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15:16:26 作者:李莉
天镜湖
苏州太仓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现在被誉为“中德创新合作高地”。作为一座沿江临沪、通江达海的开放之城、创新之城,太仓地处长三角C位,至上海虹桥枢纽最快17分钟,苏锡常城际铁路、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在太仓站对接,“5+1”轨道交通网络正加速构建。太仓连续多年被评为长三角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名。
太仓高新区连续四年被评为苏州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在苏州率先探索在北上深等地布局,建设飞地创新中心。太仓高新区各项人才指标稳居苏州前列,江苏省29个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位列第二名……以汽车关键零部件汇聚、产城创新融合、德企聚集为主要特色的高新区,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园等。
2021年,太仓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工业总产值11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进出口总额近80亿美元。
多年来,太仓高新区保持强势发展劲头,成绩有目共睹。高新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担当作为”的责任感、“慢进即退”的危机感,推动对德合作与太仓同发展、共成长。不断弘扬“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太仓城市精神,拼出赶超跨越的“太仓速度”,以厚重务实的风范、科学辩证的态度和久久为功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书写出幸福城市的绚丽篇章。
深耕三十年 打造中德务实合作的太仓典范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也是太仓与德企合作的30年。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资企业集聚度最高、发展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自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落户以来,太仓高新区对德合作以产业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为亮点、以文体交流为媒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沉淀,探索出具有鲜明太仓特色的对德合作之路,形成了全方位对德合作的独特模式。
随着工业企业的不断集聚,德国服务业项目也随之加速落户,从各种贸易公司、互联网IT企业、德国会计师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到德国食品企业、餐厅等生活性服务,德企投资门类和领域越发多元,德企在太仓发展的产业生态也越来越完善。同时,德企在太仓的布局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太仓已经由制造基地向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区域总部升级。如克恩-里伯斯公司、通快公司等一批德企已经被正式确认为总部企业。早期落户的德资企业90%以上完成了增资扩产。德企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中德企业共生共融、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2008年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太仓第一个也是唯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2016年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三个德国中心正式在太仓高新区建立。2017年科技部与德国教研部中德科技合作联委会24次会议在太仓举办。2019年太仓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写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列入国家顶层设计。
开放包容 打造“太舒心”营商环境
城市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营商环境的竞争,正从要素资源供给的较量转变为规则制度创新的比拼。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一个地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太仓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连续多年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着重在先进性上再强化,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本。太仓出台个性化支持政策,先后制定实施《太仓市对德合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德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太仓市推动对德合作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太仓市对德合作高质量发展,极大地吸引了德资企业落户。
在太仓市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德企专窗”,专门出台《做精“德企专窗”服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十项举措》,将绿色通道、集中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一优到底,设立实行“一个环节、一套资料、一口办理”,一站式服务外资发展。对德企开辟办理不动产登记绿色通道,施工许可必要资料齐全后当天发证,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提前报关”“上门验放”,建立德资企业专家预约服务、推行“容缺办理”,推出德资企业“乐居工程”和“人才特贴”,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举措,使德企在太仓投资发展无后顾之忧。
大学科技园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
太仓高新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建成投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秉持“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营造了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以一流服务、一流营商环境让项目与城市共同成就,坚定不移为企业发展、群众幸福、社会满意创造最优生态。太仓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土地出让“双信三即”模式,企业开办只需0.5天,重点项目平均审批时限7.5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路,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一网通办”。
高新区还将持续开展“政在赋能•硬核仓企”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以硬核政策、硬核保障、硬核服务赋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好助企惠企“贴心人”,筑牢服务保障“强支撑”,做实产业发展“硬基础”、优化德式场景“软环境”,创建产业集群,千方百计给政策、出实招、解难题,帮助德企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助力德企尽快达到满产条件、增强扩产信心,全力支持在太仓德企发展壮大。
2021年7月,在太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太仓吹响了拼出“太仓速度”、勇担使命跨越发展、激情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太仓精彩篇章的冲锋号角。“太仓速度”体现的是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
打造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也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高新区依托“临沪、对德”双重优势,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进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通过建设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集群,进一步打造自主可控的高新产业高地。
太仓高新区重点打造了以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装备、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要构成的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新区目前拥有德企超过400家,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比例超10%,“隐形冠军”德企达50家,德企实际利用外资超50亿美元,德企工业产值近600亿元,规模以上德企亩均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80%的德企主要来自德国经济发达的北威州、巴符州和巴伐利亚州,形成了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的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目前,一辆整车近七成零部件都能在太仓找到供应商,多个核心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太仓高新区涵盖车身结构件、外观件、内饰件、动力总成部件、转向系统、车载电子等六个大类,包括发动机可变正时凸轮系统、涡轮增压器、双离合变速器、轴承、齿轮、燃油喷射系统、防抱死系统、汽车减震器、后视镜、手动制动器、车门锁、铰链、安全带等关键零部件。
太仓高新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正在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方向快速转型。去年,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超200家,产值近600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和系统行业领袖博格华纳集团的新能源传动系统项目落户太仓高新区,主要产品为新能源相关传动设备、油电混合动力车传动设备、双离合湿式离合器等;舍弗勒二合一电驱动桥正式投产,博泽汽车微电机竣工、联合电子一期投运。今年舍弗勒总投资3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落户;联合电子二期投运等,这些将提升太仓高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助推太仓高新区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动力基地。
太仓高新区构建了德企与民企融合发展格局,95%以上的“规上”德企进行了本土化研发及创新成果的本地化应用,累计600多家本土企业、科研院所与德资企业开展了产业配套、创新协同、人才共育、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畅通产业循环,增强上下游协同,推动太仓成为全球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际高端智能机床产业集聚区,呈现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太仓高新区依托对德合作三十年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大力培育发展航空产业,重点引育了中科院金属所航空叶片、舍弗勒航空轴承、北航天航长鹰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航空产业项目,航空产业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做航空,到太仓”,将成为苏州制造业又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生物医药是当今世界最具爆发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太仓全力打造的“3+3”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今后,它也将成为太仓对德合作的新增长极。目前,太仓已出台了《太仓市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2025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鼓励和加强中德两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合作等领域开展探索,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吸引德国企业走进来。
打造临沪科创发展高地
依托科创载体培育创新型企业,是太仓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高新区是科技创新要素高密度集聚地。今年,太仓高新区内中德(太仓)创新长廊成为太仓市首个入选江苏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项目名单的众创社区,还是全国首个中德知识产权保护基地联系单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太仓高新区已完成“智巢伦敦——太仓双向孵化器、中德硬科技亚琛——太仓双向孵化器”签约,“浙创邦”、“中关村E谷孵化器”即将完成装修开业。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
舍弗勒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大中华区第一个生产基地)
近年来,高新区构建一区三核的创新核心区,以科创载体建设为重要抓手,规划建设南部天镜湖创新创业区、北部开放创新区、东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区三位一体的高新区创新核心区。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科创载体超30家,其中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8家,国家级双创载体5家,带动一批民营企业家和资本转型运营各类科创载体,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600家。获批江苏省创新孵化链条体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天镜湖智能互联众创社区。
太仓高新区立足打造上海五大新城“姐妹城”,加速推进娄江新城建设。娄江新城汇聚了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硅酸盐所、技物所、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等一批大学大院大所。建设了大科园、科创园、中德创新园等一批创新孵化载体,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孵化全链条。同时,太仓高新区在北京、深圳、上海布局飞地创新中心,在德国柏林、亚琛,英国伦敦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形成“本地+飞地+离岸”的全球协同创新体系。
高新区早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布局创新中心。做投融资系列推介、开展项目路演、进行行业主题沙龙、举行科创比赛……高新区深圳创新中心活动风生水起。一些初创型科技项目在创新中心孵化,将来到高新区落户。太仓未来将在德国柏林、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重要节点城市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在区内建立德国留学归国人员和德国初创企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抓紧建设中德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
现在的高新区科创载体逐步更新迭代,从空间赋能、政策赋能、资本赋能,再到产业赋能,从房东模式向产城融合模式不断优化。同时高新区对一批老的科创载体建设进行了功能提升,科创载体的“高新区概念”开始化茧成蝶,让更多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
高新区将全面推进中部中央商务区、南部文旅创意区、东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区、北部中德创新产业园与智能制造区等四个片区建设,实现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发展。50平方公里娄江新城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德创新城”和临沪综合性价比最高地。
高新区将继续支持科创载体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着力打造科创空间布局链条,在支持载体做好创新创业企业集群孵育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创载体在战略产业培育壮大中的科技赋能优势。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孵化全链条,进一步创新科创载体孵化模式,强化本地+飞地+离岸创新协同体系,助推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浓度,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当前,“德国工业4.0”战略都把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都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放在首位,这为具有深厚对德合作基础的太仓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因此,近年来,高新区依托制造业坚实基础,持续发挥中德合作优势,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坚持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的关键增量,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发展,高新区在智改数转方面已经形成“产业链”。
智造解决方案代表——蜂巢智造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业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和普惠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蜂巢智造依托蜂巢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心,围绕诊断和咨询服务、生产管理改善服务、工业APP应用服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服务等方面,打造5G+工业互联网+汽车零部件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企业“内链”,打通产业链网络化共享、智慧化协作的“外链”,已经为太仓诸多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综合信息化服务代表——江苏兰之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同样深耕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多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完整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综合信息化服务。美名格——艾罗项目是中德技术互补的创新管理模式,为实现全流程精益化管理,兰之天软件及时调研分析,为其量身定制了集ERP、SPC、SRM等为一体的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控能力。
孵化载体代表——中德智造众创空间。中德智造众创空间于2018年4月开始运营,是以定位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控制为领域方向的孵化载体,培育孵化了一批符合标准的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生产研发人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近该载体还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截至目前,这里累计孵化企业41家,毕业企业12家,认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认定人才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6项、软著312件、实用新型专利236件。
标准制定代表——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日前,由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数字化车间可靠性通用要求》发布。该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我国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为离散制造领域数字化车间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依据与参考。在智能制造领域,舍弗勒依托企业的“数字化议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成功经验,主动参与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数字化车间、智能装备预测性维护等系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先后参与制修订我国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20余项,为智能制造标准化探索积极贡献的企方案。
应用及输出企业代表——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托克斯在生产气液增力缸和电子压力驱动器等产品的基础上,为其他企业提供专用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制造以及装配调试等全套服务。依托这一优势,托克斯得到了一大批汽车制造商、驱动系统以及板件连接供应商的青睐,成为现代制造企业的创新型合作伙伴。目前,托克斯的SPR连接技术由于兼顾车身轻量化和连接强度高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应用广泛。
舍弗勒助力行业客户推动生产系统的数字化
太仓德国中心
近年来,高新区在智改数转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目前,高新区“四上”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6.42亿元,占太仓市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9.6%,总量位于全市第一。今年,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的“新一代通信系统设备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项目。太仓市省级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同维、慕贝尔、博泽)均在高新区;省级“星级上云”企业56家,太仓市占比为26%,其中五星级上云企业2家(全市3家);江苏省级智能示范车间23个,太仓市占比65%;苏州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2个,太仓市占比42%;高新区共有169家企业完成了“智改数转”项目,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已超50%,预计今年年底将达成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今年3月,太仓高新区承担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以99分加3分的高分顺利通过验收。这不仅是苏州地区首个成功入选的全国高端装备制造类标准化试点,也成为苏州市第一家顺利完成验收的项目。
近年来,太仓高新区逐步发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相继落户了陛通半导体、乐琻半导体和杰慕林等半导体产业项目。高新区将依托坚实制造业基础,结合本地的优势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智改数转,提高全要素生产力,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降本增效为核心,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同维电子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大力培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区域优势地位。
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协同发展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太仓高新区以对德开放引领全面开放,以对德合作促创新、促转型、促投资、促环境优化、促城市功能提升,成为以外资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太仓高新区德企数量占比95%以上。去年德企完成工业总产值509.69亿元,同比增长18.34%;营业收入521.51亿元,同比增长18.11%;利润总额52.6亿元,同比增长22.07%,高于太仓市外企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1.24亿元,同比增长18.73%,高于太仓市外企5.34个百分点。高新区规上德企单位产值能耗仅为太仓市平均值的1/14。区内德企以太仓市0.24%的用地,创造了太仓市8%的GDP、17%的规上工业产值、20%的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吸纳就业超3万人。近年来,高新区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开展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创建,不断推进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项目,持续壮大“绿色GDP”规模。整个高新区的产业呈现出企业生产资源消耗低、土地集约程度高、清洁生产水平先进,体现在土地规模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居省内前列,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指标上,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新大洲本田摩托(苏州)有限公司装有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把太阳能源源不绝地转化成电流,供工厂自用。除了先进的光伏发电系统,该企业还通过涂装无磷工艺、工业污水三效蒸发工艺、导入RTO设备等措施,实现VOC排放削减97%、氮、磷0排放,并于去年成功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舍弗勒是苏州乃至江苏最大的德国智能制造企业,太仓基地以能源管理体系为平台依托,实施一系列的节能减碳活动,包括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装、绿电采购、绿色能源代替非绿色能源规划等。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实现节能量293万kWh,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204吨/年。高新区还有海瑞恩、优尼昂等一大批节能低碳示范企业,截至目前,高新区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特灵空调系统)1家,省级绿色工厂(同维电子、通快、新大洲本田)3家。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优化创新工作方式,到2025年,将太仓高新区建设成为绿色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绿色产品技术创新活跃、中德合作成效显著、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德碳中和创新合作产业示范园区。
打造双元制教育的“太仓样板”
双元制教育项目入选国家试点示范,今年全国第一个AHK学院设立,以促进AHK成熟的培训及认证体系与太仓制造业、双元制职业教育资源的融合创新,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职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与体系保障。太仓双元制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生相伴,地方产业推动了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而完善的本土化人才也反哺地方产业发展。德资企业的集聚,促进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太仓的实践与创新。中国人苦学、勤学的“工匠”精神与德国人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作风相得益彰,为德资企业在太仓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让德国技术在太仓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太仓市顺应区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依托丰厚的德企土壤,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太仓路径”,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主体、职校主动”为特色的双元制教育太仓经验,创设了“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太仓样本”。目前,太仓已经建立了十余个双元制培训基地,为当地企业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以来,先后成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DAWT)”、“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欧托凯勃太仓培训中心”“双元制”培训中心,参与企业由德企拓展到民营企业,构建对接区域产业链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制定并发布苏州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学生在企业实训课时占总学时60%以上,引进德国工商行会(AHK)和德国手工业行会(HWK),建立了以AHK和HWK为主的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校企双元培养,学生业精、技强、素质好,被企业提前“预定”,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毕业即就业”。为统筹推进“双元制”教育发展,成立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元制”教育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太仓市“双元制”人才培养专项扶持资金使用办法》,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13类职业教育重点项目进行精准扶持,政策实施三年来,新建产教融合培训中心11个,累计下拨扶持资金3009.75万元,组织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先后申报获评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博泽新工厂
新大洲
为了构建“双元制”本土化育人体系,新建江苏省太仓中专港城校区,支持省太中专加快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鼓励健雄学院和省太中专实施一体化办学,2020年9月,两校签订开展区域教育合作办学协议;2005年、2017年健雄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联合有关德资企业和德国高校相继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了专科、本科层次的“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探索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展“双元制”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0年,首届“双元制”大专培养项目的12名学员(全部)和“双元制”本科项目的20位学员顺利与十余家优秀德企签订了就业合同。目前,太仓市开展“双元制”本土化培养的专业13个,项目19个,初步构建了中——高——本——硕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十四五期间,将依托太仓3+3集群,通过实施太仓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系列“双元制”本土化20周年主题活动、建设中德智慧制造“双元制”教育产业园、实体化运行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开展“嘉昆太”职教联盟论坛等措施,教学工厂、培训中心从德企向国企、民企延展,推进“双元制”本土化进一步创新实践,形成适应产教深度融合、“双元制”特色更加彰显、中高本硕充分衔接的国内示范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
构建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格局
从企业合作向外延展,太仓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德双向合作和融合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中德双方合作领域逐渐由经贸拓展至科教、文体、环保、公益、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人文相亲让深化合作有了更强粘合度。8月27日,由太仓市人民政府主办,太仓市商务局、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及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太仓市第四届“中德友谊杯”足球邀请赛在新区足球公园正式开幕。自2016年开始,太仓市创办“中德友谊杯”等一系列品牌赛事,高新区组织开展“走进德国”系列讲座等。9月8日,2022第17届太仓啤酒节开幕式在天镜湖畔举行。太仓市部分德企负责人、德籍员工代表,人才、企业代表和来自周边地区的德国友人济济一堂,共享啤酒美食、共话深情厚谊。常年在太仓生活的德籍人士超1000人。太仓连续10多年举办德国太仓日、太仓啤酒节、足球赛、乒乓球赛、马拉松友谊赛、中德艺术家沙龙等经贸文体交流活动,营造了“他乡即故乡”的浓厚氛围。
中德合作层次向纵深拓展。推动对德合作从产业合作到科教、文旅、公益、环保、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多领域、全方位交流合作。如打造了一批具有德国风情的商业街区和生活配套设施,引入德式酒吧、餐厅等生活性服务企业,与德国途易集团共建高端酒店;与莱茵内卡、于利希等友好城市展开全面合作,创办全国首家智力障碍人士公益性工厂中德善美公司。持续擦亮“中德创新城”品牌。开设德国面包房、中德友好幼儿园等一批生活配套设施,特别是罗腾堡德国风情街即将开业,配备了玛丽蒂姆酒店、德式餐饮、德国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特色业态。除了德资产业项目,德国生活馆、海运堤德国夜公园以及德国跨境商品展示中心等10个优质服务业项目也正式落户太仓。未来,太仓还将引入德国医院、学校、超市、金融机构等配套,常态化举办太仓啤酒节、中德足球赛等品牌活动,努力让超3000名在太工作生活的德国人感受到“德企之乡即故乡”的氛围。
踔厉奋发向未来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
以中德建交50周年为契机,高新区着力深化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德合作,全力打造中德企业合作典范和更高层级的对德合作平台,建成中德合作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十四五期间太仓高新区将持续打造中德“双碳行动”示范区、中德产业双向联动引领区、中德双元制人才培养创新区、中德城市友好交流典范区、自贸区政策创新试验区五大功能区,高水平建设德企聚集区,多元化丰富德式元素,建成以对德合作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5年,太仓目标建成国家级对德合作示范区。德企总量突破600家,规上德企200家,隐形冠军企业80家,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0家,德企工业产值、累计利用德资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000亿元、100亿美元。
提升对德合作层次能级。积极参与中德两国政府牵头的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机制。推动太仓对德合作纳入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和运作,参与“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等国家级活动。加快娄江新城“中德创新城”的规划建设,形成全国特色的体量大、标准高的中德产业园区。
加大德企招引力度。重点加强德国前20强家族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的招引,和德国各州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建立紧密联系,组织“中德企业论坛”“太仓日”等招商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以商引商力度,发挥区内汽车产业链关键德企舍弗勒、博泽的示范作用。不断优化德企服务,强化投资信心。提升“中德合作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现有德企做大做强,保障优质企业扩产的要素供应,将能源、土地等资源适当向德企倾斜。完善双向投资机制,充分发挥驻德办事机构和创新中心的平台作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德国成立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本科项目首期学员毕业典礼
太仓啤酒节
强化双向创新协同。聚焦“高精尖特”国际先进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等开展创新合作。太仓正加快中德石墨烯创新中心、纳薇德创新转化中心建设,推动德企“智改数转”,组织实施智能工厂(车间)诊断;给予德国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和孵化服务,优先支持德企急需人才申报“双创计划”;鼓励德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德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推动创新成果的本地化并反哺总部;鼓励民企赴德设立研发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和知识产权法庭的作用,建设中德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探索知识产权交易新模式;设立中德创新基金,借助资本力量,鼓励创新。在慕尼黑、斯图加特、不莱梅等节点城市设立离岸孵化器和加速器,与当地创新机构和产业集群形成紧密合作机制,织就丰富创新网络。开展全域交流合作。太仓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在德国设立的“一企一处一中心”(希钛克公司、太仓高新区驻德办事处、杜塞尔多夫创新中心)。积极构建“1+3+N”对德合作联络体系,以太仓高新区驻德国代表处为基地,巩固和北威州、巴符州、巴伐利亚州三个德国经济强州的联系,扩展到全德地区合作网络。持续加强与北德五州在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友城于利希市和莱茵内卡区的互动交流。通过省商务厅北威州“联委会”和省发改委巴符州“混委会”、国家发改委第三轮中欧合作案例地区合作等平台机制,深化和北威州克莱费尔德市、巴符州斯图加特地区的友好交流,拓展与北德不莱梅、东部德累斯顿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内通过汉堡——太仓联动创新中心平台,增加与汉堡驻中国联络处的互动。在德国通过太仓高新区代表处和太仓柏林创新中心平台,加强与北德各机构互动。强化应用人才储备。实体化运作“双元制”教育研究院,深化“双元制”本土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制定国家级系列培训标准,不断扩大太仓“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的影响力,建设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的标杆。举办世界职教大会暨太仓双元制创新发展论坛,举办中德职业技能大赛。引进更多德国知名职业教育集团、培训机构、德国高校海外合作机构,推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与德国高校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和德国工程师协会的联系交流,继续推进中德人才标准互相认证工作。加强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慕尼黑工大、柏林工大等德国高校联系,和企业共同组织海外招聘会,吸引更多德国留学生来太就业和创业。加快中德糖尿病诊疗及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建设中德医疗器械认证平台,建立与萨尔州医疗协会联系,开展中德医院、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培训交流。围绕“双碳”目标,继续推进国家发改委能源司与德国经济能源部环境保护框架下的太仓中德能效小组网络项目,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罗腾堡德风街、玛丽蒂姆酒店年内建成投用,落地德国途易BLUE酒店和数字化旅游项目,加速启动拜仁慕尼黑足球学校和足球文化体验中心项目。
太仓日
未来,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对德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构建“资本+研发+产业+人才”的新型对德合作模式,走出一条以高水平对德开放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发展之路。
心无旁骛抓发展、接续奋斗勇争先。展望未来,高新区将把握多重国家战略机遇,以勇立潮头的气魄、敢为善为的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太仓速度”,努力在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扛起太仓担当、展现太仓作为。(文/李莉)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