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元素 > 

惊艳世界——铜梁舞火龙

发布时间:2021-02-08 20:40:40|来源:中国周刊|作者: 沈安娜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15.jpg

重庆铜梁闹新春


重庆铜梁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舞龙之乡”。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和彩龙舞两大系列。龙舞是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形式。据悉,铜梁舞龙始于隋唐,盛于明清,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火龙舞”又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在场地四周分布8到10个小火炉,烧熔铁水,以铁水打出金花为龙伴舞造势。当千余摄氏度的铁水被击打至空中几十米高后,天地顿时铁花绽放,火花飞溅,颇为壮观。每当春节或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最长的火龙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惊险奇特,极为震撼,深受群众的青睐。


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舞龙手们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除去身上的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舞龙人和观龙人就越有兴致!



“舞龙之乡”铜梁高楼镇


踏上重庆市铜梁区的土地,见到最多、听得最多的都是“龙”。街道、酒店、商场多以“龙”字命名,与“龙”相关的景观雕刻更是随处可见。 


火雨纷纷,星落遍地。一条长龙,就在那火雨中逡巡、游走。铁水师傅李诗敏,站在场子一边,身旁火炉上是冒着泡的铁水。他大喝一声,手一抛、再一击,一瓢铁水飞上10多米高空,如红色烟花在空中绽放。一个个裸着上身、穿着短裤的舞龙手,挥舞着龙身,冲入这纷飞的烟火。火龙矫健雄壮,观者连呼过瘾,看得人更是目不转睛。作为“铜梁火龙”之乡的高楼镇,火龙文化历史悠久,盛名远播,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邀约“铜梁龙”。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21.jpg

安居古镇科甲坊


在铜梁高楼镇的涪江江面上,阳光给平静的江面上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渔民荡舟撒网,欢快的山歌在江面荡漾;山坡地头,村民忙着在松土、锄草、施肥,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平静而简单的小镇,却舞出了全世界惊艳的“铜梁火龙”。与你擦肩而过行色匆匆的路人,在田坎中忙碌的村民,甚至是学校的一名学生,他们很可能就是一名舞龙人。


高楼镇地处铜梁、合川、潼南三地交界处,是“铜梁火龙”之乡,涪江绕镇而过,便利的水陆交通给小镇带来了经济的繁荣。镇上的数百庄稼汉子忙时种田,闲时玩舞火龙,他们不仅把庄稼种得好,而且风风火火的把火龙舞遍了大半个中国,并舞出了国门。


“玩火龙是我们高楼人的绝活。‘大蠕龙’‘猪啃南瓜’这些品种,很多地方的人都能玩,但说到火龙,离了我们高楼镇的人就是不行!” 说这话的人,是铜梁火龙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诗敏。今年已经66岁的李诗敏,谈到舞火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诗敏说:“现在镇里的舞龙队特别多,特别忙,特别有劲。”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26.jpg

古镇小女孩


听舞龙手们聊天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平日里,走南闯北“赶场子”更是常有的事情。说到起兴处,李诗敏更是从自家旁边小屋里拿出了他打铁水的木板、铁水桶和生铁。“舞火龙讲究的是配合,而配合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时间堆积。比如我现在是铁水师傅,那么我打铁水的时候,就一定要清楚舞龙到什么点,什么时候,怎么打出去铁水,既不会伤害到舞龙师傅,又能炸开显得好看。” “火龙师傅们全是赤膊穿梭于滚烫的铁水和烟花中,有一定危险性,但我们是看着父辈们舞火龙长大的,有技巧,不怕。”李诗敏说,自己率领的火龙队伍,曾多次在国外演出,在国内演出的次数那就更多了。李诗敏介绍,烧铁水要有技术,火候要掌握好,表演到高潮,铁水温度不到不行,可是热早了也不行。一直以来,火龙的传承都采取“父传子”的教学模式。而目前高楼镇是在乡村院坝、文化广场进行集中教学,不让它失传。李诗敏自幼与父亲一道耍龙灯,练就了一身舞龙的把式。他在继承传统龙舞表演艺术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琢磨和试验,自创了“火流星表演”。“火流星”一跳跃,“火龙”就呼啸而来,观众无不高声叫好。



一个被遗忘千年古城


大凡游览过千山万水的人,都会懂得,只有那些沉淀得起时光的城市和建筑,才是最耐看最有味道的风景,原乡的石板路、古城墙、油纸伞、大戏台、水云龙,哪怕带着乡愁,都是美到夺目!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30.jpg

安居古镇科甲坊


走进铜梁安居古城,原名赤水。明成化十六年更名为安居,有安居乐业之意。安居古城有九道城门,先以砖木修建,明朝中叶后以石改砌。星辉门位于安居古城南,是最高的一座城门。漫长的历史,安居与龙结缘。安居人不仅代代相传着精湛的龙灯制作技艺,舞龙技巧也是闻名遐迩。安居是铜梁民间彩扎工艺的发源地之一。一路走来。木门石路红墙流水、繁花绿叶深宅庭院,置身其中,在说书人的惊堂木节奏之间,在与路人的点头交错间,在学习扎龙技艺的点睛笔墨里,也在水云龙舞动的灵气里,追寻一点一滴的故乡记忆。舞龙的穿、腾、跃、翻、滚、戏、缠的精气神韵,像历史的回响,也似故乡的意义,百转千回,魂牵梦萦。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37.jpg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42.jpg

古城雕塑


清晨的安居古城清新、干净,安详。走进巷子,小雨如雾气般洋洋洒洒地掉落。三三两两的老人提着竹篮沿着古城的青石板路溜达着,我好奇地上前探寻,原来是去城外不远地方赶早市。不时会碰到几只早起的小狗悠闲地溜达着,看见生人它们也不狂吠,或许是见惯了来这里的陌生人,或许是压根就不稀罕瞅你。古巷中的孩童来回嬉戏追逐,打破了清晨古城的静谧。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古城的店铺逐渐开门迎客,面馆也迎来了几位不会说中文的外国男女,喜欢古城里的小面,更喜欢这里的辣。看着他们交谈甚欢,不时地指手画脚,我忍不住暗自偷笑。青石板一块接一块从我的脚底滑过,目送我欢乐而行。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晨的空气,徜徉在流进古城小巷的蒙蒙细雨中。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46.jpg

重庆安居古城


望着古城墙上那抛绣球的阁楼,思绪仿佛飞到了那个古老的年代,一袭红衣的女子站在阁楼里,随手一抛,她的幸福就此定格。店铺里不停地包迷你小粽的老奶奶,手法如此的娴熟,小小的粽叶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三两下一个精致的绿意悠悠的三角粽就被挂了起来。她身后拌米的老爷爷默默地干着活,奶奶也不吆喝,只是不停地在挂她的小粽子。不一会她的铺面上就挂满了粽子,一个个被扎成堆的,一个个被串起来的,在奶奶的巧手中写满了诗情画意。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50.jpg

安居古镇街道


湖广会馆的高大门楼十分醒目,四面翘起的房檐,如要展翅腾飞的雄鹰。就如同当年飞来这里的富贾巨商,在此经营者自己的生意,为了能把生意做强做大才有了这个可以商议大事的会馆,才有了相会老乡的场所,品尝家乡菜的地方。这里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繁华,都一一镌刻在这千年的古城中。文人墨客,贩夫走卒,都曾是这安居古城历史的见证。


走出古城,拐进迎龙门,拾级而下。古渡口虽经过千百年岁月的冲刷、稀释,却犹存当年的些许风韵。几只船零落地停靠于岸边,两位妇人在捶洗着衣服,毫不理会来来往往的游人。乘上游船畅游涪江琼江,两江交汇于此。这边楼阁倒影在水中轻柔地舞动着,那边的翠竹倒映在平静的江面让你难以分清那个是真哪个是假。阁楼与绿色将河水染成了一幅山水画,让河水饱蘸古城的墨味。古城的桥总会很及时地出现在眼前,跨过河水,微微拱起的身躯释放出无尽的意境。而水,满怀柔情地拂过水中的桥身,从桥下从容漂游而过。


微信图片_20210208203555.jpg

安居古镇古戏台


古城的夜是寂静的,店铺都已打烊,只有酒吧街上灯火通明,把酒言欢,对酒当歌。古城的江边放飞祝福,放飞平安,孔明灯徐徐升起,让它把我们的祝福带给远方的亲人,把我们的愿望尽快实现。登上城隍庙安居古城尽收眼底,古城仿佛一个古老的传说,诉说着这千年的文化,千年的历史。古城更像一个痴情的男人,一直矗立在江边,岁月已在他的脸上刻出沧桑痕迹,心却还似当年模样,想着心爱的人儿——一个身穿绣罗衣裳的女子,笑语盈盈地归来,在城外的孤舟上再唱起泛黄的曲调。临别古城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白墙黛瓦,亭台楼榭,青石板路,传统悠远的古文化。蒙蒙细雨让古城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古城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落人间。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孙远进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