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17:22:36 来源:中国青年网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聚焦“十四五”,我省提出把文化作为强省的载体路径和精神支柱,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节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的天然共生性,使其成为展示文化魅力的符号。山西的节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许多与节庆关联的民俗、音乐、舞蹈、手工艺、戏剧等入选国家非遗。凭借深厚的节庆文化底蕴,塑造世界影响力的节庆品牌,既可助推文旅融合发展,也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保持节庆文化原真性,在品牌上做文章。节庆活动包含各种仪式与传统艺术和表演品类,作为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体现民众的社会生活,聚焦民众的文化认同,在人际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利用地域节庆及其相关优质文化资源振兴旅游,在建设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同时,借鉴节庆与旅游融合的成功案例,培育独特的、有世界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在考虑节庆与旅游深度融合时,要把握“融”的方向,明白“融”什么、怎么“融”,利用现有的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发展以省城为中心的节庆文化,以点带面、融古开新、整合归并,打造特色鲜明的节庆主题,营造浓墨重彩的节庆氛围,使节庆与旅游真融合、巧融合、深融合。
深挖节庆文化内涵,在体验中促融合。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对精神财富与文化生活的关注度日渐提高。节庆活动包含着健康、平安、感恩等美好寓意,能让民众在短暂的娱乐与狂欢中释放平日烦忧、感受生活之美好,不但吸引当地民众,也为外乡游客所喜爱。为了更好地扩大节庆活动的规模与影响力,做好传统节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融合,需要把握“融”的规律,本着“能融尽融”“俗因时变”的原则,在发掘与保护节庆“原生态”文化内涵的同时,在“稀缺度”上做文章,创新带有地域特色与传统格调的新时代节俗。拓展节庆活动的娱乐性、公共性,设计多层次、分众化的高质感文化体验,提升公众的互动参与度,完善整体服务体系,满足游客不同的文化消费心理,同时利用AR、VR等人工智能现代技术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
服务全方位融合,在产品上巧探索。实现节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就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全新的理念、模式、管理来达成。要充分发挥市场驱动功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培育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材料,采用新工艺,研发具有晋风晋韵、特定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满足游客个性化的定制要求。节庆产品不仅仅限于有形的纪念物,愉悦感、节庆氛围、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创活动也可引发游客的视觉、情感消费。培养专业的文旅经纪人,建构富于文化个性的地域,开发精品文旅路线,延伸诸如特色美食游、民俗体验游等,使节庆文化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创新节庆文化推介,在营销上抓先机。要使节庆文化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就要把握世界文旅发展趋势,借助社会多方力量了解受众心理,精心策划地方特色浓郁、富含现代精神风貌的节庆示范样本,编制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小视频、宣传册,从机场、车站、地铁、街道的装饰,到手机、网络、电视、广播栏目,推送相关信息。不断丰富线上产品,在已经推出的相关App、科技助力云端游等平台加大节庆文化宣传力度,通过文旅部门、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的共同合作,做好视频分享、美文快递等传播工作,不断扩大节庆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媒介进行全方位精准宣传,吸引游客关注,积极与友好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吸引游客来晋,拓展节庆活动新渠道、新方式,开创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我省传统优秀文化积淀厚重,应将节庆文化与非遗、研学、红色、康养、民宿、乡村休闲旅游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文旅相“融”新路径,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作者: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教师 白美云)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