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疫情“大考”下的中医药担当

2020-06-24 11:20:29 作者:杨未宏

编者按: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民族大考。在全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作为国粹的中医药产业,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重放异彩,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体现了中医药行业的责任和担当。抗疫取得显著成效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而在中国的抗疫方案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是最显著特征之一。


6372859416011849649636724.png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中医者悬壶济世,惠济于民。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入介入诊疗全过程,发挥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除湖北之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达到了91.0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在早期应用,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由轻型向重型发展。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这一突出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不仅如此,中医药抗疫经验还被传播到许多国家,在更大范围持续发挥作用。


独特优势


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便宜,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可,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位西医专家坦言:西医治的是人的“病”,是通过化验、检查结果分析之后,确定对症的治疗方案,常常是对症治疗;中医治的是病中的“人”,是从人的整体机能状态来考虑,进行干预调整,更加关注机体的整体功能。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能精准地杀死病毒是最好的办法,在没有特效西药的时候,中医用的是传统智慧中的“围魏救赵”。以新冠病毒为例,通过中药调整,改变病毒生存的人体环境,从适宜转为不适宜。“病毒待不住,自己就走了,实际上病就好了。”

“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他对比类似条件下的108例病例后发现,西医治疗转重率在10%左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转重率约为4.1%。对发热、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状,中药起效非常快,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都有明显效果。

张伯礼向记者介绍说,以湖北武汉的江夏方舱医院为例,里面的病人全部吃中药,治疗相对简单,以发中药为主,输液都很少。除了吃药外,还有很多特色项目,打太极、练八段锦、针灸、按摩、穴位敷贴,中药治疗手段一样也不少。江夏方舱共收治564位患者,到休舱时为止,没有一例转重症,没有一例复阳。事实证明,中药完全可以治愈新冠肺炎轻症普通患者。

6372859421780599648294828.png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这既是中医遵循的原则,也是其精髓所在。如今中医的这种“先防、防变、防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中西医协同起效,有效地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救治率,减少了死亡率,发挥了“1+1>2”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唐农表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作用,服务新冠疫情防控。


中国方案


“中国的方法是我们目前唯一知道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面对一种未为人知的新型病毒,中国采取了恢宏、灵活和积极的防控措施,古老的方法加以现代化的科技,产生了更大的效果和产出。”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记者会上发言


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治疗,形成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的诊疗方案。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善疾病初期症状,对于密切接触者,运用中医药调节机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阻断病情发展,可以减少发病或者实现不发病;对于已经有发热症状、不能排除是新冠肺炎的患者,中成药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作用,可有效降低群体发病率;二是减少轻症向重症转变。对于轻症、普通型患者,中医药可以有效阻止其向重症、危重症转变;三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缩短病程,提高救治质量。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中,患者平均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都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一方面,中医药治疗可以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另一方面,在治疗重症方面,中医药不仅能改善重症患者症状,还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四是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在患者恢复期运用中医药特色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肺功能,避免引起后遗症。一些益气健脾、益气养阴、化痰通络的药物和针刺、艾灸、八段锦、穴位贴敷、拔罐等非药物的中医特色疗法,在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加快康复方面有明显效果。

6372859429043099647048841.png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写入了诊疗方案,用于临床治疗确诊患者。国家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共收录了15个中药,中药注射剂就有8个之多,占了一半以上。其中,有5个中药注射剂(参附、喜炎平、血必净、热毒宁、和痰热清)还是独家生产。这版诊疗方案继续推荐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多款中药注射剂,并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如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的具体用法。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开展的中药治疗新冠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据悉,这是目前首个发表于国际期刊的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转重率等数据指标也被作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效果的证据出现在《菲律宾商报》、巴基斯坦科技时报等媒体的报道中。


不忘初心


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中医人的“初心”就是“悬壶济世、造福苍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永恒初心,中医人的“牢记使命”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坚守“复兴中医,振兴中华”的使命担当。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人积极奋战抗“疫”,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救治。2月12日,他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2月19日,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胆囊炎急性发作,在武汉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三天,张伯礼再度投入工作,摘胆不下火线。

以张伯礼为代表的中医群体在此次抗疫中深度介入诊疗全程,成为抗疫“中国方案”的组成亮点。张伯礼表示,中医医病先医心,看病之前要先做好服务,抚慰、关心、温暖病人,建立信心和信任。医护人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安慰鼓励患者的责任,通过谈心等方式,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诊治病人,首先是遵循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救治指导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个性化救治。采用“三级会诊”“三剂调整”“医护合力”“病人互助”等方式,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凭着医者仁心,中医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代代的中医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不畏艰难的姿态阔步前行,为开创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助力健康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传递中国精神


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

 ——摘自习近平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的发展都非常重视。从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到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拓展。

当前,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效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得中医药在欧洲一些国家悄然“走红”,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正积极向世界推广其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中医从业人员已加入中国医疗队,帮助缓解柬埔寨、伊拉克和意大利的疫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近日回答外媒关于“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准备好接受中医”的提问时称,现在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临床显示,宣肺败毒方在对照观察中可将淋巴细胞恢复率提高17%,临床治愈率提高22%,河南中医药大学使用该方治疗轻型患者的平均转阴时间为9.66天,无一例转为重型和危重型;化湿败毒颗粒更被国外称为“Cure14”,指由14味药组成的治愈解药。

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厅厅长颂萨表示,中医药在中国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疗效明显,泰国考虑在适宜情况下尝试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患。而类似连花清瘟胶囊这样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取得临床疗效的药物,不但在泰国得到了快速审批并获得上市许可,还取得了加拿大、巴西、罗马尼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6个国家的注册批文。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发挥出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无疑将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编辑:张馨洁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