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2021-04-29 15:35:23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于洋

640.png

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系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3年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艺术院聘为院士。2014年在法国圣爱美隆市接受鲁拉德骑士授勋册封。2019年在北京获得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亲自颁发的顾拜旦奖章。


上大夜班的矿工下午下井,第二天早晨6点左右升井。北方冬天的早晨冷得像一块铁板,处处都是紧绷绷的。硬硬的细雪随风飘打在脸上,行人都努力地将自己缩裹着。6点,矿区的路灯一排排孤冷地站着。抬眼望去,四周一片漆黑。矿井口的小房间里暖融融的,我们早早的等在这里,等着升井的矿工。井口的几位妇女,用生姜和红枣煮了浓浓的姜汤,姜汤的味道飘到巷道的每个角落,妇女冲着我喊:“上来了,上来了!”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在巷道火红的标语牌的映衬下,数百位矿工升上井来,刚才安静的巷道迅速的尘土飞扬,热闹起来了。妇女们把煮好的姜汤一碗碗地盛好,放在窗台边,升井的矿工随手端起大口喝下。他们是凯旋的战士。

640 (1).png

2017年 纸本设色 《冻列乡 山头之上有白去》  52x48CM


640 (2).png

2019年 纸本设色 《都江堰宝瓶口写生得稿》  45x73CM


范扬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山水画和人物画居多,后来又增添了花鸟题材,同时在人物题材中又兼取了古代高士人物和现代都市人物。范扬的山水画继承了宋元以来传统绘画精髓,不仅具有北派山水博大雄浑的气势,而且兼得南派山水温润蕴藉的品位,展现出一种既浑厚淳朴又俏丽俊朗的绘画风格。范扬在写生山水中大胆展露出独特的个人性情,开创出鲜明的艺术面貌,在当代画坛中被称为“写生范扬”。在我看来,范扬在各种题材的创作中,都体现了其率意顿挫的笔质特点,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元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兴味,但他的笔墨相对更加凸显了运笔的速度感和即兴感。


640 (3).png

2017年 纸本设色 《甘南迭部县益哇乡写生得此稿》 52x197CM


范扬在花鸟画创作中展现了一种特别的韵致,兼得古人墨骨花鸟的通透感和运笔用线的力量感。尤其是在小景花鸟写生作品中,无论是图式还是运笔,都以一种率意的轻松感对传统的笔意和章法发起了挑战,如在叶茎的运笔中带有破墨的技法以及在墨色的干湿浓淡中渗入自己的考量和创新。范扬小景花鸟中的草虫虽然不是精工细笔,但能让人感觉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和跳脱感,从而也证实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精深观察。而且在范扬的画作中既能够感受八大山人的诙谐与夸张,又能看到“青藤白阳”的韵致和儒雅。可见,范扬先是遍学诸家的艺术精髓,而后展开了对花鸟画风格的开创,并形成了独特的小景花鸟画风格。


640 (4).png

 2015年 纸本设色 《天山鞍马》  44.5x43.6CM


范扬以相对粗放的用笔来表现“红衣罗汉”系列作品,在人物造型上汲取了陈老莲的特点,尽管用色相对较为浓艳,但能够统合在墨色之中,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古代文人的情韵,同时在画面配景的布置和抒写上也与整体风格相互调和。尤其是罗汉群像的塑造非常精彩,可以看出范扬在古代高士人物画系列作品中寄托了他的形神观和艺术观。范扬还创作过一些历史题材作品,例如1984年创作的《支前》,在宏大的场面中表现复杂的历史场景,而且能显现出他对民间艺术精髓的借鉴以及在简繁详略上的巧妙取舍。


640 (5).png

2019年 纸本设色 《正定县隆兴寺》  72x46CM


在“皖南写生”系列现代人物绘画中,范扬精准抓取了主体人物的精神性格和瞬间情态,并以点评式、即兴性的艺术表达方式,把生活在皖南地域的乡土众生的形象特征刻画得生动鲜活。另外,近些年我在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观察与研究中注意到,范扬密切地关注着国家、民族、时代、社会的命运,自身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如在“世事绘”系列作品中,他描绘了一系列具有当代社会影响力、对民族和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造像,从而反映出一位已然取得成就的画家,依然葆有着对当下时代的求知欲和表达欲。与此同时,他又能做到放眼世界,远赴域外写生创作,力求不断突破固有的艺术风格。范扬身上的诸多优秀品质,值得当下中青年的画家以及学院学子学习。


范扬是当代画坛中少见的能将个人性情渗透到各类绘画风格之中的画家,也是一位既能博采众长又能中和求变的艺术家,在他的品性和创作中集结并统合了传统经典与当代潮流,在幽默放达、率意豪迈的性情中彰显了难能可贵的大家风范。(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海洋

已经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