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后疫情时代外企的中国机遇

2021-10-06 23:33:22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杨未宏

微信图片_20211006233136.jpg

受疫情影响,部分海外航空公司停止客运业务


在全球疫情阴霾尚未消散、保护主义暗流汹涌的当下,中国用长期的规划擘画出扩大开放的蓝图,再次向世界释放了清晰信号: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提供无限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家外国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表明了在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最新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继去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后,中国继续保持对外资强大的吸引力。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投资开放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使中国持续保持对外资的吸引力。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月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2亿例,累计死亡病例4252873例。疫情在不少地区反弹,给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带来更大不确定性。有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对消费信心、供应链的冲击,以及对地区增长失衡的放大效应,正成为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主要障碍。

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今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解读《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我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去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

尽管近期全国出现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的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目前全国疫情扩散风险总体可控。力争在8月底前把当前疫情控制住,尽快让社会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

7月份,尽管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汛情、疫情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从累计来看,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体延续了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认为,综合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会继续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向世界释放红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增加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FDI逆势增长,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72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较2019年同期增长26.1%。从行业来看,前七个月,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5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近八成。

另一项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平均每天新设立12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

近年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步子在加快。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持续提升中国发展“硬”实力,也给世界带来稳定的预期和重要机遇。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红利加速释放,归功于“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各项制度安排落地生根。去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同步实施,以法治建设为市场主体发展厚植土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减8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127条,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自贸试验区再次扩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启航,服贸会和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中国以真招实策向世界宣示开放决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会进一步完善,将为外资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多措并举,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获得了国际认可。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中国美国商会3月9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75%受访的在华外企对今后两年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81%企业则认为2021年本行业的中国市场将实现正增长。


优化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


疫情让各国更加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的价值,并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与信息经济之后影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关键力量,也将与世界各国的核心利益更加紧密相连。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霍尔姆斯特姆预测,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将崛起和普及,在此过程中,中国具有“强优势”。他指出:“中国有巨大的数据积累的空间,数据是新财富的源泉,也是新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经济模式下,数据规模的差异意味着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新近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疫情并未阻碍、甚至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面对突发疫情,越来越多的业务不得不搬到线上,企业的数字化部门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也为抗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高达82%的受访CEO认为,他们毋庸置疑地将追加在数字化举措上的投资。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列出,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明确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足见我国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

据悉,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

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名为《2020年世界贸易报告:数字时代促进创新的政府政策》的年度报告称,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应适应数字化特点,各国为外资企业提供服务,不仅仅是帮助外资企业建立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数字时代政府政策创新在于推出更好的政策以支持新型数字化供应链。

我国正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构建数字产品投资相关国内配套制度、简化数字领域外商投资市场准入程序、改变传统外资绩效评估办法等措施优化数字经济,提升营商环境,创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发展。


与中国发展共成长


近期,一些欧洲跨国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从汽车市场到日用消费品领域,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均取得不俗业绩。今年上半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全球营收同比增长28.1%。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成绩单也显示,上半年,共向中国客户交付了超过44万辆新车。捷豹路虎全球董事、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庆更是用“无可取代”来形容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规模非常大,且先于其他国家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不会改变。我们对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AGC株式会社执行董事、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表示,巨大的市场、拥有强大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政府是中国特有优势,非常期待中国成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引领者。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全球主席冯栢文认为,当下在中国,外企并不缺少发展合作机会,面临的挑战也不再是老生常谈的营商环境问题,而是很多外企高管缺少亲眼见证的机会。

对于尚未打开中国市场的外企,他们缺少的是支撑其投资决策的信息。但对长期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企业来讲,他们则更关注如何能与中国产业规划更好结合。

相较于营商环境,冯柏文认为对外企而言,更大的挑战是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副总裁冯燕则表示,去年公司就开始关注“十四五”规划,根据此来做企业规划,目的就是想跟中国产业规划结合在一起。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裁麦俊彦认为,“在中国,技术革新的转型落地更加惊天动地,转型的方法、影响的幅度,远远超出我们在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做的项目”,他表示,参与并见证中国市场的转型成长让他感到有信心、有机会、有价值。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贝拉基什表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对全世界都是好事。而且,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态度没有改变。“中国愿意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成果分享给世界各国,这给了我们信心。” (文/杨未宏)


微信图片_20211006233150.jpg

繁忙的重庆果园港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