤、石涛作品后的领悟,使他痴迷于温润韵秀、博大浑厚的笔墨语言。但他的画显然又有许多现代气息,对于章法喜欢满,对于造型喜欢整,尤其是对树的多姿、多彩、多情的生动描绘,使画面充满盎然生机。更为重要的是王彦邦寄寓于中原山水的热烈情怀,而使他的山水画作品传递出一种对时代精神的把握。
在他的作品中,他将一个画家具有的才情、天赋都投入到创作中来了;制作精心,构图严谨,营造一种大印象、大感觉、大气象、大意境;凝聚着文化的静谧、悠远的气息,这样的作品耐人寻味,寄寓深刻,引人深思。
“用心感悟自然”和“用心表现自然”是王彦邦的艺术追求。在他的山水语境中,其高山、流水、松林、飞瀑、云霞、岚、霁等意象,与他的心态、想象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把祖国山水的表象诉说出来,强化了人与自然亲和后的视觉感染力。这使他的作品从发展中走出了狭、窄、曲、古典的封闭天地,以获得现代生命意义为标志,对中国当代山水画进行突破和发展。他在新山水画表现规范上有了显著成绩。对正确反省中国画传统,树立现代画家主题意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理念,以及中国画对民族内核的表现和对现代造型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当然,其书法及山水与古代、现代大家相比,在技法、神韵上存在一定差距,在自己经典作品上还不太成熟。还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付出更艰辛的汗水。我相信,在书法与山水画创作的道路上,他会越走越坚强,越走越成熟,越走路越宽。(作者张本平,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
王彦邦,河南漯河人。许慎书画院理事,南京长江书画院名誉主席,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