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 16:35:11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刘安沐
德化瓷博物馆
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的西北部,拥有着3700多年的陶瓷制作史。
世界瓷都说德化
德化县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走进德化,果不其然,一路上到处可见某某瓷场或某某陶瓷研究所的招牌,看来陶瓷在这里从古至今都是支柱产业。来到德化采风,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德化陶瓷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位置比较偏,但藏品很丰富,可看到从唐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德化陶瓷精品或标本,令人大开眼界。虽然爱好古瓷,但真正的德化瓷(主要是宋元白瓷)却极少见到。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是如此。馆藏的瓷器和窑具等多种多样,因为种类数量太多了,无法一一介绍,而且博物馆内是不准照相的。总之,藏品涵盖了德化地区的整个陶瓷业发展史,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唐代的青瓷碗罐壶,宋元时期的各种白瓷碗、盘、瓶、罐、粉盒、军持等,明代则是著名的白瓷塑和各种香炉等小物件,清代多为德化青花瓷,民国以后到现在有许多名家作品和德化瓷精品。
在这些藏品中,我最喜欢明代的白瓷塑和香炉灯具等,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明代是德化白瓷的巅峰时期,白瓷不仅纯洁无瑕,光彩照人,而且白得十分滋润,如美玉般,有象牙白、猪油白等名目,那种高贵典雅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有幸得见何朝宗等大师的著名瓷塑作品,以前只在书上看过,现在近在咫尺,确实另有一番感受。此外,元代的白瓷粉盒,轻巧的外形加上精美的印花,的确饶有趣味。
德化瓷工匠大师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屈斗宫窑址。这个窑址在德化县六中的校园内,在说明来意后,学校的门卫十分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入参观。来到窑址大门前,门是锁住的,看来是太晚已经关门了。透过窗户的铁栅栏,看到里面一条长约20多米的清理过的龙窑,就是常在书上看到的地方。基本都是些残破散乱的匣钵等窑具,瓷片好像都清理走了。很想入窑址内参观,但只能照张相而已,实在是有些遗憾。在附近的路旁、屋后露土的地方仔细搜寻,还能发现少量残留的瓷片。
白菊-白瓷工艺品
惊艳世界的陶瓷杰作-飞天女
屈斗宫窑是元代一处著名的生产外销瓷的窑口,其产品通过泉州港销往日本、南洋、印度洋和波斯湾等地区,是元代知名的出口产品。在历次海底宋元沉船的发掘中都常能发现大量的德化瓷,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采集的瓷片从器物上,有碗、碟、洗、盒、炉、瓶等。其中,以碗碟和盒较多,碗碟的釉色有纯白,也有白中带青、带灰的;釉色明亮、滋润。底足挖足较浅,不施釉,边缘光滑、规整;器物口沿大多数是芒口的,刮釉在里侧,从外面几乎看不出来,满釉的较少,可能年代上有些差异。
德化瓷的胎质坚硬而又十分纯净、细腻,从露胎的底足就可看出;胎呈纯白色,没有一丝杂质,可见是经过精心淘洗,而在厦门附近的宋窑产品胎不仅粗还时常混有沙粒,这在德化窑是见不到的。还有,德化窑碗碟洗等器底上旋胚痕很不明显,这应该是材质细腻的结果,和工艺也有关系。在粉盒类及一些杯洗的外壁饰有各种由突起线条构成的纹饰,尤以粉盒为甚;纹饰很多带有一些异域风格,当是适应外销的需要,如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瓷器上的纹饰不是手工刻画而是用模子印出来的,这样不仅保证纹饰的统一、规范,更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便大批量生产。
留学生到瓷都德化体验手拉坯
德化白瓷甲天下
德化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宋元时期开启的海上丝绸之路,运载的除了丝绸,主要的便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的“既多且美”的“迪云州(德化)制造的碗及瓷器”了。
德化瓷业延续千年,与当地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分不开,德化瓷土矿储量丰富,铁、钛等杂质含量低,质量好,烧后白度高。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德化白瓷具有质地洁白、细腻如玉、釉面光滑、击声如磬的特点,故有“中国白”之称。
德化瓷窑工匠
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内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龙窑月记窑目前还在使用。龙窑约六十米长,占据整个山坡。龙窑是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窑呈长条形,依山坡所建,自下而上,如龙似蛇,故名龙窑。龙窑曾是德化主要的制陶方式,以前全县有几百座龙窑,因为要烧柴,不环保,大量的龙窑都被封了或被“电气化”了。
德化龙窑始建于唐代中晚期,由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组成,窑头设火膛,窑室分若干目(节)。阶梯通道两边放窑门若干个,装出制品通道。每节两侧窑墙处设投柴孔(火眼),对称排列。窑尾设挡火墙,墙底部放通烟孔,墙后设烟火巷,俗称烟囱。历史上留存下来的200多条龙窑逐渐消失,月记窑作为唯一一条仍在使用的龙窑得以保留,被陶瓷界称为德化千年柴烧窑炉的“活化石”。柴烧龙窑因工艺复杂、费劲费时、建造成本高、出产量低诸多原因而面临窘迫境地,如今这一古老工艺更是濒临失传。
德化窑内的炉火正旺
一群执着的年轻人来此筹办月记窑国际当代陶艺中心工作营,延续着月记窑生生不息的陶瓷历史。月记窑吸引了各地的陶瓷艺术家进行陶瓷艺术品创作与陶瓷文化的交流。他们的到来为古老的陶瓷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
在县里的陶瓷城,展示着代表当前德化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德化民间雕塑艺人将雕塑与瓷艺结合,擅长制作白瓷观音。所做白瓷观音仪态生动,是举世公认的白瓷珍品。德化白瓷不求色彩之华丽,而是追求单纯、素洁、典雅之美。如果说景德镇窑的白瓷是以青白釉称著于世,德化白瓷则是以乳白色为主,釉层腴润,光色如玉,显示着冰清玉洁的特质,蕴涵着耐人寻味的魅力,相比之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福建德化月记窑
德化瓷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外销瓷之一,因此在国外的收藏也格外丰富,比如被誉为当时第一制瓷高手,“天下共宝”的明代宗师何朝宗的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便有200多件。之前宋代古船“南海一号”出水的瓷器大部分是产自德化窑,它们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绝大多数完好无损。
德化大型瓷雕“渡海观音”高6.4米,空心,由137块部件组成,用瓷土8吨多,坐落于德化城区中心的瓷都文化广场,是我国迄今为止生产的最大露天瓷雕观音。
通过比较我们就发现,德化瓷器虽然不及景德镇瓷器如雷贯耳,但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当你仔细欣赏这两大瓷都的作品之后会发现,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同样是制作仕女陶瓷摆件,不论从色彩、人物体态还是神韵上来说,德化瓷明显更博人眼球。白皙细腻的皮肤,优美的姿态,层次纹理分明,柔和的色彩,自然的状态,就连衣服就像一件针织品搭在仕女身上一样。德化瓷所用的高岭土在烧制的时候温度要控制在1200度以下,这样的烧制结果是德化瓷成品更白更细腻、温润如玉。
在月记窑我见识了德化瓷器的烧制过程。整个过程分为瓷土加工、雕塑成型、烧成三个过程。师傅们告诉我,要想烧制出优质的瓷器,就必须选用德化优质的白瓷土作为基础的原料来进行精细的加工,否则后边的所有工序都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德化古窑遗址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