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7:34:05
本刊记者/王雪铭
“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福祉,也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
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日前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提高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要优化地方总体规划设计,纳入无障碍城市建设要求,并加大力度完善信息无障碍的建设,同时配合国家教育改革,增设‘无障碍’的教育课题,打好社会建设无障碍环境的共识基础。”
吴小丽介绍,早在1985年,我国便已经提出制定无障碍设施的相关构想,并于1989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譬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的建设相对完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基本建成盲道、缘石坡道设施,其中不少实践经验值得全国学习与推广。不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吴小丽表示,要优化地方总体规划设计,纳入无障碍城市建设要求,并且加强地方的督导巡查。全面检视现行地方规划的不足,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安全通行、便利出行的需求,将无障碍城市的建设要求纳入各地总体规划和设计,逐步整改不合时宜的设计和建设,合理规划盲道的导向与连续性、提高室内外无障碍信道的密度、全面加装盲人过路音响号志,以及重点关注旅游区、景区的不良路况和安全隐患的问题,并且加强各地督导巡查的力度,不断完善出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工作。
随着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5G)的来临以及进入商用阶段,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较大,智慧服务建设的水平不一,致使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众参与率较低。吴小丽表示,应加大力度完善信息无障碍的建设,便利弱势群体办理各项民政事务。提升政务人员对电子政务宗旨的认知理解,适当为色盲色弱、聋哑、读写障碍等人士提供合适的使用界面,以便完善电子政务网站的无障碍建设,保障他们平等、方便、无障碍使用智慧服务的权益,加快推动我国全面建成无障碍城市的进程。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