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数评 > 

中医药振兴方案“绘”出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03-10 15:42:20|来源:新华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业内人士表示,中医药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实施方案》为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方向。在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下,中医药行业有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绘”出振兴新图景。

  

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发展“怎么干”


  《实施方案》指出,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是解决“干什么”,那么《实施方案》就是明确“怎么干”。重在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国海证券分析师周小刚表示,《实施方案》发布标志国家推进中医药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医药产业将更加明显地获益,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和中西医协同工程将显著增加中医药服务的供给量,中医药文化弘扬和开放发展工程将促进国内和海外的中医药需求提升。


  此外,周小刚表示,中医药的“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也将从试点走向全国。类似中医治疗率等指标和其他医保倾斜措施,将逐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在支付端获益。中医药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工程将推动竞争格局优化,优质企业将明显受益。


  严控中药材品质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历史欠账多;在重大项目与平台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短板弱项,传承和创新能力都亟待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多元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活力与潜力亟待激发。


  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药材质控是重要方面,此次《实施方案》也在提质方面有了明确的安排。《实施方案》明确,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国家层面将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引导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并建立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基地。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同时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此外,要求开展100种中成药的临床综合评价,对100种中成药建立生产全流程标准体系。


  在质之后则是应用层面的提升。对此,《实施方案》指出,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布局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传承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包括建设若干中医药相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0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提升中医药科技服务能力及协同创新能力。


  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需要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保障。跨领域、跨行业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白中医药疗效,讲清楚中医药作用原理。此外,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等国家科技专项,支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中药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支持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提升中医药技术装备水平、产业创新能力及产业化水平。


  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事业需要筑牢文化根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将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这其中,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重要项目之一。《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选址立项、基础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主题文化园,推出一批精品中医药展览,开发一批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国内外搭建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等系列中医药开放发展平台,推进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提升、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推进中医药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有助于推动政府间多、双边交流与合作,在医疗、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改善中医药海外发展的环境,提升中医药海外认可度和接受度,有利于中医药更好地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为保护我国和当地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应有贡献。(记者 梁倩)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