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牛背梁背后的生态卫士

2022-09-26 16:11:31

行走在牛背梁保护区的生态卫士(华荣艳摄影).JPG


行走在牛背梁保护区的生态卫士(华荣艳摄影)


在秦岭中段,长安、柞水、宁陕三县(区)交界处,有一颗闪亮的绿色“明珠”。它占地1.6万余公顷,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西安和陕南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秦岭保存相对完好的天然林区之一,更是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


它,便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里,无数巡护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这漫山的生灵;


在这里,猎人放下武器,加入了守护者的队伍;


在这里,人们将守护与发展结合,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这里,人类的一点点善举,都被时光雕刻进了大自然;


在这里,随时随地都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两年多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思考并践行“如何让中央水塔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滋养万物,润泽四方”和“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这个宏大的时代课题,以建设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生态卫士队伍为抓手,着力构建“和谐、美丽、数字”牛背梁,奋力谱写新时代牛背梁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建设“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生态绿军队伍,一个个生态卫士用初心和使命涵养着“祖脉”秦岭那片绿水青山。


行走在秦岭深处,用一生守护一抹绿意


4月18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秦岭麦秸垒区域,依然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广货街保护站站长解振锋一行三人,在寒风中踩着积雪向山顶攀爬。突来的降雪,令解振锋最担心的是野生植物芽孢受冻害,但同时雪天对于统计观察保护区动物数量又是一个大好时机。


“我们必须经常进山巡护,不但要排查危害资源的险情,还要及时通过动物粪便和它的活动痕迹来判断近期动物活动的种类和数量,收集第一手资料。”守山护林24年,解振锋跑遍了管护区的山梁、沟道、林地。寒来暑往,长期户外工作,使他从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变身为“黑站长”;从初出茅庐,成长为陕西省首届“最美生态卫士”、国家“林草学科优秀毕业生”。其中甘苦自知,但他不改初心,始终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着这方山水。


汪友友 (2).JPG


解振锋和同事在冰雪中统计、观察动植物(郭朋勃摄影)


微信截图_20220926160039.png


“活地图”汪友友等人进山作业(陈亮摄影)


“这二十多年里,我见证了保护区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这两年来,巡护设备大幅度改进和提升,空中无人机和野外热感红外相机的运用,让我们多了‘一只眼’,工作更方便了。”提起护林,相比起多年艰苦环境中的风雨兼程、远离妻儿的青灯孤影,解振锋更多的是满腔热忱。


解振锋仅仅是牛背梁保护区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有70余名生态卫士数十年如一日,甚至父子两代人终生以山为伴以水为邻,扛起了保护区资源保护的重担。


从“砍树人”到“看林人”的转变


早上7点,老林保护站生态护林员汪友友准备好背包,与同事们前往西沟峡开启一天的巡山之旅。“在这座大山里没有比我更熟悉的了”,被同事们称呼为“活地图”的汪友友,走在前面边习惯性地一边将横在路中间的树干挪开,一边告知走哪条路离点最近。管护区大到西沟峡、龙王沟、大东沟、花门楼四大区域,小到26个小沟,每条沟有几个小道,哪里有分叉口,他都能一一道来。


走在熟悉的大山里,这位昔日的“砍树人”回忆以前的日子总会莫名心酸。


那时候家里太穷了,连玉米粥都吃不上,只有靠山吃山过日子,14岁就开始与父亲一起进山伐木养家糊口。后来国家政策变了,汪友友不再靠卖木材为生,家里日子渐渐过得宽裕,他也成为一名党员,在村子里当了12年生产队长。多年来,在牛背梁保护区工作人员耳濡目染下,于2017年毅然选择加入老林保护站生态护林员队伍,这一干就是5年。


闲暇时,汪友友习惯借助微信和抖音,用照片和视频记录日常宣传、监测、巡护途中的点滴,用他的话说:“我这辈子真是与林有缘了,对我来说护林不但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事业,如果隔几天不上山,我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习惯。”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保护区所有基层护林员的心声。


从猎人到护林员——吃山更要养山


2020年5月6日,走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一座古朴的农户院落时,一位精神抖擞、面带笑容的老人迎面而来——他就是时年93岁的石邦安。


去年,石邦安去世了,他一生都居住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周边。在笔者2020年的访谈中,石邦安谈起牛背梁,他有说不完的话。


牛背梁曾是他的猎场。“当时父亲在家门口种的庄稼,经常被熊和野猪糟蹋。熊下地里,一蹭一大块,把庄稼苗全压垮了;野猪经常成群结队地来,用嘴拱庄稼,连洋芋都能拱出来吃。”石邦安回忆说,“在这种情况下,山里人就经常打猎。我14岁就随父亲开始打猎了,打猎的范围非常广,方圆200里都是猎场,野猪、熊、野鸡都是猎物。”


后来,牛背梁成立了自然保护区。时任牛背梁筹建处副主任的李振斌十分重视培养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经常跟大家宣传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刚开始他来宣传时,我们还很不耐烦。”石邦安说,“有一次,我随他一起上山调研,帮他们指路。在半山腰上,他盯着不远处出了神,喃喃道‘过去这里不是这样啊’。随着他的目光望去,我才发现,那里的植被已经非常稀疏。曾经赖以生存的牛背梁,被我们亲手破坏了。”


在山腰看到的那一幕,对石邦安触动很大。下山后,他决定不再打猎,不仅上交了猎枪,还主动到保护区当护林员。


当上护林员后,让石邦安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有一群外地人,来牛背梁偷伐树木。“当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对地形不熟,不敢贸然上山。”石邦安说。


图片6.png


石邦安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时不时会翻看以前做猎人和护林员时期的相册,回忆过去的日子。


从小在牛背梁长大的石邦安,自告奋勇带领大家上山。“我就装扮成挖药材的,带着他们上山去侦查。”石邦安回忆说,“后来,相关部门组织3个县的力量,两边围堵,一下把那帮家伙给逮住了。”


虽然石邦安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在守护牛背梁这件事上,他的精神一直都在。他经常对村民说:“吃山更要养山。山里的树林不保护,今年砍,明年砍,年年如此,就会变成光头山。咱们要为后辈儿孙着想,为他们积德积福。”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守护也是发展


“来,里面坐,我们的农家小吃物美价廉!”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奉贤农家乐的门前,见到正忙着招揽客人的王贤凤。


“现在是旅游旺季,收入高时一天就有近3000元!”谈起如今的生活,奉贤农家乐的经营者王贤凤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谁能料想到,8年前,王贤凤还在为生活发愁不已。王贤凤的丈夫多年前就因一场意外而瘫痪,全家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那时我觉得天都塌了,既要照顾残疾的丈夫,又要抚养正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图片7.png


王贤凤趁下午闲暇时间,赶紧打扫农家乐,准备迎接前来吃晚餐的客人。


转机是在2015年。“凭借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环境越来越优美,被群众称为‘天然氧吧’,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得益于这里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周边的村子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朱家湾村就是其中之一。”柞水县委宣传部朱恢军介绍,“王贤凤当时在村干部的动员下,率先开办了农家乐。如今她已经脱了贫,全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朱家湾村中有一个村组挨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北沟保护站,20世纪80年代,这个组的村民大多数都想搬出去,靠在外务工讨一个好生活。”朱家湾村党支部原书记严成学说,“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当初搬出去的那些村民又陆续搬回来了,在家乡发展旅游,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如今,山清水秀的牛背梁成为当地群众的‘聚宝盆’,他们通过发展农家乐集群,办家庭客栈、旅馆,开展纪念品销售等,实现稳定脱贫。‘守家门,发家财’也成了他们的致富之道。” 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说。


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保护生态的种子


“孩子们,今天我们试试看,在这里能与哪些昆虫相遇吧......”4月中旬, 牛背梁保护区北沟森林体验基地里春芽初绽。近些日子,曹梅梅更为忙碌起来,趁着最近疫情原因少有人进入,沿着体验线路把新设计的课程尝试着多走几遍。


北沟森林体验基地为陕西首批森林体验基地之一,自基地2013年成立以来,曹梅梅作为森林体验引导师,与集体团队共接待了超过8000余人的学生及省内外团体和各界人士。每一次她都会提前精心构思,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方案,将自己经历的小故事会同所掌握的野生动植物知识及保护秦岭的生态理念渗透在讲解过程中。


“快看,‘熊猫老师’来了”,3月25日,西安市碑林区东羊市小学三年级一班的教师一片雀跃,一堂名为《生态美、生活美》的科普小课堂准时开讲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林业高级工程师、自然体验引导师马宇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课,同学们伴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授课,仿佛置身于精彩纷呈的大自然中。


近年来,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在做好资源保护主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专业团队不断走进商洛、西安等周边中小学校,通过举办自然科普讲座,寓教于乐,让爱护环境、爱护秦岭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每个人都应当好生态卫士


在然保护区,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了,这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性变革,它不只是工作人员和周边群众的事,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亲力亲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全力当好生态卫士,为“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国之大者,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在聚焦资源保护主业的同时,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投入力度,以牛背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为契机,积极推动‘和谐、美丽、数字’牛背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光锋言语坚定。(华荣艳工作单位系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郭诗梦工作单位系陕西日报 )


自然科普课走进校园(华荣艳摄影).jpg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林业高级工程师、自然体验引导师马宇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课。(华荣艳拍摄)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