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医学影像技术新进展:当“f-DR”(功能成像)与三维技术强强联合

2024-05-17 17:05:39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在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数字化X线机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物种,我们发现有一种设备将功能成像与三维技术结合,这种新型设备将对临床检查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容积成像、功能成像、f-DR。

容积成像又称断层融合成像、数字体层摄影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是X线球管在移动的位置上进行多角度连续摄影,将一系列的投影图像快速采集,利用图像重建算法完成图像重建;功能成像是指用于观察组织内部代谢情况的成像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组织器官的运动功能信息;而f-DR的全称为function-digitai Radiography也就是在DR上实现功能成像。了解这两个成像方式以及f-DR之后,可以看出,新型设备可以基于一台设备,同时满足采用锥形束扫描完成三维断层重建,并实现功能成像的高端新兴技术。

而目前,有一种“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技术融合了两种功能,它在临床上的价值有哪些呢?

首先第一个领先优势就是站立位容积成像。目前常规DR只能实现二维平片摄影,极易受到投照角度以及摆位的影响,产生较多废片,并且二维平片只能提供冠状面或矢状面的投影面信息,诊断信息相对单一。而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这个技术实现了在DR上完成三维扫描重建,能够提供任意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的组织信息,诊断信息更加丰富,并且获得的是三维角度的扫描参数,相较于二维平片获得的扫描数据更加精准,大大提升临床医生诊断效率。

当然三维扫描重建在CT和MRI上也能够实现,但是CT和MRI只能提供仰卧位状态下的影像信息,对于一些需要在站立位状态下才能精准评估疾病分级分期的情况,CT和MRI就难以满足诊断要求,例如脊柱侧弯、膝关节炎等疾病,都是需要在站立位状态下获得患者脊柱Cobb角、椎体旋转角、下肢力线等相关参数,才能为患者设计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这时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这个技术就可以弥补CT和MRI在临床应用上的局限性了。并且这个技术的辐射剂量也远低于螺旋CT,对于孕妇、老人、小孩也更加友好;对于禁忌症较多的MRI检查,例如MRI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用于患有幽闭恐惧症等不配合病人的检查,同时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肢、动脉瘤夹等的病人也不适用MRI,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这个技术。

那第二个领先优势就是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在三维断层扫描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功能成像包括血流灌注成像、通气分析成像、运动功能成像分析和双能成像等。而基于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所进行的血流灌注成像,例如肺血流灌注成像,利用MIP图像的肺血流灌注与肺血流映射视频,临床医生可以快速定位肺血流缺损区域,该检查方式目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与CTPA的高度一致性,并且该检查方式无需造影剂,更安全、快速。基于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所进行的肺通气分析成像,可以通过患者全呼吸周期运动张量及密度变化来计算和评估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患者呼吸过程中的通气量减少的异常区域,也可以对空气潴留及通气限制进行评估,可以为COPD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治疗。

基于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所进行的运动功能成像,可以通关AI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出患者关节、脊柱的运动状态,标注并且描述出脊柱、关节的运动轨迹,并对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可以更精准评估患者关节、脊柱例如腕关节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康复状态。当然基于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所能进行的功能成像还不止这些,这项技术还可以进行肺功能状态分析,对肺栓塞、肺气肿、肺炎等疾病的诊断更安全、高效。目前安健科技也正在研发基于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的双能成像技术,双能成像利用高能量和低能量的X线在极短时间内连续两次进行快速曝光来成像,这个成像方式可以较为有效的提升病变检出率,尤其对于骨折、肿瘤疾病的准确诊断。

一项集站立位三维断层扫描技术与功能成像技术的立位锥束容积成像f-DR不但能够解决常规DR因组织遮挡造成的影像质量不佳,还能够弥补CT和MRI无法提供的站立位影像信息,同时还能够提供功能成像,真正做到了一机多用。


编辑:杨文博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