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9:44:23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南宁5月13日电(记者庞革平)广西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运用“云端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前,广西全区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境外输入人员,有密切接触者50人,均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广西全区企业复产率97%,其中大工业企业复产率99%、一般工商业企业复产率85%。
“云端服务”助力疫情防控。一是精准提供重点人员活动轨迹。由大数据发展、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共同组成疫情大数据分析专班,打通数据共享通道,汇聚各市和航空、铁路、旅游、通讯、住宿等各类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汇聚的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处理,建立“一库三应用”,即疫情防控综合数据库和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疫情防控排查应用系统、疫情防控自助帮扶应用系统,实时掌握重点人员活动轨迹,精准分析疫情防控风险点,助力基层防控工作人员及时掌控重点人员,阻断传染源。精准提供4月20日以来湖北来桂人员6638人,广西到过湖北的人员1267人,国(境)外来桂人员2063人,其中国内1858人、国(境)外205人。二是全面推行健康码。将健康码作为个人健康信息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国通用。居民或返岗复工返学人员持专属健康码出入住宅小区及机场、铁路、大型超市、商业中心、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时,由相关核查员扫码核验,确认人员身份,“绿码人员”且测量体温正常,可直接放行通过,实现“一码通行”。目前,广西健康码注册人数已超过1640万,出行亮码次数达到3.44亿次。三是推行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加快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生产。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涉及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审批事项开设“绿色通道”专窗,优化审批流程,做到特事特办、即来即办。如,柳州市通过开设“绿色通道”,在口罩生产企业开办过程中全程指导,1小时内就为广西宝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好营业执照。北海市用4小时为北海黑珍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消毒产品生产许可,为缓解疫情期间消毒产品短缺情况提供有力支持。来宾市用2小时为广西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德福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办理企业变更和开办手续,为这两家企业如期生产防护口罩提供有力保障。
“云端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实行网上审批。为减少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防控期间,广西各级政务中心暂停了线下窗口服务,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和政务服务手机APP推行“网上办事”和不见面审批,并完善线上办事指引,指导办事群众和企业自助办理,无法形成电子化的申请材料、审批结果,通过邮寄的方式传递,做到不见面审批。全区通过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共受理办件申请67万件,办结67万件。二是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规范、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五个优化”、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等政策措施。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858个在建重大项目实现复工率100%、人员到岗率达100%,各市重大项目复工率均达100%。三是税务大数据解决生产资料难题。通过税收大数据梳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名单,结合纳税信用,协助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放贷。全区新发放“银税互动”贷款超过150亿元,及时缓解了5000多户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深入分析增值税发票数据,帮助复工复产的企业有效解决受疫情影响导致信息不对称、上下游衔接不畅问题,助力供应链、物流链、产业链加强对接,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如,柳州税务局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通过匹配发票货物名称,帮助东风柳汽顺利找到已复工复产的上游零配件供应商,让企业及时获取所需原材料,从复工复产迅速实现复销复利。四是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利用线上平台帮助企业拓宽招工渠道,共举办网络招聘会111场,有3362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33.8万个。五是视频招商添活力。通过广西移动5G“云视讯”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展一系列的重要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变“面对面”招商为“屏对屏”招商,让“现场”变成“云端”,创新签约方式推动项目落地,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如,贵港市通过线上招商新收集知名企业信息190条,线上精准对接招商项目72个,其中开启云端会客厅和企业洽谈45家,投资额约135亿元,成功签约项目52个,合同投资总额超160亿元,引进生产疫情防控物资企业15家。
“云端服务”促消费。一是通过APP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刺激消费。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于3月26日启动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系列活动,按照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阿里巴巴支持一点的办法,利用阿里巴巴旗下商业、服务、物流、金融、云计算、GPS导航定位等16个平台资源,通过开展“桂品出乡”“本地生活”“畅游广西”三大版块的10项系列活动,撬动被疫情抑制、冻结的消费。全区已有累计超过600万人次领取“暖心卡”消费券,有54万家商贸企业和近60万家小微商户参与系列活动。全区支付宝用户累计交易360亿元,日均交易额比疫情期间增长40%以上,“暖心生活节”累计带动消费突破150亿元,其中“云上购车”大促销活动共收到超过1.9万辆汽车消费券补贴申请,已核销超过1.3万辆、金额2167.6万元,累计直接带动汽车消费17.93亿元。二是开展线上直播促销售。开启市长直播带货,助推线上“桂品出乡”。全区51个市县长开展直播带货活动78场次,累计吸引3900万人次点击观看,“桂品出乡”线上商户累计交易额13.93亿元。三是线上促销助力旅游行业复苏。依托阿里巴巴旗下旅游平台,组织全区200家旅行社、500家A级景区、600家限额(规模)以上住宿、文化、娱乐企业上线促销,通过开展“白衣战士”免费游、“广西人游广西”、“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美景打卡”五一游等线上推介,吸引众多网友参与,各媒体平台话题阅读量、点击量和讨论量上线不到10小时就达到2800万人次。五一假期接待游客73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49.59亿元。
“云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一是线上销售农产品。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大数据平台,并根据自身情况简单填写和点选疫情带来的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复工复产等困难问题,1分钟即可完成信息录入上传。如,桂林市通过开展包括沙糖桔、荔浦芋、罗汉果等在内的多个农产品线上销售,实现网络零售量超300万件、网络零售额超1亿元。二是线上提供就业岗位。加强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对接,将线下招聘活动转移至线上,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24小时线上招聘行动。分批次在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举办网络招聘会562场,为2.25万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114万个,供求职者实时查询。还在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辟劳动者线上登记专区,调查收集劳动者返岗意愿、就业需求等信息,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三是线上指导生产和线上培训。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时汇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灾情监测、农产品价格采集等业务系统,对接3300多个农资经营主体,汇集100多万条畜牧农情、畜禽产品市场流通、生猪监测、种植品种、病虫害等数据,助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率100%,到岗率99%。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大数据平台,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实际困难,抓好技术指导培训,还组织专家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全区春耕备耕技术培训会已开办5951期,共计56万人,组织技术员下乡指导7万人次。
“云端服务”助力重点人群就业。一是“互联网+”线上“双选”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疫情发生以来,推进“互联网+招聘+就业”新模式,打造智慧云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举办各级各类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分行业、分地域的视频线上“双选”活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招聘、视频宣讲、远程面试等方式,最终达成“双向选择”意向。截至目前,共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72场,用人单位7486家,提供岗位28万个,参与人数3.4万人次,简历投递量10万份。二是退役军人就业。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探索“不出门”“零接触”,实现招聘、就业无缝对接,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如,北海市通过退役军人微信群、QQ群、公众号推送了97家企业的用工信息,向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1560个,实现了企业用工和退役军人就业精准对接。三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组织开展公益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主要面向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在内的各类人群,通过推广远程面试,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服务。全区各级人社部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收集APP等线上形式,累计为3.4万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181万个,举办网络招聘会1017场,开展远程视频面试15万人次,线上服务达成包括贫困劳动力在内的就业意向18万人。
编辑:张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