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区块链何以跃升为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9-11-15 6:08:36

文/王雪铭 金祖发 供图/恒大研究院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视为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区块链技术将成为该行业的引领者——

区块链应用场景概览

新华社10月25日发出重磅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区块链技术得到国家层面如此高规格的定位尚属首次,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已被上升为国家战略。

区块链得到最高层如此重视,这是政策层面要求我国在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国内社会治理方面,要求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一,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金融、民生、政务、能源、食品药品安全等多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上,中国正在抢占机遇。中国企业越来越强调对最核心的“硬技术”的掌控,从政府政策引导来看,也更加鼓励企业进行区块链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早在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区块链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等同时被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之后,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区块链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如今,以创造社会价值、赋能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区块链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基础良好 中国有望直道超跃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大浪潮,将作为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机会。一些专家普遍认为,世界各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均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没有哪个国家存在绝对的优势,中国在该领域有实现“直道超越”的机会。

我国在区块链领域起步较早,技术创新氛围很好,市场潜力巨大,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政策层面要求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这个目标是十分鲜明的,是一个具有唯一性和引领性的目标。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就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鼓励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并开始与各行各业融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去年年底发布的《2018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的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超过半数来自中国。在2017年底,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超过1200件,反超美国,成为第一。

崭露头角 多个领域前景广阔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指出,区块链技术能提高结算、清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未来,在供应链金融、医疗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等产业变革中,区块链技术均有发挥作用的潜力。

2018年全球区块链市场份额中,金融业所占份额最大,大约为60%。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已经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脱贫基金管理、跨境与跨行、信用征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

以跨境支付、全球贸易物流、供应链金融、征信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为例:区块链能够融合实物流、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清算等交易流程,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部分场景中,区块链也能帮助实现数据确权、促进信息共享。

很多机构预测,中国很可能成为第一个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家。

央行数字货币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者。央行“双层运营体系”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一大特点。央行可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需要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此次政治局学习提出民生、经济和政务三大领域作为产业融合的突破口,区块链可以实质的服务于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领域。

在民生领域,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区块链将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在智慧城市场景,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将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将有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企业都在尝试落地区块链技术,例如百度超级链平台、蚂蚁区块链BaaS平台、腾讯云TBaaS区块链服务平台等;中国平安、万向控股、恒生电子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金融、能源、物流、交通、贸易、版权等区块链应用领域也有广泛布局。央企亦在涉足区块链行业。比如,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将与其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高度契合,推动上下游产业互信,实现数据高效共享,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区块链技术还被应用到政务服务中,通过实现身份信息数据共享提高效率。平安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研发与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认为:“区块链未来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扶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会逐步显现出来。”

可以预测,区块链将改变世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创造更多奇迹,未来的十年,区块链将颠覆我们的想象,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审慎前行 防范过度炒作风险

10月2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消息传来,区块链的政策利好资本市场,数十家区块链概念股连续涨停(见下图)。比特币也突破1万美元大关。

据统计,10月28日早上,东方财富Choice有174支区块链概念股,到了晚上则上升至180家,29日早上又进一步上升到了183家;数字货币概念股也在增长。

与此同时,一批公司紧急开启周末加班,公告称与区块链有密切联系。金固股份10月28日早间公告,公司与嘉楠耘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子公司特维轮和嘉楠区块链拟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汽车维修配件及维修保养记录的追本溯源。据悉,合资公司拟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特维轮网络持股51%,嘉楠区块链股权占比49%。

港股上市公司雄岸科技(01647)公告称,附属雄岸伟成与嘉楠耘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股价收盘0.51港币,涨18.6%。雄岸伟成拟在2020年12月31日前向嘉楠采购或代表嘉楠经销累计不超过1.5亿美元的区块链设备。资料显示,雄岸科技董事长姚勇杰是嘉楠耘智的天使投资人。

目前,资本市场共有200多家概念股,阵容可谓庞大。甚至有网友戏称,“经过各路人马连续48小时努力挖掘,A股区块链概念股已经从50余只扩容到1000余只 ”。

上市公司一窝蜂地宣布涉足区块链可能存在鱼目混珠、蹭热点的情形,这值得关注。另外,如果投资者过度爆炒,待市场回归理性后,相关风险也不容忽视。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公司仅仅表示,会积极探索区块链,并无实质性介入区块链业务的动作,不排除这其中存在蹭热点,以拉抬股价的嫌疑。

事实上,当前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区块链产业链规模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巨大。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2019年上半年区块链产业规模约为 4.95亿元。另外,政策性文件也并非刚刚出台,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应用研究与探索阶段。由于区块链法治环境不完善,市场不成熟等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一些投资者过度炒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国家推动发展区块链并不是炒币,区块链本身是好技术,但要把区块链技术和ICO代币发行融资区分开来;要把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务虚的公司和项目辨别出来,把炒币的企业排除在外。

要想提供区块链信息服务,就需要备案,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区块链业务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到有关部门备案,监管部门也正通过备案清单淘汰炒币企业。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再通过发币去募资圈钱的话,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

完善监管 让伪区块链无处藏身

10月26日,人民网董事长叶蓁蓁发文《“三种眼光”读懂区块链的今天和明天》。文章提到,第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区块链技术,不能低估它的明天。第二,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区块链标签,不能高估它的今天。第三,要继续用战略的眼光看区块链产业。发展区块链可能面临监管上的风险,但不发展区块链则可能陷入长期落后的危险。

人们对于区块链这一新兴技术和概念尚有巨大的认知隔阂,市场上也缺乏对区块链技术实力和有效应用的权威判断。业内很多机构都在呼吁,要从政策方面,扶持那些真正做技术的人,并建立以技术专家为基础的同行评审体系,甄选有价值的技术和团队,让真正有价值的区块链技术沉淀下来。与此同时,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有针对性地打击那些打着区块链幌子的违法行为。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指出,当前仍需警惕新技术的安全漏洞,加强对新技术的引导和规范。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也表示解决链上链下数据协同问题,解决区块链的监管问题,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区块链才能真正服务好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中国周刊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