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 16:09:58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陈翰卿
园博园全景图
江苏园博园开园不久,这里就成了南京新地标、网红打卡地。然而,这里一年前还是一座千疮百孔、规模巨大的废弃矿山;是一座满目沧桑、被人遗忘的百年老水泥厂。2020年伊始,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公司对南京汤山被废弃的矿坑、水泥厂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修复。如今,附近的居民无不惊叹,眼见着南京地区最大的“地球伤疤”蝶变成为“锦绣江苏、生态慧谷”的实景画卷,他们也成为了“世界级山地花园群”里的新居民!园博园为他们开启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云池梦谷-航拍
登高远眺,“崖畔花谷”“时光艺谷”“苏韵荟谷”“云池梦谷”四大精美花谷星罗棋布。顺依山谷形势,一幅“锦绣江苏”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江苏园博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占地3.45平方千米,约5175亩,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家庭旅游、深度体验、休闲度假相融合的诗意度假胜地,也是华东地区工业遗址改造的人文示范基地。
一个标志性建筑、两大光智工程、三大形象入口、四大精美花谷、五大精品酒店、六大配套设施……园博园以“永不落幕”为目标,以“永远盛开”为愿景,创新运用中国三大地质断面之一“方山—孔山地质断面”,落绣花之针,着点金之笔,倾尽匠心,化矿坑为公园,改宕口为花园,辟山谷为乐园,变荒郊为家园。
参与规划设计建造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曾盛赞园博园:这是足可载入世界超大规模工程建造史的震撼之作,是园林园艺成果集中绽放的精品之作,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江苏大地的生动实践!
苏韵荟谷
蝶变
走进江苏园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依然是高大的烟囱和水泥厂的厂房,不过,那是园区建设中刻意保留的工业遗存,意在留住历史。现在的水泥厂已成为园区的主展馆所在地,烟囱旁高高的塔式工业建筑,被改造成一座“南京时”钟楼,表达了“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人工与自然、历史与当代的生态对话。原有的厂房也变成了园艺展馆,周边满是色彩鲜艳的花草以及假山流水,漫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矿山遗迹中酝酿出奇迹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据悉,江苏园博园是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举办地,也是全国“城市修复、生态修复”的示范项目。园博园以“公园、家园、乐园、花园”四园一体为理念,绘就了一幅“锦绣江苏、生态慧谷”的实景画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园博园地处于紫金山、栖霞山、宝华山、汤山四个风景区环抱圈内,密林郁葱、物种繁盛、生态多样,石灰石矿产尤为丰富。由于近百年的开采,山体的轮廓被改变,青山被剖解,遗留下来的是采石矿坑、宕口与废弃工厂,里面矿渣堆积,崖壁裸露,9个矿坑深浅不一,最大的长1100米,深140米,是不折不扣的“地球伤疤”。
而今,曾经的生态伤疤正蝶变成一座融合中国建筑文化、园林园艺、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的“世界级山地花园群”。
园博园建设之期,恰合南京紫东战略实施推进之势。按照总体规划,南京紫东地区将打造“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构筑“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战略代价都高。要清空仓内水泥块,要对结构体加固‘强骨骼’,外墙色彩是专门的涂料,不是刷上去的,而是‘点射’出的局部做旧效果……仅一个‘时光艺谷’版块,就保留下24处单体老建筑、42个筒仓。”
园博园修复的不只是地貌的伤痕更是文化的记忆,精彩展现出江苏园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传承创新,成为南京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苏韵荟谷
惊艳
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
作为园博园的核心板块之一——“苏韵荟谷”在峭壁荒坡的有限空间内,阐述“中国园林在江苏,江苏园林在园博”的精髓要义。登高俯瞰,流水串联间,13个城市展园各依地势,楼阁错落,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集苏式园林山水之大成,汇江河湖海文化之精华。城市展园错落有致,风采各异。行走其间,移步换景,仿佛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穿游。南京园以景阳楼和天渊池为核心、山林嘉树为美景,辅以质朴舒朗的建筑,再现中国古典园林转型期清华优雅的审美;苏州园以宋画为园林画面,或在廊中行走,或在楼阁观览,或在道上漫步,或在山中穿行……在时间跨度上,包含从汉代、六朝、宋代、明清到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造园风格。
云池梦谷
同时,每个展园都能体现相应城市最具代表性和时代特征最为显著的园林景观。南京园华林寻芳,无锡园寄畅攀香,徐州园狮山求玉,常州园魁星以意,苏州园沧浪问水,南通园紫琅听风,连云港园松海阅云,淮安园清晏唱晚,盐城园鹤所探香,扬州园九峰生烟,镇江园吴关取胜,泰州园日涉观英,宿迁园松台吟歌……
水下植物园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依据古代山水画布局和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薇教授团队提出“高远、深远、平远”的景观立意。结合场地条件,将展园划分为宁镇、徐宿、江南、淮扬及沿海五个片区。集合13市的地理人文特点和传统园林文化进行规划布局,既呈洋洋整体大观、又有互见借景之势,打造风格迥异又浑然一体的江苏精品园林群落,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美美与共。
“在城市展园,可以听地地道道的南京白局,品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尝玲珑剔透的扬州灌汤包等江苏名吃......这种建筑和艺术的深度体验,加深了我对江苏古典园林和各地特色文化的了解,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慕名而来的北方游客李先生告诉《中国周刊》。
黄昏-景阳楼
当自然与人文激荡回响,当建筑与行旅交织梦想,当国家战略遇见典范担当,一个世界级山地花园群必将永远盛开,惊艳世界!
和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展园夜景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江苏更加自觉地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园博园肩负着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间的“转化通道”。
从废弃的荒山、矿山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处在园博园核心区位的湖山村见证了这一巨变。一座园博园彻底改变了湖山村的命运轨迹。昔日让村民苦恼的火车轨道,车厢拉的不再是石头,而是天南海北的游客。园博园小火车除了穿越林间花海之外,更能在空中、在隧道,甚至在水面穿行。昔日大量闲置的农民房,变成了“无人酒店”黄花岸客栈,由智能机器人提供自动引导、登记、入住、退房,农民坐享资产性收益;从前的村部变成了游客中心,校舍、养殖场变身建筑艺术产业园、地质科普馆……村民们也纷纷进入了新职业、新岗位,并且在家门口就业,收获到绿水青山带来的财富。湖山村的变迁,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因“两山”理论而深刻改变命运的中国乡村“蝶变样本”吗?
地质科普馆
“我们要打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载体,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以生态资本创造绿色财富,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富矿’。”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雍本春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难掩激动:“在工业遗存上进行一场自然与建筑的探索性实验,南京借助园博园的建设华丽‘转身’,成为‘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的城市转型新范本。”
引领
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线,游客在最美秋季里邂逅园博园,邂逅美好文旅生活。中国水泥厂(1921年建于南京,2018年1月,中国水泥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昔日投料仓“变身”主塔,筒仓、烟囱化作博物馆,百年工业遗存精彩“再生”,无声讲述人与自然的理念变迁。
百年工业遗存重获新生,不仅“颜值”变了,内在“气质”也强力刷新。
园博园项目自建造时,就定位为“四新园”一体发展,即“长三角践行‘两山’的新花园”“江苏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新公园”“南京紫东地区崛起的新家园”以及“江宁全程旅游示范区的新乐园”。
崖壁剧院
南京江宁区在深入分析长三角的市场需求、园区自身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展会需要和后期运营无缝衔接、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紧扣“多元、新奇、全时段、全年龄的南京山水城林旅游第三极的热点板块”定位,在园区内划定了艺术、文化、运动、度假4个功能分区,在5万平方米空间策划商业业态53个,布局了餐饮零售、酒店会展、休闲娱乐三大经典旅游产业和文化展览、建筑设计两大新兴文化产业,引入了悦榕庄、万豪威斯汀、傲途格、丽笙精选、洲际英迪格等国际知名的精品酒店品牌形成集群,并打造了可口可乐、赛梦·微缩世界、先锋书店等体验游览项目。
同时,创新与环保相结合的水下植物园以及恢弘大气的崖壁剧院演出成为南京当地文旅的新亮点。深坑里,42柄直径21米的亚克力板“巨伞”撑起了一汪碧水,伞下竟“藏”着一座生机勃勃的水下植物园!而作为云池梦谷的核心组成部分,崖壁剧院依托天然山崖而建,仰仗天地为幕布,将 255 米长、80 米高的天然崖壁以及地面多功能表演区融合形成光影表演舞台,以多媒体艺术、光影画面、科技造景等手段呈现出全景无边界的光影演艺形式。驻场演艺项目《百年石光》将带领游客穿越时空,融汇于百年山水风云变迁的奇境,饱览新时代美丽家园的盛景,开启一段神奇的百年穿梭之旅。
水下植物园
“修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创造未来。”正如主持主场馆设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所言。
江苏园博园打造了一个集休闲、零售、餐饮、文化展览、游乐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文旅目的地。今年国庆期间,江苏园博园登上央视,介绍园博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事业腾跃发展,为启航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篇章。
园博园开园不久就发展成为集“经典园林、文化艺术、野奢度假、户外运动、健康养生”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旅综合体;成为江苏文旅和长三角深度文化体验度假发展的新地标、新标杆、新样板;成为长三角践行“两山”理论新花园、江苏现代化建设试点新公园、南京紫东地区崛起新家园、江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乐园。这座“地球伤疤”之上绘就的美好画卷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奋力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