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院 > 

士大夫的美学生活

发布时间:2018-02-07 7:55:19

文/《中国周刊》记者 侯沁言
摄影/纪越中
责编/王艳玲

走进荣斋,中国传统文化气象扑面而来,你立马会被撼动。

秦砖汉瓦做的砚台,汉武帝寐宫的珍稀瓦档用来作为茶台,宋代官窑的瓷炉与明代皇帝用的宣德炉在焚香,宋代斗茶的建盏吃茶,汉代的磬与宋代的鼎左右为伴……

“和田玉瑞兽”,宋代,比利时皇室易得。

文案之上,又有历代文房清供雅玩,随手取用。诸如吴昌硕刻写的自用紫檀大笔桶,乾隆皇帝文房用的珐琅器,伊秉绶刻用的镇尺,宋代帝王用的青铜绿的笔架山子等等……不一而足。

荣斋文化的生活美学

用荣斋主人的话说“书斋,万不能庭徒四壁,那可是意味着没文化,没有修养的”。

《烟雨青城》溪茅重峦争碧落,万壑云烟洗阙新,蜀中年来少旧趣, 近翠色试初晴。丙申春 荣斋主人

荣斋主人说:“他不是画家,他是读多了书,看多了画,更重要的是他喜游历。大凡名山大川都要去走走,勘赏山水,体验民俗,研究风土,诗赋歌颂。更是要将从书中所学的知识与典故实地考量,为得是树碑立传,作画作诗又著书。象他的两位老师一样,要把中国锦绣山川,把中华民族的美好事物写出来,画出来,传下去。”

《青城后山 鹧鸪天》青峰望彻秋正酣,重重雾断锁旧关,秋情抚暖无情树,雨过云埋天半山。永安寺,几多庵,若有旧曲能否弹,岭头相叙归何处,别来人间又何难。丁酉秋望 荣斋主人

所以,他把自己画的画不叫做画,叫“绘事”。画的内容,都是他去过的名山大川,画上的题跋,也都是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有许多大画,还跋游记于其上。

《高淳丹阳湖观荷 浣溪沙》 漫天和气烟笼沙,十里古风净无瑕,水榭翠鸟莫自夸,李白吃酒昏欲睡,斜阳照人更吃茶,箫声试问到谁家?丁酉年夏日 荣斋主人

荣斋主人的士大夫式的担当

宣德炉并非刘锡荣收藏的所有,而只是他漫长收藏生涯中的一部分。

“莲座冲天耳宣德炉”,明代宫廷旧物,出于曾国藩家族。
“晨兴半注茗香”,是苏轼《赏心十六事》中的第九式。

“我的收藏有将近三四十年了,其间,发生了诸多转变。从收集邮票,到后来转玩字画、油画、瓷器,文房清供,再到痴迷宣德炉,最终沉醉在文物的审美生活化之中,不能自拔。”刘锡荣说。

“金带围鱼耳炉”, 明代宫廷旧物,帝后卧室御用之器。

所幸的是,荣斋主人玩物而不丧志,反而励志成家,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填补了宣德炉、古琴、书斋清供等文博领域艺术的学术空白。

且以物载文,以文载道,古为今用,实现了生活艺术化,用收藏品弘杨传统文化。荣斋的生活美学,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生活的集中体现。

荣斋的陈设,丰富而优雅,艺术得很生活。各色器物,宣炉、砚台、古琴、书画、山子、笔筒、臂搁、扇子……应有尽有,而且都艺术得很实用。

“万寿无疆钵式炉”,清早宫廷旧物,康熙书房御用。

荣斋主人崇尚的收藏,纯粹是一种想把历史再现的境界。

他说:“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从书本、电视或者古画上碎片式言语获取的,这远远解释不了动态发展的历史。而收藏,却是对历史的认知、对历史的回顾、对历史的承载。一件精美的宫廷器物,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的审美、工业水准、加工水平、材质的严谨,乃至文化现象、使用价值,是一个综合文明的承载物。”

“青铜蝈蝈笼”,宋代宫廷旧物,王世襄旧藏。

他认为:人们对收藏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经济价值和审美层面。而审美固然很重要,实用性更不能忽略。

“荣斋主人自藏自绘宣德炉画谱”,绘者:荣斋主人。

“几十年的文墨宦海,仿佛昨夜梦过,余影飘忽不定,仿佛没有走过的路,纪之甚少……”荣斋主人如是说。倒是近些年来的钟鼎茗香、文博生涯、诗画情怀,让荣斋主人觉着日子过得滋润,活得很是清明阳光。


刘锡荣,文化学者、收藏家、鉴赏家,众多媒体的顾问与专栏作家。著有《鼎茗香》系列、《荣斋随笔》系列、《松居遗珍》《万象沉烟》等著作。多次代表国家出国访问,对宣德炉有多年学术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学术体系。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