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周刚水彩画里的“乾坤”

2024-08-28 15:32:45 作者:张贵评 李欣璟

静物-《春江这边独好》尺寸150x315cm 2022年.jpg

《春江这边独好》150×315cm  2022年


2018年冬天,周刚和几个画友在苏州园林写生,偶遇一个来游览的朋友,那朋友问他:“我看你们都是画园林,为什么你画的和其他人画的不太一样呢?”周刚回答说,“我画的不是风景,是乾坤。”


“乾坤”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周易》(又称《易经》),“乾”和“坤”是八卦中的前两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和地,象征着宇宙的两种基本力量或属性。


乾属阳,象征创造、积极、刚强、主动等特质,代表最高的创造力和动力。坤属阴,象征接纳、包容、柔顺、被动等特质,代表承载和养育万物的能力。乾和坤不仅是自然界的两大元素,也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生成和变化的基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即万物都由阴阳两种既相反而又互补的力量构成,并在它们的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


《就要退休的矿工冯利平》105×75cm 2024年..jpg

《就要退休的矿工冯利平》105×75cm  2024年


《疲惫的矿工曹宗胜》105×75cm 2024年..jpg

《疲惫的矿工曹宗胜》105×75cm  2024年


《矿工薄振华》105×75cm 2024年..jpg

《矿工薄振华》105×75cm  2024年


《等待下井闭目养神的矿工》105×75cm 2024年.jpg

《等待下井闭目养神的矿工》105×75cm  2024年


周刚口中的“乾坤”,实际是指他于画纸之上,匠心独运的“一方世界”,是他作品的宇宙观,也是他对本土现实主义的坚守和践行。他运用内心深处的艺术直觉,描述着自己所处的时代,讴歌着这片养育世人的厚土。在作品上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创建出崭新生动的艺术世界。


周刚的艺术创作,是他对宇宙本质的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它超越了形式的限制,跨越了文化界限,赋予其作品持久的价值和意义。


周刚水彩艺术的宇宙观


周刚的水彩作品,体现了他对宇宙阴阳平衡哲学的理解,是宇宙和谐秩序的视觉化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对立、阴阳消长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就是对比与和谐。就像太极图,由一个圆形组成,内部分为两个相互融合的半圆形,一边是黑色(阴),另一边是白色(阳),中间各有对方的一个小圆点,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太极图又和谐地融合在一个圆形当中,阴阳对比却又和谐统一。这在中国画里也有体现,比如黑白、刚柔、浓淡、虚实、动静等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人们常说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中国画又追求画面的和谐与平衡,用画面的整体气势、气韵来营造意境。


在他的作品《庭院花又语》中,这种宇宙观得到了较好地体现,这幅作品中,既有黑白对比,也有线条粗细、长短、曲直的对比,又有色彩冷暖的对比,同时,还有具象和抽象的对比。画中左边大块的黑色形象,和画面中部靠右的绿色和黑色相间的线条,是用平面化和抽象的表现方式,这和中间部分树木亭台相对写实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中黄色树木的动感,和黑色水平线条的安静感,也形成一种动静对比。但这些对比手段的运用,却被画家很好地整合在画面里,通过色彩的呼应、气势的连贯、形象的节奏、线条走势的方向,融合成整体的和谐感。


这幅画他采用了新立体主义的观察方法,左边黑色的部分是一块石头的抽象,绿色和黑色相间的线条,是透过窗口见到的水面波纹,这两个部分是画家在画室里完成的,把记忆中的形象,以意象或抽象的形式,合理安排在画面中,让画面呈现一种轻重缓急的韵律。这样的处理方法,正是他对宇宙阴阳平衡的理解、对宇宙的认知,他认为人生长在天地之间,要充分感受到天地之气,然后再把天地之气画在画面上,让作品成为对宇宙和谐秩序的可视化表达。


周刚水彩艺术的哲学性


周刚的水彩作品体现了他对生命、存在和世界观的哲学探索,并蕴含深远的思想内涵。《易经》中的“天人合一”认为人和自然、宇宙是和谐统一的,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同步。周刚说:“艺术是生命的自救,艺术生命性的真正根基,在于它对世界的观察与感知,这种观察与感知使艺术家获得了创作观念。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观念,绝不是脱离生命感性的理性化观念和模式,它必然是在特定的社会、特定的空间条件下的情感、观察、感受、思想与观念。”从他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他强调艺术的根基是“我在”,即我存在于当下,所感受到的情感和产生的思想,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体悟。正是这种探索,促使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写生,从矿工满面漆黑的微笑,到云南红土地的热情;从苏州园林的典雅,到陕北黄土地的苍劲,他一直用行动践行着生命、存在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SX-2024-2《陕北老汉张喜存》105x75cm 2024年.JPG

《陕北老汉张喜存》105×75cm  2024年


SX-2024-4《晒阳阳的郭大爷》105x75cm.JPG

《晒阳阳的郭大爷》105×75cm  2023年


SX-2024-6《峁上人家》105x75cm.JPG

《峁上人家》105×75cm  2023年


SX-2024-9《陕北老汉张爱军》105x75cm.JPG

《陕北老汉张爱军》105×75cm  2024年


在周刚的风景作品中,四季更迭的韵律与情感,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们能从《冬之寒》《园之缘·艺圃之冬》《园之缘·冬之雪》《园之缘·冬之影》《园之缘·冬之恋》等作品中看到冬的寒冷;从《山西高平郭家庄风景》《山西高平铁炉村农家风景》《阳光下的玉米地》《秋红满横目》等作品中看到秋的萧瑟;也能从《春到普洱》《春江这边独好》《春江花正红》《庭院深几许》《绮园春晓》等作品中看到春的希望;还能从《新疆伊宁街景》《绮园潭影轩》《绮园探水桥边》等作品中读到夏的硬朗。


作品《绿荫下》中,巧妙地在画面中间位置,用一块响亮的绿色,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夏天的故事,画中既有夏的炎热,更有树荫下的清凉。当观众用目光细细触摸这幅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夏日潮湿的空气和微微泛起的凉风,甚至可以觉察到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肩膀和脸颊上跃动的光斑。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那一刻的感受倾注在画纸上,使观众通过画作,体验到相同的感受,并唤醒在记忆中经历过的类似感受。这种通过作品完成情感交流的审美体验,正是画家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情感与感受推动的创作。


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探索,也体现着他对本土现实主义的坚守,把作品的创作,置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自己生活的地域;自己蕴含的文化基因。真诚地融入生活,回到自然,进行朴实、平实、真实的创作,这样的创作过程既是物我两忘的禅境,也是画家和对象内心交流的体验。


周刚的作品一直在变化, 把他2016年在云南弥勒写生的《弥勒农家》《弥勒中和村》《云南农家风景》《冬日光影树林》《光影中的红土人家》等作品与2022年创作的《春江这边独好》《春江花正红》等作品比较,就会发现他在色彩探索上,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但他的作品风格和作品中的符号却没有改变,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他作品中体现的“变”与“不变”,也是“乾坤”哲学思想的体现。乾为天,天上的云总是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坤为地,大地总是静静坚守,包容着一切改变。


周刚水彩艺术的个性化语言


每位艺术家都在通过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将个人对宇宙的理解,转化为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周刚在他作品的“乾坤”缔造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画面结构的严谨布局;能看到色彩的野性和神秘;能看到中国书法变幻莫测的笔墨;能看到对形状的抽象和概括。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平面构成元素,也有中国画笔墨元素;既有现代绘画的去中心化和平面化特点,又有传统水墨画的泼洒和流淌,并且这些元素都能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


周刚的艺术语言是具有包容性的,是融贯中西的。就像中国传统文化,能包容各种外来文化,并且吸收其精髓,成为自己的文化养分。我们很难用国画的艺术语言,或者油画、版画的艺术语言,来定义他的艺术语言,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件作品的完成,常常不在于将一个形象在画面中塑造完成,而应该是画面协调关系和所创造的画面结构关系的完成。”“优秀的艺术家不属于任何画派,更不拘泥于任何技法,艺术对他们而言是尽情生活的手段。”他这样的整体性思想,和对艺术独特的理解,是他艺术语言形成的根基。


在风景作品《冬之黄》《园之缘·冬之晨》《园之缘·冬之舞》《园之缘·冬之悦》等作品,和陕北写生作品《米脂老汉杨耀虎》《种红苹果的老汉申应梨》《陕北老汉张家喜》等作品,以及矿工系列作品《戴蓝色头盔的矿工·栗兵》《升井》《沟里煤矿矿工·张大军》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抽象的线条,那些黑色的书法用笔,是他借鉴了很多经典书法作品后融入的,是画面结构需要的元素。


静物-《唯有牡丹真国色》尺寸150x105cm 2024年.jpg

《唯有牡丹真国色》150×105  2024年


静物-《夏花满庭香》尺寸150x105cm 2024年 .jpg

《夏花满庭香》150×105  2024年


JW-2024-1《独立人间第一香》尺寸150x105cm 2024年.JPG

《独立人间第一香》150×105cm  2024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间再多的物种,其本质都是为了和谐地生活在天地之间,正因为天地接纳万物,所以才会平等对待万物。再美的语言,其本质都是更好地沟通和讲述。周刚对技法和手段具有包容的心态,在画里建造一方“天地乾坤”时,不拘泥于固定的艺术语言,中西也好,古今也罢,能让画面关系协调就好。正因为有囊括乾坤的胸襟,和心怀万物的气度,所以,周刚才站在创造结构关系的高度,逐渐形成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


周刚水彩艺术的跨越性


杰出的艺术作品能跨越文化界限,以其普遍性连接不同背景的人们,激发共鸣;杰出的艺术创作,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反映永恒主题,赋予作品持久的价值和意义。周刚的水彩画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作品,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这从他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并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可以看出。同时,他的作品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这些哲学思考具有跨文化的吸引力。


当一幅美术作品充满感情,能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时;当一幅美术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给人深刻哲学启示时,它就是一幅优秀的作品。周刚的作品具有真实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他笔下的矿工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劳动者精神的赞美。在作品《运料队矿工·刘森》《葵下矿工》《山西雄山沟里矿矿工·杨忠平》中,看到矿工迷离的眼神和疲惫的身躯时,观众会升起怜悯之心,会想到自己经历过的苦难,也会唤起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向往,这些情感反应都是能净化观众心灵的“真情”。


周刚画里的“乾坤”不仅是哲学,也是精神。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矿工们虽然满身黑色的煤灰,但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一群人,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肩上扛着家庭的责任,他们用劳动为社会发展撑起了一片光明,正是这种努力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作品《新来的矿工》《我的矿工父亲》《我的父亲我的兄弟》里,观众能感受到矿工背后的坚韧,也能见证到这个时代的精神脊梁,他们虽然外表看似灰头土脸,但灵魂却高尚干净,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坚强为家人撑起一片晴空,这是一种高贵的劳动者精神,也是时代的丰碑。矿工们虽然辛苦,却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安贫乐道,这正是他们良好品德的体现,像大地一样默默无闻却承载着很多。


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劳动者精神的赞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周刚的作品,画出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所以能跨越文化界限,链接不同背景的人们,引起大家共鸣。同样,这样赞美劳动者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所推崇的,这样的作品能跨越历史和未来,释放出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周刚的水彩之魂,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周刚说:“本土文化中具有传统精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在确立个体与生命统一的意识上,基于生命的整体把握,统一神与形,更是本土传统文化精神不可缺失的。”这正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他本土现实主义坚守的精神内涵。


周刚的水彩画,画的是“乾坤”,画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哲学思考,画的是人类的真善美。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这样有温度的作品;也更需要这样有温度的艺术家,来坚守本土优秀文化,坚守那种跨越时空、撑起社会脊梁的时代精神。


个人照.JPG

周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