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14:23:51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村,众多绞胎瓷生产企业正在加紧生产,选料、揉泥、编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生产一线一派忙碌景象。
当阳峪绞胎瓷源于唐,兴于宋,自唐宋以来在当阳峪传承发展上千年,北宋鼎盛时期,这里有窑口上千座,绵延数十里。靖康之变后,绞胎瓷技艺隐匿民间,濒临失传。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糅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被称为“编出来的瓷器”
“现在全村年销售绞胎瓷制品5万件(套),带动周边300余名群众就业,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突破60万元。”当阳峪村党支部书记孟明星说:“古老技艺之所以能焕发出新的活力,离不开县委巡察组的指导和督促。”
去年3月,修武县委巡察组对当阳峪村开展巡察,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绞胎瓷烧制技艺产业龙头带动乏力、小作坊生存艰难、创新型产品欠缺”作为制约该村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向西村乡党委反馈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建议。
西村乡党委高度重视巡察组问题的反馈,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打造绞胎瓷品牌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带动当阳峪村逐步形成了专门从事绞胎瓷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工艺陶瓷产业集群。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径。绞胎瓷是当阳峪产业振兴最宝贵的资源。”巡察组组长袁治国说:“我们将持续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坚持‘抓整改’与‘促发展’相结合,确保巡察整改工作出实招,乡村产业发展见实效。”(高新科 范燕彬)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