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缺乏医保、有慢性病史、被遗忘人口……疫情下的美国黑人群体"最受伤"

2020-04-10 3:05:17

近日,《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Vox》、《Topbuzz》等美国新闻网站调查发现,美国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病例中,黑人群体在其中占“惊人比例”。调查发现,在美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种族偏见与歧视、加之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诸如医保、住房、就业等不平衡因素,使黑人在这场疫情中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患病、致死概率“严重失衡”

《纽约时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伊利诺伊州,虽然黑人群体仅占该州总人口的15%,但截至目前该州新冠肺炎确诊与死亡总数中黑人群体分别占到28%和43%。同样,密歇根州黑人人口只占14%,但却占确诊病例的三分之一,死亡人数的40%。在黑人占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的路易斯安那州,死亡病例中黑人数量更已达到惊人的70%。同样,在类似情况的芝加哥市,黑人占城市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但却占确诊病例的一半、死亡病例的72%。

《纽约时报》认为,造成这一人口比例与患病率和致死率明显失衡的原因是美国社会“长期结构性不平等的结果”。分析认为,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建议民众居家办公、防疫,超过一半以上州甚至颁布强制“居家令”,然而这对很多美国黑人群体来说,却看似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享受”。调查指出,很多黑人群体的工作、日常通勤,甚至住房和慢性病史等因素都使他们成为疫情之下的高危人群。

缺乏医疗保险、有长期慢性病史等因素加重黑人群体感染、致死几率

《纽约时报》指出,早期调查发现,当诊所医生接诊已经显示出新冠肺炎症状的黑人患者时,选择推荐病人去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黑人都没有医保,无法承担初期相对较高的检测费用。同时,由于该病毒发展迅速,得不到及时的测试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更加糟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指出,与美国白人相比,拥有医疗保险的黑人相对较少,而无法通过其雇主获得医疗保险的情况也相对更多。报道援引一份统计报告指出:缺乏保险的人群很难及时接受预防性治疗,进而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甚至因为无法接受有效治疗在医院死亡。”

近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美国卫生局局长杰罗姆·亚当斯表示:事实表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肺部疾病的人群在这次疫情中更易感染。这一说法从本周路易斯安那州发布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实。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中,高达66%和44%的患者本身已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而黑人正是这些疾病的高发人群。

据《Topbuzz》调查报道,美国黑人群体长期以来因为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患有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两倍,而心脏衰竭,哮喘和高血压的几率则更高。

失业、住房现状为传播病毒“提供温床”,保持安全距离成“特权”

《Vox》调查显示,美国3月份开始的失业大潮对黑人造成了最大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截至3月底,有近1000万美国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全国平均失业率为4.4%,但其中黑人的失业率则高达6.7%。不过,美国罗格斯大学赫尔德里奇劳动力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威廉·罗杰斯认为,真实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美国黑人的真实失业率可能已达到20%。

调查还显示,考虑到美国黑人的普遍住房条件,想要在居家防疫中保持安全距离,对很多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享受不到的”特权”。《Vox》文章表示,美国的黑人家庭“通常多代同堂,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同处一个屋檐下”。根据2016年的人口调查,高达26%的黑人家庭多代同堂,而相比之下,只有16%的白人家庭存在同样现象。

文章提到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具有人种歧视性的住房红线制度,通过贷款限制等,将黑人的购房选择局限在了偏僻、治安差、人口拥挤的贫穷地区。尽管时过境迁,但《Vox》认为遗留影响至今没有消失。德雷塞尔大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沙雷尔·巴伯告诉《Vox》,“这些社区从结构上来说,是传播疾病的温床。”北卡罗莱纳州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秘书曼迪·科恩告诉《纽约时报》:“当前的这场危机证实了我们很久以来就知道的事实,你的住宅区域决定你的健康状况。”

监狱人群更加危险,“一旦暴发,难以遏制”

《Vox》报道还指出,从上周末开始,美国多地暴出监狱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纽约市还宣布了第一起囚犯在狱中感染新冠肺炎致死的案例。目前统计出的结果表明,纽约的监狱系统中,已有286名囚犯确诊。在美国,受警察具有种族导向性的执法影响,被囚禁的黑人数量高达白人犯人的5倍,而监狱里封闭的生存条件下,有限的清洁用水、肥皂和缺乏通风等限制,再加上很多犯人本就欠佳的身体状况,都会导致囚犯成为疫情感染的高危人群。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员布伦丹·萨隆纳表示,一旦疫情在监狱中暴发,就会变得难以遏制。“这种大流行只会加剧结构性不平等,如果不统计囚禁人口(黑人群体)的感染率,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事情的真实程度。”(央视记者 刘旭)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