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凯先生数次和我谈起贾轲敏老师及其篆书,兴奋之时眉飞色舞,赞誉之词不绝于口。我心中甚是好奇,内心也不由腾起一睹其风采的欲望。虽未曾谋面,但还是从凯先生的言谈中对贾轲敏老师隐约有了这样一个印象:行伍出身,40岁左右,有过十六年的军旅生活,清清瘦瘦,文人气质的一个男子,经常专注于古文字中的一位书法家。
王川是凯先生的朋友,也是贾老师的朋友。一日,凯先生电话里说贾老师就在王川家。我赶紧放下手头事,照镜、理容后便径直前往。
王川家不远,几分钟便到。推门入内,进屋便看到一位头发干净整齐,穿暗色格子夹克装的清瘦男子,唇红齿白、沉静内敛。凯先生作介绍,我们相互点头示好。话语中大致了解到关于他的一些生活履历,知其练字二十余载从未间断,后观其册页作品,虽不懂书法,但能从隽秀的篆书中体会到那种文质清秀、形神兼备的古文字的婀娜多姿,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临别,王川请贾老师给我写幅字,我虽觉有些不妥,但贾老师没有推辞。叠纸、顺笔、舔墨、书写,一幅小篆作品“品逸于梅”一气呵成,跃然纸上。数月后,我装裱上墙,再欣赏,甚是喜爱。
之后又见过贾老师几次,印象最深的当数旧历春初在周叔茶叶店,喝了几杯酒后的他话语显然比往日多了许多。未曾想其言谈流畅、接地气,谦虚中有傲骨,高洁中有底气。他写字用墨不多,丝毫不浪费,书写后,案几干净整洁;他处事亦简洁、无谄媚,不卑不亢,我心中又多了几分敬意。字如其人,今知真义,不仅在于形之俊美,更得于神之灵动。再后目睹其书写作品“虚怀同竹,清气若兰”“尚武书院”等,翻阅其作品集,震撼之余也让我这平静的心湖荡起艺术的涟漪。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篇》
我记得苏珊·肖特的《获取富有人生的93堂课——智慧爸爸的箴言》有一句话:羽毛相同的鸟儿一起飞。虽然我可能连麻雀的羽毛也不具备,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更美的羽毛;虽然今生我可能都是站在艺术殿堂门外的门外汉,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美的事物的向往;虽然我可能是“狗看星星一片明”,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给我带来的喜悦之情。
“品逸于梅”出自“人淡如菊,品逸于梅”。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常常用于形容人的好品格。“人淡如菊,品逸于梅”是形容一个人淡薄名利,像菊花一样,品格超过了梅花。
“人淡如菊,品逸于梅”,可以说很恰当地概括了贾轲敏的为人与品格。他胸襟旷达,淡于名利,不竞不争,一切统任自然,贾轲敏赠我“品逸于梅”的同时,也映射出了他的艺术境界。
品逸于梅,透过贾老师赞誉别人的词句,我更能领略到他的谦虚、谦和与谦逊,那种不卑不亢的言辞,那种不争不媚的品质,更让我感受到了他那腊梅般“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风姿。
贾轲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北山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