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7:26: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复原的220窟 杜洋 摄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时隔70年,敦煌再度与故宫聚首——17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亮相午门展厅。这两个顶级博物馆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颇令人期待。
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70余幅,还有仿制华盖、佛塔等辅助展品20余件。
展览现场 杜洋 摄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汉简中,就记录着汉代时,驿站用了十八担粟,相当于大约486斤的粮食,用来喂乌孙国使团的马,从数量来推测,此次乌孙使者团是十分庞大的,而这正是大历史没有记载,却实实在在,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某一个瞬间,正是无数的瞬间,集合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而类似的汉简展出了25件(套)。
一块小小的墨书“敦煌”简,上世纪80年代在敦煌汉长城的千秋燧采集,浓重的汉隶书体,见证了二千年的时光。
一尊北宋年间的木雕八臂观音残像,由杨木整体雕出。文物专家从残存手臂的情况分析应是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在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但雕塑像稀少,这尊历经劫难幸存下来的残像显得尤为珍贵。
展览现场仿自第9窟壁画上的须弥座 杜洋 摄
作为莫高窟中唐彩塑菩萨的代表作之一,159窟的菩萨立像身体姿态呈轻微S形,衣裙华美精致,极具丝织物的质感。精美的服饰在某种程度上是世俗华衣美服的反映,展现了唐朝富丽繁盛的社会气象。
展览还采用展墙平面与展台空间相结合的布局,展墙上展现敦煌壁画的经典作品,而展台上的文物又与壁画内容相呼应,呈现出多维一体的效果。
展览现场 杜洋 摄
展墙上,观众可以看到从北朝一直到元代的敦煌壁画中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画面。如大众熟悉的“九色鹿”故事,佛教美术中最常见的“舍身饲虎”题材,以及各种经变图,这些壁画内容很多不仅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标杆之作,成为经典传承的代表作品。
展台上,唐代的胡腾舞铜俑雕塑形象与唐诗中描绘的胡腾舞的场景极为相似,造型传神,再现了胡腾儿豪放飞动的舞姿,在它和一组陶人音乐俑的背后,正是220窟药师经变图中一群仙人们的乐舞及其乐队在吹拉弹唱。静默无声中,彷佛能听到穿越时空而来的天籁之声,仍余音袅袅……
展览现场展出的“敦煌”简 杜洋 摄
榆林窟第3窟的西方净土变壁画中的建筑界画则堪称敦煌壁画中的代表作,这样一批壁画填补了皇宫祠堂、寺观塔庙、衙署庭院、亭台园林等等,填补中国建筑艺术史研究的诸多空白,映射礼仪制度、宗教理念、审美意趣。
在这样隆重的展览中,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几个不起眼的陶碗,碗内呈现或红或黄或石青色,这是当年古代画工们曾使用的调色碗。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研究馆员、展览策划娄婕表示,中国古代工匠将自身的生命情感和内心夙愿,倾注其中,既让器物合乎自然之道,又彰显出技艺的巧夺天工,在造物的艺术里看到天地之大美,也能看到万物之生机,感知到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传承。“这些经过岁月沉淀而来的调色碗充满温度,能让观众近切感受到‘匠人精神’。”
展览现场 杜洋 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午门西马道下临时展厅还同时展出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第220窟和第320窟三个复制洞窟,按时代顺序分别是西魏、初唐和盛唐。
其中,285窟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220窟药师变中的两幅“对舞”及其乐队是研究乐舞的宝贵资料,320窟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窟顶藻井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北壁画的观无量寿经变图境界优雅,色调清淡,为盛唐同类经变题材之一风格。
展览期间,故宫博物院与敦煌研究院将在“数字故宫”“云游敦煌”小程序中推出特展专题栏目,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对此次展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完)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