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画院 > 

蒲松林:虔心恪勤觅书魂

发布时间:2024-02-05 19:48:44|作者:李文祥
_DSC9917.jpg

毛泽东词  《菩萨蛮黄鹤楼》


陶冶情操,品味人生,传承经典,弘扬国粹,把书法艺术作为终生追求,是蒲松林的艺术理想。从懵懂初开识字习书到不惑之年研书论道,一支笔、一台砚、一方案几,他始终坚定执着地行走在书法艺术的路上,坚守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性,保持书法艺术的文化尊贵,维护书法艺术的文化神圣,构筑起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介书者,蒲松林潜心书艺,守正而行,恪勤于书道,持灯幽会古人,悠游于书艺瀚海,佐以国学铺垫,觅得七分文意、三分灵气,令业内人及书家刮目相看。


故就其书艺欣然论之。


幼承家学 慧生于觉


蒲松林系书法世家第四代传人,曾祖父是陇上著名书法家,祖父、父亲均以书法闻名乡邑。他幸得家门衣钵真传,由此开启了他的书法艺术生涯。幼承家学,启蒙甚早。蒲松林自六岁起即受到其父严格的书法训养,摹碑临帖,中规中矩,练就了较为扎实的“童子功”,养成了用笔沉实不浮、古朴典雅、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引领着他一步步走向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


从方格描红,到练习“永”字八法,再到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古代书法大家碑帖,入之愈深,其景愈奇;临之愈久,其功愈显。其在上小学期间就比同龄孩童“技”高一筹,每年春节,村里乡邻都请他写春联,受到特别的“礼遇”,成为当时村里的“小秀才”。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临近小学毕业时,他参加了全省中小学生现场书法比赛,目睹和聆听了甘肃书法大家顾子惠、何裕、黄汉卿、魏万堃等前辈现场写字和讲述书论,更深入地感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书法人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原来单纯的“写字”进入了书法艺术的修炼之路。


我特别感动于蒲松林对书法的着迷与感悟。1996年暑假,他在书法大家的引荐下观摩西安碑林。连续三天,从早晨碑林开门到下午关门,沉浸在碑林的艺术氛围中,如醉如痴,手舞足蹈;如癫如狂,口念心摹,从中更深刻地感知了中国传统碑书的气、骨、神,也让他的艺术创作得到了一次飞跃。


自此以后,不论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工作期间,他在刻苦修炼的同时,都不放弃到任何一处学习求教的机会。尤其是在各种书画笔会活动中,他经常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去参加各类书展,并定期向省上诸多名家求教。他的书艺日益精进,渐入佳境。


蒲松林是我所结识的书者里面最小年龄举办个人书展的一位。1997年6月,他在甘肃甘南州成功举办了“迎香港回归——蒲松林书法作品展”,展览反响很大。但在此后,风头正盛的他却毅然选择了沉默,一面潜心修炼书艺,一面深研书史、书论,同时研读国学经典,为其书艺精进积淀了深厚的知识学养。三十多年来,他不为古人碑帖所困,不为时风所惑,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可以说挣脱了临帖摹碑和前辈师长的“双重束缚”,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路径,形成了个人的笔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_DSC9913.jpg

崔子玉  《座右铭》 



_DSC9897.jpg

毛泽东词  《西风烈》


蒲松林的书法,追求一种用笔的精到和气韵的雅致,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既继承了魏碑的风貌神韵,又融入了古今书家的创作特色,八面出锋,跌宕多姿,劲健洒脱,风神超迈,令人浮想,耳目一新。其作品自由流畅,豪放飘逸,既具有浓厚的传统笔墨功夫,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满了人生智慧和艺术想象,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创作实力。


守正创新 墨融神畅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单纯地说蒲松林的书法源自魏碑,是片面的;单纯地说其书风取之于古人名家名帖,也不尽然。蒲松林有着很扎实的传统碑帖之功,也有着广阔的视野和求新、求变的意识,更蕴含着一种文脉学理。他的书法,是守正创新的结果;他的书艺之路,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分而赏之、析之、论之他的诸体书法作品,可从中窥得他追求书艺、探求书道、寻觅书魂的不凡之处,也从中得知他修炼书艺的特殊经历和心路历程,从而较为全面地理解他书法艺术的特殊审美机趣和文化内涵。


 先看他的隶书作品,诸如《明德纳福》、金农诗《画梅》、李白诗《独坐敬亭山》等作品,无论横幅、条幅和对联,取法《张迁碑》《曹全碑》《石门颂》《西狭颂》等诸碑骨骼,但隶篆相参,形迹俱融,神气浑重,古朴典雅,从各碑书走向个性表达,生动活泼,不拘一格,达到了一个新的书艺境界。


再看他的行草作品,这是他诸体书法中最为精致的艺术特质。行草诸幅,博采众艺,诸法皆备,多取米芾、怀素、王铎等行草书家的韵味和气势,并大胆采用侧锋、逆锋、断笔等汉简书法的用笔方法,以更多方折、内厭的用笔形式形成了圆转、外拓的笔势,书法体势显得更紧凑、更多变、更富内涵,既保持了古之书法名家的豪放洒脱,又有自身创意的用笔特点,因而表达出飘逸奇峻、简牍之风的质朴简练,极富万壑松涛之气、乱石铺街之韵,达到了一种恬淡悠远、无我之境的艺术境界。


三看他的草书作品,更能彰显其艺术个性与气质。诸多草书作品从章法构成到书写状态,从书法史的纵向梳理到当代书法创作的横向借鉴,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其草书用笔轻重缓急、跳跃腾挪、干枯润湿、浓墨留白,展现出了一种狂放不羁、神采飞扬的书写风貌。其草书给人以气势恢宏、磅礴有力、清雅秀丽、舒缓写意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_DSC9911.jpg

欧阳通  《 道因法师碑》


综而观之,蒲松林的诸体书法,始于功力,精于用笔,妙在线条,就结字观之,有粗有细,有收有放,又有轴线变化,这是其作品的精彩之处。就整幅作品而言,其线条硬朗、刚健大气、错落有致、枯湿浓淡,尽在挥洒之间;字紧行疏,自然和谐流畅;笔断意连,墨融神畅。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和奔腾的气势,会感受到每一根线条的律动,甚至感受到作品在呼吸、在翩翩起舞,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扑面而来,让人得到身心愉悦、贯气通神的艺术享受。


博古通今 墨染人生


触类旁通,博古通今,溢合“力”的线条,集楷、隶、行、草书之大成,古雅俊秀笔生风,笔墨文心逍遥游,是蒲松林书法艺术的最大特质,这是他积三十多年书艺修炼、文墨浸染的结晶。


与蒲松林相识,总给人一种低调、朴实、稳妥的印象,进而深入了解他的艺术经历,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家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三十多年来,他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书艺之路。他曾十数年深居甘南、天祝藏区,如行者、如僧人,苦练书艺,修得了今日之正果;他曾经历“池水尽墨、木石皆黑”之境界,像张芝、“二王”,几近笔可成眾、墨染人生;他亦追寻像启功一样,用“文心”构筑自己的书艺大厦。先后不辞辛苦,倾囊四处求艺,两次赴北京参加中书协书法创作研究生班,并多次赴外地观摩学习,受到了欧阳中石、沈鹏、李铎、聂成文等当代著名书法大家的耳提面命、精心指教,在博览约取中提升自己的书艺境界。


蒲松林书法作品至今有数十幅在全国、省、市级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得多种奖项,其作品刊载于《书法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家作品集》《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中国书法年鉴》《中国艺术大家》等。先后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邀请展,2011年作为全国50位特邀书画家,参加了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展我风采》特别节目录制展播活动,并在兰州、甘南、天祝、嘉峪关、永登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巡展。


蒲松林,197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名江,斋号鹤友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现代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文化中国》签约书画家。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