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中国的兔文化

2023-03-07 17:06:40 作者:沈海滨


微信截图_20230307170013.png


豫园新年元宵灯会兔子花灯


兔年的春节,街头商铺到处是各种兔子的形象,关于兔子的趣闻和典故也成了网络热议的话题。


兔年说兔


中国人历来视兔子为吉祥仁兽。在卯年出生的小孩,其雅号都喜欢称“小白兔”。因此,兔年说兔很有意义。说兔先从它的特性及价值说起:兔性温和、敏捷、伶俐而又胆小。短尾、长耳、头部略像鼠,上嘴唇中间裂开,尾短而向上翘,后腿比前腿稍长,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黑色、灰色等各种颜色,也有的兔子左右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或许因为兔子是夜行动物,所以它的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兔是穴居动物,其繁殖能力极强,一窝一般有十几只,雌兔长到8个月大时就可以生小兔了,怀孕30天后可产小兔3到10只,一年可产数次。因此,它们不但是其他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人们喜欢狩猎的动物。兔的经济价值非常大,既是美味的肉食来源,也提供优质的毛皮,还是医学及其他科学的实验动物。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不多,但很有特点。例如,“逸”就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说文解字》等书认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这表明,兔子是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于是又有“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隐逸”“安逸”“逸闻”“超逸”等语汇。“冤”字则是替善良的兔子“鸣冤叫屈”的标志。《说文解字》解释说:“冤,屈也。”意为兔子在网罗栅栏之下,不能逃脱,只有屈从,不能舒展。引申为冤屈。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鸣冤”“申冤”等一系列词语。而兔子居有冤之首。可爱的兔子最值得人们同情。


兔属兔形目、哺乳纲,由食虫动物演化而来。兔分为家兔和野兔两种,家兔是由野兔驯化成的。野兔最早出现距今约6000万年前,经过原兔类、始祖兔,到距今300万年出现近代兔。目前,世界上兔科有9类近60种。其中我国就有草兔、东北兔、华南兔、灰尾兔、云南兔、塔里木兔、海南兔、雪兔等种类。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草兔,也称蒙古兔。


兔子耳长,听觉灵敏,嗅觉敏锐,即使在夜间,百米之内的敌人的任何动静都休想瞒过它。它能嗅出其他动物留下的气味以及在什么时候留下的。兔子还用它的嗅觉来分辨它的配偶儿女等。兔子眼大,但视力不强,是个典型的近视眼。为了逃命,兔子有长而发达的后肢,尤其野兔,奔跑速度非常快,每小时可达七十到八十公里,跳跃能力极强,有时连虎豹也奈何它不得。兔子还是“深挖洞、广积粮”的高手。其实那都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保护自己。


我们今天看到的白兔,它是由地中海穴兔人工驯化而来。其实,在中国境内的野兔中,也有少量白兔出现,如雪兔,生活在中国长白山区,全身镐素,耳尖乌尖,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兔子为陆栖动物种类,一般生活在荒漠以及荒漠化草原、热带树林、热带竹林、干草原和森林地带。后来,经过人工驯养,一部分兔子变成了家兔。


兔文化历史悠久


兔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诗·召南·兔置》中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说,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可见在先秦或更早以前就有兔子的文字记录了。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与十二地支“卯”配属,故称为卯兔。卯时为清晨5时至7时,乃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一时辰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人们将兔子和卯时联系在一起,足见大家对兔子的喜爱和重视。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兔子相关的神话和故事,如“玉兔捣药”,据《淮南子》记载,嫦娥在升天成仙时,怀中抱着一只雪白的兔子,名为玉兔,它随主人到了广寒宫后,也羽化成仙,有了灵性。《汉乐府·董逃行》中说,在月亮之上,有一只洁白如玉的兔子,它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微信截图_20230307170128.png


兔儿爷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许多与兔子相关的成语典故,并且形象鲜明、韵味绵长。“白兔赤乌”,是说古代神话传说中,白兔代表月亮,赤乌代表太阳,二者合在一起,多借指时间。人们还用“乌飞兔走”来形容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乌”即“金乌”,借指太阳,因传说太阳中有十三只金乌;“兔”则是“玉兔”,指月亮。可见兔子的身份很高贵。“守株待兔”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不行的;“狐死兔泣”,是说狐狸死了兔子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由此可见,兔子也很重情;“狡兔三窟”,是说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这又说明兔子是很聪明的。


在我国文化中,还有不少成语与兔有关。如“见兔顾犬”“狼奔兔脱”“兔走鹘落”“龟毛兔角”“兔缺月沉”“兔死狗烹”等。这些成语通俗易懂,情趣盎然。与兔子相关的俗语歇后语也有不少,如兔子不吃窝边草,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看人——红眼了,兔儿吹笛子——嘴不严……


由于兔的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嗅觉发达,动作灵敏,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它是个可爱善良的形象。特别是孩子们很喜欢兔子,这是因为不仅有代代流传的“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有孩子们最爱玩的“小兔子拔萝卜”的游戏,还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多可爱”的经典儿歌,差不多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们都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兔子还具有显赫的身份。在民间艺术领域,兔得“兔儿爷”之号,其形象为身着大将军行头的蓄须威严之长者,威风凛凛地骑坐于老虎背上,既符合“卯兔总伴寅虎来”之时令,且深含“弱可戏强”的童话精髓,可谓匠心独具,生动诙谐,所以深受儿童喜爱。


微信截图_20230307170248.png


兔子造型糕点


在民俗层面,兔之影响深远,俯拾即是。因形象美好,所以一直被视为瑞兽。古人认为“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并相信适逢兔年或肖兔者有步步登高之运。且一直盼望着赤兔降临,以昭大瑞。然赤毛之兔于中国未曾见获,只好冠其名于骏马,以显其崇。三国时英雄吕布之坐骑即名赤兔,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足见其于古人心目中之地位。 


在我国诗海中,也不乏咏兔的诗句,如隋炀帝《望江南》诗:“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花枝”。唐代杜甫《八月十五月夜》诗:“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唐代白居易诗:“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唐代卢照邻《江中望月》诗:“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每当兔年来临,低吟高哦几首咏兔诗,颇有韵味,也是一种文化享受。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兔文化符号,赞美兔子的诗句就是其中之一。如:李白《古朗月行》诗:“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杜甫《新婚别》诗:“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李峤《兔》诗:“汉月澄秋色,梁园映雪辉”。王建《宫词》诗:“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元稹《田野狐兔行》诗:“鹰怕兔毫,犬被狐引。狐兔相须,鹰犬相尽”。苏拯《狡兔行》诗:“草中三穴无处藏,何况平田无穴者”。梅尧臣《永叔白兔》诗:“可笑嫦娥不了事,却走玉兔来人间”。袁桷《舟中杂咏》诗:“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延续数千年的兔文化中可见一斑。


微信截图_20230307170336.png


老北京兔儿爷陶偶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