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元素 > 

美丽动人的花腰傣

发布时间:2022-01-13 15:01:14|来源:中国周刊|作者:牧童短笛

微信截图_20220113142332.png


花腰傣姑娘的风姿


在云南哀牢山红河谷地区,生活着一支有着悠久传统的傣族人。相传他们是西汉时期古滇国贵族的后裔,尽管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他们依旧保存着千年之前的民风习俗,一直坚守传承着古傣民族原生态文化,他们就是今天的“花腰傣”。花腰傣是人们对居住在云南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傣族的一种称谓,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服饰的腰部彩带层层束腰,挑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名之为“花腰傣”。花腰傣是一个栖居在哀牢山下一个神秘民族,而新平县漠沙、戛洒、水塘100公里长的河谷地带,就有四万多人的花腰傣,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最近,笔者的又踏进七彩云南,走进了中国花腰傣之乡――新平。


美丽动人的花腰傣


花腰傣是一个有着神奇传说的民族。远古时期,这里有一个哀牢古国,因外族入侵、造成该民族大迁徙,年轻力壮的跑到了西双版纳、德宏及缅甸等地,而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从哀牢山下到嘎洒后,体力不济,就留在了这条封闭的戛洒江边。因地理环境封闭,其文化得以保留至今。他们的服饰、生活方式以及在附近出土的文物等与突然消失的古滇国有着某种契合。有研究认为,生活在戛洒的花腰傣们就是古滇国的“皇族后裔”,是傣族的祖先。新平是中国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境内有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她们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文化,尤其是她们那一身传统华贵的服饰,把花腰傣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花腰傣民族文化发展的印证,也展现了花腰傣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手拿香包的花腰彝小姑娘.jpg


手拿香包的花腰彝小姑娘


虽然每个花腰傣支系的服饰略有差异,但他们都喜爱绚丽华美的颜色,精致复杂的配饰,用色大胆而搭配绝妙。她们把太阳戴在头上,星星缀在身上,彩虹系在腰间;沐浴着阳光,吸取大自然的灵气,与大自然相依相融,别有一番意境。花腰傣堪称为研究傣族历史的活化石。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具有古滇国皇族服饰的花腰傣华丽服饰,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传说,也是花腰傣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花腰傣这个民族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信仰。


微信截图_20220113142854.png


花腰傣姑娘


缠绕着巍巍哀牢山的悠悠红河水,孕育了花腰傣。这是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由于地处偏僻,封闭的环境,从而使花腰傣完整地保存着古代先民古朴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术、染齿、纹身、服饰和赶花街等习俗。有人说花腰傣的家乡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人们向往之地。为了这个向往,笔者和当地朋友一起深入到这里,开始了一次难忘的采风。


新平嘎洒花腰傣之乡


“嘎洒”是傣语,意思是“沙滩上的街”。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嘎洒是交通往来、商品交易的小镇,它是连接景东、镇沅、楚雄、双柏等五县的通道。有人比喻嘎洒是一个“山头看自然风光、山腰看历史文化、山脚看花腰傣”的小镇。


花腰傣姑娘的服饰.jpg


花腰傣姑娘的服饰


戛洒镇,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戛洒江斜穿城镇全境,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雄踞其东,形成“两山对峙,一水中分”的壮美景观。从新平县城出来后,要经过63公里崎岖山路的颠簸,才能到达戛洒镇。在去戛洒的路上,阳光下的水田犹如一面面镜子。一眼望去,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地绿着,处处漾波漫流的绿意,清新得令人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在经过近三个小时行驶后,我们终于来到享有“花腰傣之乡”之称的嘎洒小镇。


嘎洒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昔日是从昆明经玉溪,到嘎洒,翻越哀牢山,过镇沅、澜沧,出缅甸的国际通道,这里曾经一度繁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嘎洒到镇沅的古道上依然是骡马之声不绝。远远地看花腰傣的住房,与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不一样,是别具一格的土掌房,这种“一楼一底”的平顶房屋。往往是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这种房子尽管不乏特色,但人畜共住,对人的健康无益。为此,近年该镇引入资金,除修建了花腰傣文化广场和花腰傣小商品一条街外,还在一些村进行了改造性新村建设,改路、改厕、改水,实行人畜分开,提高农民居住卫生水准。


走进嘎洒“花腰傣之乡”,我发觉这里的招牌很显眼,时常有头戴小斗笠的傣家女子迎面走来,斗笠几乎遮住了她们的半张脸。一张俊俏的脸,便半羞半闭地隐藏在鲜艳夺目的红花竹银当中。苍茫、神奇、俊秀的哀牢山,像一根绸缎逶迤在新平西南,红河就像一个温顺的小妹一样陪它流淌。红河在流经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时,孕育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民族,这就是“花腰傣”。


微信截图_20220113143318.png


花腰傣姑娘


进入村子,要先通过花腰傣小姑娘用彩绳制的“门”,之后要饮一杯傣家醇美的迎宾酒,才能进村寨,来到大槟榔园就进入了花腰傣的风情园。漂亮的姑娘让人眼花缭乱,动听的歌声让人心醉沉迷,花腰傣纹身、染齿、纺线、织布、刺绣、藤艺、制陶等传统技术让人大开眼界。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们漫步在花腰傣文化广场和花腰傣小商品一条街,继而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野,来到嘎洒镇新村建设试点旋涡村。整个村寨80%的住户新建了楼房,牲畜圈则由集体择地有规划地另盖在一起。


微信截图_20220113144201.png


哀牢山梯田风光


我们一行径自走进一家户主叫王有平的农家小楼看看。这是一个有祖孙三代的六口之家,新建的三层小楼占地120平方米,居住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但花腰傣特色保留有限。推开几间卧室门,地板装修考究,只是主人因忙于农活来不及收拾,什物比较凌乱。户主王有平不在家,只有其老母在做饭,主菜是半小锅炖鸡。微笑,绽放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看得出,她对如今的生活是满意的。


花腰彝农家姑娘.JPG


花腰彝农家姑娘


漩涡河在村南与戛洒江汇合,如同一个孩子奔入母亲的怀抱。一座钢绳和竹子铺就的吊桥架在漩涡河上,当地人叫它“情人桥”。过了桥,又是古树林,那是花腰傣青年男女对歌的地方。


美丽的花腰彝少女们.JPG


美丽的花腰彝少女们


出了旋涡村,我们应邀到不远的南蚌村看花腰傣歌舞。进场前,好客的花腰傣青年给我们安排了别出心裁的迎宾礼。身着艳丽服饰的男女青年敲锣打鼓分列两旁,由一个叫刀翠的花腰傣姑娘手牵客人在鼓乐声中跨过三道彩带。当我在朋友的引导下跨过彩带时,近距离打量了一下这些花腰傣姑娘的艳丽服饰:俏丽的面容下,身着紧身束腰的小衣服,布料上的花纹红绿色相间;后腰部系一个小小的竹篓,满身佩戴着精美银质饰品。演出开始了,青年们以欢快热情的舞蹈节目,反映了花腰傣男女在当地的生产、生活及爱情,诠释了花腰傣这个美丽民族的特色。  

          

微信截图_20220113144850.png


新平的哀牢山景区


微信截图_20220113145123.png


哀牢山茶马古道上的游人


赶花街


古老的傣洒“花街”,一年两次。据悉花街这天,整个戛洒坝子的傣家姑娘一早醒来便生火做饭,早饭后,阿妈帮着姑娘梳理秀发,淡抹脂粉,穿上节日盛装。穿戴完毕,阿妈将花腰带、花筒帕、花手巾、香荷包等绣物放进缀满彩色缨绶的秧箩里,挎在女儿腰间,最后再给姑娘戴上斗笠。姑娘们便心花怒放地从家里出来,三五成群地走向“花街”。她们会各自找一块醒目的地方,从花秧箩中把心爱的绣物拿出来摆好,以等待傣家男孩来逛街串寨。小伙子们上穿白衬衫,下着青绸裤,腰挎把子刀,吹着金竹笛翩翩而至。他们走走停停,先看看地上摆着的“花”,再瞄瞄“花”旁边的“花”,一时间,“花街”蜂吟蝶舞,情意盎然。要是小伙子对某位姑娘倾心,便投去含情脉脉的目光,如果姑娘钟情,就报以甜甜一笑。刹那间,眼明手快的小伙子立即从姑娘摆着的绣物中拿了花手帕或香荷包离开“花街”。姑娘随即也收起绣物,不紧不慢跟去,走向好说话的地方。我仿佛看到温柔羞怯的小卜少(小姑娘),在鸡棕笠帽的遮掩下,悄悄瞟看往自己秧箩里塞礼物的小卜冒(小伙子),倘若相中了便收下礼物,羞涩地朝意中人莞尔一笑,便双双走向凤尾竹林深处的情景。


花腰彝女子舞龙队.JPG



女子舞龙队


戛洒镇的花街没有花,只有爱。风情万种花腰傣女子,是花节最美的花。每年农历正月初三的"赶花街"这一天是花腰傣爱情盛放的美好时光。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东方情人节"上,傣家小卜少穿戴得如花似玉,把自己的浓情蜜意装满腰间的秧箩,期待着与意中人槟榔树下的甜蜜相约。花街上,谁能吃上傣家小卜少亲手喂的菠萝饭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在嘎洒,你会被花腰傣民族风情感染而融入优美的舞蹈中狂欢,沉浸于钟灵毓秀的傣家村镇,实在是千金万贯都买不来的体验!


微信截图_20220113145601.png



能歌善舞的花腰傣姑娘们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