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 17:11:41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梅淑娥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
本网3月4日讯(梅淑娥)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3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开幕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接受《中国周刊》连线采访时说,建设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环境是他今年的建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孙太利委员说,在“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因部分村庄规划滞后、整治资金不足、产业发展不强、关键人才匮乏等原因,人居环境领域的治理不充分、区域间治理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系统推进乡村建设,利于高效改善人居环境。
针对关于系统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人居环境高效改善,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表示要在会上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强化科学布局,确保规划合理落地。一是建议政府专业规划团队根据实地调研因地制宜科学研判村庄演变规律,合理确定村庄分类,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产业、自然等资源价值,充分整合运用资源,吸引民间资本,强调规划整体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落实各村庄规划数据纳入省、市、县等全维度空间信息平台,强化规划执行督查力度,确保规划科学合理、高效落地。
2.政策活力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一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和财力统筹力度。深入摸查各类别村庄所需投入底数基础,因地制宜完善差异化补助标准,加大对地理位置偏远、短板更加突出的老区苏区等地区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科学整合资金,加大其他领域预算沉淀资金和无需用财政专户资金回收力度,清理财政挂账资金,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项目。二是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专项基金引领撬动作用。建议政府专项基金与社会资本融合设立定向或非定向基金,突出项目成果效应以及社会效益评价,淡化投资周期内经济效益评价,对项目给予更大的风险容忍度,破除资本下乡痛点、难点。
3.创新赋能,增强乡村循环造血能力。一是创新金融活动。建议政府因地制宜扩大建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与考核,完善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支持人居环境改善重点工程,建立治理和发展区域目录清单,对区域内以实现生态价值化、文化价值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贷倾斜。二是加大引导龙头企业联农惠农,丰富乡村经济业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完善乡村发展平台建设,精准高效扩大统一服务带动标准化经营联结模式、股份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模式等应用场景,为乡村创造更多提供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机会。
4.数智融合,强化资源利用与高效监管。一是建议健全资源盘活体系,完善建立数字化集体资源动态管理台账,合理运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强化土地规模适度流转,化解土地资源碎片化、分散化等问题。通过集聚闲置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进行村庄“荒地”项目建设。二是通过智慧化、透明化监测督查,严把工程设计关、材料质量关、施工监管等,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提升村庄维护与改善质量、提升农民各项权益保障,激发农民参与内生动力。
5.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体系。建议完善乡镇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支持政策,系统性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和乡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工程以及人才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存量乡土人才潜能。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