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15:52:36
今年,是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7月至8月,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经济学院的大运河“新质”发展成就观察团顺利开展了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观察、探寻、感悟工作。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人物采访、交流研讨等形式,先后走访了大运河沿岸北京、邯郸、徐州、淮安、扬州、泰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11座代表性城市,用脚步丈量大运河1794公里的距离,用内心感受大运河沿岸11座城市的脉搏,用汗水与智慧解锁京杭大运河的“新质”密码。
实境参观,大运河里看新质文旅。实践团成员每到一个城市,都打卡了当地大运河相关文化场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邯郸魏县京杭大运河遗址、徐州蔺家坝船闸、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扬州东关古渡、泰州运河文化广场、镇江运河小京口、常州南市河、苏州大运河博物馆、杭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幅幅老旧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个个逼真的复原场景,从开凿历史、航运发展、沿岸城市文化到民俗风情,同学们仿佛看见了大运河生动鲜活的过去。数字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传播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全域沉浸CAVE体验系统、核心区三维衍射系统、衍射区超智能数字思点云系统打造的数字体验空间让实践团成员全方位感受了大运河的历史兴衰。在淮安古末口遗址博物馆,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监测设备让古末口遗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在邯郸市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将成语典故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文化“元宇宙”,推出了“AI成语游邯郸”、“元宇宙成语之都”等文化活动。在苏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运河星球”。
实地调研,大运河里探新质成就。“您好,我们是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您觉得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给泰州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泰州,实践团成员顶着酷暑走街串巷,用心倾听泰州古运河沿岸居民发自肺腑的“幸福感”。在徐州,实践团走进大吴滨河公园和“江苏最美运河地标”蔺家坝船闸,参观普洛斯徐州双楼物流园,专程拜访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琴书的传承人李修春老师,赞叹《大运河畔我的家》独特琴声之余感受到了曲艺文化传承的价值呼唤。在邯郸,通过与邯郸市科技创业中心工作人员和创业者的交流,了解到邯郸市积极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切身感受到科技创新方面的“新成绩”。无锡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产业园里,实践团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独特火花,新质创意的注入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展现了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与创新活力。在镇江,实践团前往运河小京口了解“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生态美丽河湖群,感受到了新质渔业生产模式给城市民生福祉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实践团成员发自内心说,“‘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交流研讨,大运河里悟新质发展。在常州,实践团一行在武进博物馆参观了“武进遗韵 毗陵风雅—庆祝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画展”,有幸采访了天宁区老年大学优秀教师、常州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学习共同体—常州市毘陵荟和大运河主题画展创作发起人许罗,他由衷高兴地介绍说,“举办画展的初衷是为了赓续大运河文脉,展现大运河文化新面貌、新成就……未来大运河文化要牢牢结合城市特色,攥住“文化密码”,提高创新和宣传能力,助推文化和城市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杭州,实践团成员与驻杭高校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运河与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研讨活动,线上聆听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翔主讲的大运河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之“多元视角下的大运河”,同学们从京杭大运河文化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以青春视角聚焦新质生产力,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在热烈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赴思想之旅。
十年来,京杭大运河早已从自然河变成景观河、文化河、经济河、创新河。运河南北各个城市都在全力释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运河特色的文化IP,在交流实践不断呈现技艺、古镇、公园、演艺、码头、智能制造等讲述新时代大运河蝶变的动人故事和文旅科技融合的新亮点,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大运河川流不息的声音。
昭昭文脉,积厚流光;“新质”力量,赋能青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感受到了大运河文脉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厚重,体验到了AR、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的磅礴魅力,感受到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共焕新生的时代光彩,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开拓学习视野、凝聚奋进动力的热情。最后,实践团期待更多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加入到保护、传承、发掘大运河价值的队伍中成为“新质力量”,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争做逐“新”提“质”好青年,书写挺膺担当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前往大运河沿岸11座城市开展调研实践留影
文/刘亚 何肖亮
图:大运河“新质”发展成就观察团
编辑:杨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