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元素 > 

徽州四雕:民间雕刻史上的奇迹

发布时间:2023-12-07 16:21:12|作者:沈海滨

徽州绝技让人立足惊叹的砖雕.jpg


徽州四雕之:砖雕.jpg


徽州建筑砖雕.jpg


精美的砖雕.jpg

徽州砖雕


古徽州是称雄明清商界400余年的徽商故土,包括今天安徽的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江西婺源等地。这里山川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丰富的自然人文培育出无比繁华多姿的徽州雕塑,并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古建筑门楼、门罩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构件上,几乎都有精细的雕刻。


徽州有“四雕”,具体指的是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源于徽商的崛起。徽派雕塑随着徽派建筑的崛起而同彩并茂,在明清时期的三四百年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并以超尘拔俗的技艺征服着世人。这些雕刻作品多用深浮雕和圆雕,讲究镂空效果,集亭台楼阁、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同一画面,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尽显徽派工匠巧夺天工之艺术才华。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在我国明清民间雕刻史上堪称奇迹。


徽州“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徽州四雕”风格迥异,明代雕刻粗犷、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阁,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徽州砖雕


徽州砖雕的造型,来源于汉画像砖。汉画像砖大都是模印砖坯刻画后入密烧制,嵌窃时再进行修刻而定型的。如河南邓州市墓中的画像砖,雕刻了汉魏六朝乐队演奏的形象,神态极为生动。从早期的简单粗犷、朴素的纹样,逐步演变到后期的繁复、细致华丽的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砖雕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在所有砖雕中,被视为精工细作的中心,作了很大的比重。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戏曲图谱、民间故事、习俗等;在花鸟、动物为题材的砖雕里,较多出现的是狮子图案。有狮子滚球,大狮小狮翻腾、对舞、立坐俯仰各种姿态。在民间艺人的杰作里,狮子被表现为威猛而又可爱,两种对立的感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被视为传统的静物画的“博古图”,在砖雕图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这些琴棋书画,锺彝古玩被组织在卷草、迥文环绕的花边锦带中,琳琅满目,雅趣横生。 


徽州卢村木雕楼.jpg

徽州卢村木雕楼


精美的石牌坊.jpg

精美的石雕牌坊


砖雕这种民间工艺美术,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创作的。砖雕的实际运用范围正日益扩大,除了古典式园林的屋面的门楼、门罩,回廊的窗、景门上的门楣、漏窗间的嵌画,屏风墙南角花以及树、阁、厅、亭台等处,也都可根据适当的位置,灵活设计,收到装饰美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文明建设的发展,徽州砖雕艺术将以它“取材简易,雕制便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爱,雅俗共赏”等优点,更广泛地进入人民的生活,它将会与其它传统工艺美术一样,通过艺术实践的革新,创造出更完善的风格来。


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林园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明代砖雕的风格趋于粗犷、颓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徽州石雕


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但西递村原水口亭的主体建筑凝瑞堂内的石礅上,却有以佛经故事为内容的雕饰;堂前石阶中央,有斜照嵌双龙戏珠石雕,背景衬以山石波涛、琼楼玉宇,宛若仙界天国,显出少中见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但西递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黟县青大理石石雕宝瓶,其瓶身所饰山水云雾花纹图案,采用了浮雕与镂空雕刻相结合的手法,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徽州古村落-汪口.jpg

徽州古村落


徽州建筑木雕.jpg

徽州建筑木雕


徽州木雕.jpg

徽州建筑木雕


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有黟县西递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县许国石坊、休宁县汪由敦墓地诸处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刚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刀工精美至极,堪称石雕艺术精品。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天井水池后壁上方,镶嵌着一幅石雕百鹿图,由9块石料雕就拼成,采用圆雕、透雕、浮雕技巧、立体感很强。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只山鹿;有石壁生辉、矮而粗壮的黄山松;有重重叠叠、高高低低的奇岩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弯弯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飞鸣啼叫,前后觅食的小鸟,宛如一幅清新隽永的深山野趣图,可谓徽州石雕一绝。历代石雕艺人佚名者很多,仅黄鼎、朱云亮、余香等数人留下了名字。建国后,徽州石雕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工艺上既全面继承了传统石雕中的诸多技法,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皴法的某些成分。在题材上,既能具象写实,又有意象发挥,使徽派石雕显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机。


徽州木雕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特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材不有。


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以人物为主的有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生活等题材;以山水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如黄山、白岳、新安江及徽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风光;以动物、花木、图案为内容的,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立成画。徽州木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木雕在徽派古建筑上,通常用于架梁、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住棋、窗扇、栏杆等处,特别是沿天井四周一圈齐整的程板,是明宅装饰化大显身手的地方,雕花撰朵,富丽繁华。木雕的边框一般又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目。这些宅第民居多用原柏、梓、椿、银杏、楠木、榧树、甲级杉树等特种木材建造。为炫耀木材品质的高贵,均不加油漆,以免影响雕刻的细部,同时可以显出木材的本色柔和及木纹的自然美。木雕既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栏板、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


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徽州木雕艺术历代名工辈出,刘铁笔、汪晟、汪老五、黄异人、张立夫诸人在方志中均有记载。他们的木雕艺术,代代相传,今天将更加发扬光大。


徽州竹雕


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刻自有徽州之特色。


竹刻香筒,顾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阵阵清香自玲珑剔透的筒壁溢出。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精美别致,人皆珍之为宝。


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备极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书斋,搁置案头。


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


竹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竹面雕刻可分阴文、阳文,二者又各有深刻、浅刻,如阴文则有毛雕、线刻、深刻、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另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所制为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


安徽西递宏村美景.jpg

徽州古村落美景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如常见的工艺品,包括屏风、告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筒、笔筒、筷筒、楹联、腕枕、餐具等,都饰以竹雕。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入清以后,随着整个微雕工艺的发展,竹雕无论在内容、形式、技术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由于拼接工艺的创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来大小的限制,使较大面积的竹雕成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方便灵活。祁西曾出现过一把竹制茶壶,此壶通身竹质,自底至盖,以及盖上的纽,均为竹子做成,虽被红钻漆透,细辨仍可见分子纤毫,尤其盖上的纽系小水竹所制,竹节雅致可爱。壶上雕刻精细,显身为八面柱体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为画,皆各类花草。三面为字,一曰“客到相待时”,一曰“茶来渴者多”,一曰“竹壶世间少”,行书流畅。一面装饰为壶嘴,八个面均以黑漆凸线勾勒,上下另刻连纹,与画面刻纹同一风格,无论字画,用刀均细腻,线条流畅,人见人爱。


徽州四雕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狮马鹿、名胜风光、民情风俗、渔樵耕读、明暗八仙等。


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圆雕、透雕、镂空雕、正反雕等,或单一运用,或组合使用。取材构思上敢于突破创新,新颖别致。布局上则常用夸张手法,如“人大于山,马大于楼”,主题突出,形象饱满,可谓动静皆具逸韵,人物无不传神。


徽州四雕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雕刻史上的奇迹,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那些世代流传的精美作品,体现出的不仅是雕刻技艺的有序传承,更是徽州文化绵绵不息的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