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九〇后工程师团队筑梦冬奥“雪如意”

2021-02-02 16:28:35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1年习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就选择了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视察‘雪如意’,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总工程师张裕兴奋地说。

  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有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及串起它们的空中廊道“冰玉环”。

  2018年春,不满28岁的张裕受命担任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项目总工程师,开始了他的筑梦冬奥之旅。因赛道的S形曲线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相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被誉为“雪如意”。“我第一次看到效果图时,就对它一见钟情。”张裕说。

  然而对张裕和他的团队而言,“雪如意”工程的施工难度不仅国内罕见,在历届冬奥会中也绝无仅有。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首座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也是全球最大体量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滑雪中心,更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

  这一项目由顶部的顶峰俱乐部、中部的大跳台、标准跳台及裁判塔,底部的看台区组成,占地约62公顷。其中顶峰俱乐部设置3个主要楼层,即标准跳台出发层、大跳台出发层、观光及会议功能楼层,并采用异型钢框架结构,顶部圆环直径80米,悬挑端达到37.5米,总用钢量约2200吨。赛时这里将产生8枚奥运金牌。

  张裕说,往届冬奥会跳台滑雪场馆都是依托山脊走势,堆土成型。为了解决横风给运动员带来的气象干扰,“雪如意”架在山谷之间,采用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给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因在山谷中选址,桩基所有基础都不在同一标高。133根桩基,每一段山体的地质条件都不相同,相邻桩基点位地势落差大。“所有桩基都是人工成孔,同时还要配合爆破施工,我们最长的桩挖到了20多米,相邻桩顶标高最大相差11米,作业人员工作空间十分狭小,133根柱子就是133道难题。”张裕说。

  令张裕自豪的是,由中铁建工集团90后小伙组成的年轻团队,一路攻坚克难。

  桩基础施工和赛道梁板精细施工,都需要精确控制,是赛道建设过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两项工作。“滑道所处山体,地势起伏大、基岩风化界面程度不一。”中铁建工集团项目经理姜秀鹏说,要在高达110米的山体边坡施工,土方量庞大、支护范围广、作业面狭小、安全风险大。

  项目技术团队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从开辟施工道路、临时支护配合永久支护,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机械开挖配合爆破作业等方面入手,将贝雷梁、盘扣架支撑完美融合,解决支撑大跨度、大荷载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需求。

  在赛道曲面精确控制方面,项目团队经过大量理论论证,前期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施工,施工过程中将每个大轴线分成若干个小轴线来控制曲面的高度及弧度,利用仪器对沉降、位移和曲线进行精准监测。同时,将BIM深化延伸到工程预制件加工以及现场实际操作中,确保赛道建造的精度达到厘米级,最终雕琢出了这条优美的S形曲线。

  令张裕印象最深的是,自2018年5月开工以来,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冬奥会项目部集中力量加强技术攻关,连续攻克了施工作业面小、支撑架体基底坡度大、大悬挑钢结构安装难度高、垂直运输困难等多个难题,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冬奥场馆建设空白。

  “‘雪如意’边上的那条联络线真费了我不少功夫。”中铁建工集团奥运村项目总工程师王普所说的“联络线”,其实是“雪如意”顶部联通山脚的一条路,施工机械、物料的运输都要通过它来实现。

  王普记得,刚来这里时,满目萧条、杂草丛生。为了开辟这条联络线,他和同事每天扛着设备踏勘、测量、定位、标高,尽管穿着长衣长裤,还是难免受圪针的“皮肉之苦”。到了7、8月,每天10多个小时室外工作,王普的脸、胳膊被晒脱了一层皮,“联络线建成时,我都快成黑人了”。

  目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已经完工,这个90后工程师团队正在进行维护和调试工作。

  “作为青年建设者,能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贡献一分力量,特别荣幸。”张裕最大的心愿是期待2022年“雪如意”正式投入使用时,带家人来场馆看看,一同见证冬奥奇迹。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韩飏 通讯员 付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