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加码非遗 手工艺人如何“变现”潘家园

2020-05-24 8:46:24 来源:人民网

  除了大家熟知的地摊、店铺、书市,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潘家园获悉,市场将用未来两个月的时间,在东区打造由非遗特色作坊小亭组成的“非遗手工艺文化街”。据潘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将对进驻非遗作坊的手艺人通过租金优惠的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此次的新设“作坊”不同于常规店铺,将集现场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还具有打造直播场景的潜力。在非遗手艺人看来,走出单一的埋头苦干日常,走进文玩市场与直播,或许将“另有一番天地”。

  还原手工艺创作活态

  伴随着复工复产的进程,潘家园市场的商户正在陆续回归。去年同期,潘家园国际珠玉回流精品博览会、潘家园陶瓷文化展都已经登陆市场。疫情的突然来袭,使得今年各个文玩市场、文博机构的新活动都未能如约而至。

  在文化行业从业者眼中,博览会上活跃的交易氛围亟待盘活。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潘家园旧货市场管理部经理宋武林处获悉,一条全新的“非遗手工艺文化街”将要引入市场,预计将用时两个月打造完成。

  据了解,2008年便入驻潘家园市场、经营红木雕刻的老商家许国卫将为这条文化街设计、制作作坊小亭。“看似简单的亭子,将遵照古建的传统形制——夏季晒不过屋檐,冬季有光照进入,目前这样的单个占地约15平方米的仿古作坊正在制作中。”

  由多个作坊小亭连接而成的“非遗手工艺文化街”将要落地于潘家园市场东区——不只是静态的陈列,而是动态的呈现。“计划引入非遗手工艺师现场创作,在市场特定的时间教学、展示。”许国卫表示,陶瓷艺术、珠宝首饰雕刻镶嵌、刻印、手工编织等都可以在作坊中还原制作过程。

  在此次“活化”呈现非遗制作现场的布局之前,潘家园市场就有“非遗”传统。据了解,目前市场内经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商户就有1200余家。涵盖衡水的鼻烟壶、江苏的绣品、东阳的木雕、曲阳的石雕石刻、新疆的白玉等众多包含传统民族技艺、技法的手工艺品类。

  非遗人与市场的双赢

  非遗手工艺者、经营者是受困于疫情影响的群体。景德镇陶瓷手工艺师黎懿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景德镇一带的许多工作室在疫情管控期都面临着经营的难题。“有的几个月也就卖了两万多块钱,连房租都不够,许多同行都在苦苦支撑。”

  身为手工艺从业者之一,在许国卫看来,经营是许多非遗手工艺者的弱项,需要以新的方式谋变现:“手艺人东西卖得好坏,时常与手艺高低并没有太大关系。许多人不擅长销售,且边做活边经营,精力也打了折扣。手工艺人的客源也非常有限,极容易饱和。”许国卫认为,“非遗手工艺文化街”的功能集现场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入驻的手艺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创作本身;且潘家园多元的客流也将成为手艺人的潜在客源。

  谈及市场在“蛰伏期”加码非遗的考量,宋武林表示:“潘家园市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调整基于国家的宏观政策。从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市场也注重扶持非遗手工艺。”据宋武林介绍,潘家园一直在推进非遗的市场化进程:“除了为非遗商户提供更多的租金优惠政策外,十几年来潘家园也通过坚持举办非遗博览会的形式,给非遗商户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此外,潘家园还助推非遗商户们‘走出去’,更多地参与非遗项目的交流与互动。”

  虽然线下活动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启,但据宋武林透露,“非遗手工艺文化街”也将成为未来“潘淘荟”及各个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呈现真正的创作现场来“活化”市场。

  “进行时”的直播潜力

  黎懿凡对这样的非遗场景表示期待。“房租层面的扶持对于手艺人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因为手艺人往往来自五湖四海,来到潘家园寻求机遇,也算是‘北漂’群体之一。起步时能够获得房租的减免,能解决最现实的问题。”据了解,作坊小亭15平方米的租金还要低于潘家园地摊。

  非遗手工艺现场的还原度,也将成为市场与手艺人需要考量的具体问题。在黎懿凡等手艺人看来,一些非遗工艺和普通观众或者顾客来说,是有壁垒的。“例如陶艺的古彩技艺,正宗的古彩涉及许多道工序,一件精美作品的完成可能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对于现场展示能够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面对怎样的受众,都需要估量。”黎懿凡指出,一些技艺的现场呈现会有取舍、精简,但也应该避免被过度的“泛化”,不能让观众误解非遗技艺本身。“现场制作,将呈现一套适宜的方式。”

  当下许多非遗人频频现身短视频与直播已成为一种现象,在许国卫看来,手艺人在非遗作坊中的“进行时”也与直播有许多契合点。“从长远来看,非遗作坊的形态也存在着打造特色直播间的可能。常来潘家园市场淘货的中小主播,可以与手艺人在文化街上形成一种展售的合作。由手艺人专注展示技艺,有市场经营资质认可的主播在镜头前介绍相关的非遗制品,各取所长。”对于经营者来说,非遗作坊小亭,也具备成为“共享直播间”的潜力。


编辑:张馨洁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