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扬中华之文化 开塑像之新天

2024-06-03 17:21:47 作者:吴为山

《飞夺泸定桥》1.jpg

《飞夺泸定桥》


《会宁会师》1.jpg

《会宁会师》


《娄山关大捷》.jpg

《娄山关大捷》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对“为什么创作”“创作什么”“怎么创作”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体现着其价值观和艺术观。


在近40年的创作历程中,我共创作了600多件雕塑作品,其中70多件红色革命题材,400多件中国传统文化题材,100多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题材,共塑中华文化之“形”;出版10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以文字为载体传中华文化之“神”。回顾近40年的艺术历程,特别是近10年来的创作,中华民族丰厚的文明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以及新时代涌现出的时代楷模,不仅触动我的情感,净化我的心灵,更为我的主题性雕塑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让我明确了创作立场与创作方向,使我更加注重作品价值导向的引领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家国情怀”“为写意雕塑立言”“为民族鉴史立碑”“以艺通心,问道世界”等,是我始终不变的初心。


概括而言,我的主题性雕塑创作主要由红色革命主题、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主题、近现代中国历史主题、文明对话主题等构成,我为体现文化自觉自信所提出并践行的写意雕塑,贯穿于整个主题性雕塑创作的始终。


1985年,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23岁的我为革命老区江苏东台创作了大型红色革命主题雕塑《新四军东进》。之后,我不断研究如何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人和事在青铜与石头的金石之声中塑造出来,在锤炼艺术语言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我的红色革命主题创作,包括为革命导师、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劳模和时代楷模塑像。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创作的《马克思》雕像立于德国的特里尔市。该雕塑在立意上,重点刻画了作为思想家、哲学家的马克思形象,选取人物行进中的姿态,有别于一般的站像、坐像的纪念碑,也有别于一般举手势的政治家雕像。在塑造手法上,我结合写意与写实,力求准确地表现马克思的形象,深入刻画、呈现他的精神世界,用睿智、深沉、从容的神韵使这位革命导师形神兼备地“行走”在他的故乡。


2018年,我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毛泽东同志在古田》立于古田干部学院。2019年,三件大型雕塑作品《共商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毛泽东同志在香山》《胜利的消息》等立于香山革命纪念馆。我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汉白玉标准像,倾注了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热爱;为宋庆龄基金会创作《宋庆龄和她的战友》,为延安创作大型雕塑伫立于三战三捷纪念馆,以凛然正气书写了艰苦岁月的共产党人形象。2021年我主创的大型作品《旗帜》立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2023年,我主创的《长征组雕》应邀展于全国多个省市,以艺术弘扬长征精神,成为主题教育的教材。


《占领遵义》1.jpg

《占领遵义》


《十送红军》2.jpg

《十送红军》


《彝海结盟》1.jpg

《彝海结盟》


我创作的诸多中华民族杰出人物塑像是主题性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化史,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范仲淹、鲁迅……这些杰出人物立功、立德、立言,无论“处江湖之远”或“居庙堂之高”,皆胸怀家国天下。我深感一个民族的兴盛,必须有强有力的民族之魂支撑。而民族之魂则是由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所孕育,它是无数先贤不屈不挠的精神铸就。因此,我决定用一生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为中华杰出人物塑像。30年前,季羡林先生看了我的部分中华杰出人物塑像后,曾写下“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中华文化的强劲伟力——那些历史的精英、文化的巨擘,在沧海横流、浴火重生中,因其精神而成为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行。为他们立碑塑像,就是为文脉、为审美树立榜样,当这些蕴藏着中华民族道德与智慧、大写的中国人立于世界之时,便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随着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展示蓬勃向上的气象,文明对话不断进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用“对话”主题的作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艺通心,适逢其时。如立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我想表现的是艺术家之间的隔空对话;立于希腊雅典古市集广场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展现的是东西方哲学家之间的对话。《郑和》《马可波罗》等雕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讲述历史的故事。巴西的库里提巴市因为我所创作的孔子像落成而将市政广场命名为“中国广场”。我以孔子问道于老子为主题创作的雕塑《问道》,体现了中国人尊重知识的真诚态度,应邀落成于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今年,《问道》雕塑已受邀立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巴特列公园,让现实空间距离最远的两个国家,开启以艺术开展心灵对话的旅程。


《落脚点》.jpg

《落脚点》


《伟大远征》.jpg

《伟大远征》


“对话”主题雕塑的推出向世人表明,只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话,才能增进相互了解,共谋发展。文明对话本质是心灵、精神的交流,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至今为止,我已有50多件雕塑作品落成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作品就像一个个文明互鉴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发芽,并逐渐结出美丽的文明交融、心灵互通之花,折射着不同文明背景下,各国人民之间情感交融、思想互动和价值共鸣。其中,艺术创作的特征及审美语言作为一种话语体系,尤显重要。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精神,合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写意精神的意象图式分布于中国美术的所有门类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开始探索和总结雕塑如何能直接反映传统艺术中的“写意”内涵。2002年,我首次提出了“写意雕塑”的概念,既是对传统雕塑文脉的接续,同时也涵纳西方现代审美理念,从而实现了雕塑传统的现代性转换,这不仅是中国雕塑将自身置于世界雕塑现代体系中形成的“新话语”,亦是中国雕塑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一种主动性文化建构,向世界发出中国文化的时代之声,同时输出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观。于我而言,写意雕塑是创作方法、审美风格、哲学思考,更是回应时代主题的生命答卷。


置身于祖国的绿水青山,我将一如既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以丹心铸艺魂,为人民创作,为时代立碑,向世界展现中国文艺新气象。


微信图片_20240515105727.jpg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文科二级教授,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为山开创“写意雕塑论”,出版十多部专著并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出版,创作近600件作品,陈列于世界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广场。他的雕塑个展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英国皇家美术院、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内外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巡展。南京博物院设立吴为山雕塑馆,韩国建立了吴为山雕塑公园。


《长征组雕》吴为山主创 中国美术馆创作团队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