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百年,追寻美好诗意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9-05-15 6:12:17

毛赟美 文/图

100年前,赵家楼的一把大火,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五四运动,在中国这个饱经沧桑的古老国度的历史上,注定是永远抹不去的浓墨重彩,因为它是第一次由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商人、市民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爱国救亡运动,辐射范围之广、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因为这场完全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反帝爱国运动,吹响了中国人民百年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号角。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文章《人诗意地栖居》,让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世人所耳熟能详。诗人的语言总是美妙,被哲学家引用后,阐释了一个人类普遍的愿望—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物质丰富,精神充盈。正如几千年前孔子的弟子曾皙所表达的治国之图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古今中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近一百年历史中一代代中国人实实在在践行着。这场接力赛,从1919年的5月4日开始了第一棒。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再次印证了“弱国无外交”的铁律。面对国弱民贫的处境、面对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巨大耻辱,中国青年愤怒了,中国人愤怒了。以北大学生为代表的爱国青年,于5月4日走上街头,高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保卫国土”的口号,进行游行示威,反对政府在合约上签字。后游行学生又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宅邸赵家楼。此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潮如星火燎原—5月7日,长沙各学校学生举行“五七”国耻纪念游行;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紧接着,工人们也行动起来了。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多少仁人志士,从五四运动开始,踏上“挽国家于颓势、救民众于水火”的道路。邓中夏、高君宇、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陈潭秋……这些都是五四运动中各地的学生骨干,后来,他们成为党史上彪炳千秋的名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中国人民在以他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站起来了”,实现了美好生活的第一步。1919年,25岁的他刚从湖南师范第一学校毕业,正在苦苦追寻救国救民道路。五四运动如同黑暗中的火光。1919年8月,他写下这样激情满怀的文字:“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带着家国天下的豪情,这位湖南青年北上南下,苦苦求索,雄关漫道,最终用30年换了人间。

各种思潮主义,从五四运动开始,逐渐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耀下黯然失色。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国人笼罩在亡国灭种的自卑和发奋救国的抗争中。这种矛盾的心态,激发了国人寻求救国治世的良方。洋务运动的西学东渐,没能使中国富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出现了军阀割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社会主义,但其中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等。就连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邓中夏等许多进步青年当时都曾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么多社会思潮不一而足,到底哪个才能救中国呢?五四运动似乎是个分界线,此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决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济世良方;一大批在五四运动中崭露头角的进步青年也通过各自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开始组建新的政党。

1921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到两年,在上海石库门和浙江嘉兴的南湖小船上,一个新的政党宣告诞生了。此后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寻求美好诗意生活的脚步从此不再迷茫,前行的道路有了坚定的领路人、清晰的路标和看得见的远方。

时间永是流逝,转眼到了1949年。历经28年血雨腥风、28年浴血奋战、28年筚路蓝缕,28年上下求索,天安门城楼的炮响宣告中国进入了新的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伟人的黄钟大吕让世界为之震憾。广场上人如潮、歌如海,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第一次如此轻松喜悦。

从革命到建设,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城“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难题。五四的火种并没有熄灭,爱国主义的精神火炬一直燃烧在共产党人的心头——白手起家,建设国家。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大漠,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如春潮涌动。如同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青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或者说是起到了先锋队的作用,他们用双手,开垦着贫瘠的荒原,打下美好生活的地基。

1955年,上海共青团98名青年志愿者,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来到江西德安县米粮铺拖沟岭,在鄱阳湖畔、庐山南麓开垦荒地,下决心向一切困难进军,把滩涂沼泽变成肥沃的田地,以解决粮食问题。没有地方住,就自己搭窝棚;没有农具,就自己动手做。当年年底,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耀邦专程去看望垦荒队员们。他看到青年们一双双满是血泡的手,非常感动,用竹枝夹着棉花,写下了“共青社”三个大字。后来,这个叫共青社的地方,成为一个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的现代化城市——共青城。几十年过去了,城市规模在扩大,人口在增加,但是“共青”二字没有变,因为它昭示着建国初期那一代建设者的精神气质。

江西共青城的诞生,只是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的一个。在近30年的时光中,尽管政治气候波诡云谲,但人们的脚步并未迟缓,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探索并未终止。

接力棒在传递。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拉开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改革的大幕。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又一位伟人,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遥想五四时期,他就在勤工俭学的法国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1923年开始,他带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了救国救民的职业革命家生涯。60多年后,他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如椽大笔,描画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在江苏省南部,有一个小村庄,因为改革开放,它成为“天下第一村”,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缩影。伴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华西村积极把握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一个机遇。1985年,尝试农民入股的村办企业,后发展为华西集团;1999年,华西集团以上市的方式倒逼企业完善产业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2012年开始,村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型……正如村党支部书记吴协恩所说:“华西村能有今天,靠了改革开放;华西村走向明天,更加离不开改革开放。华西村改革开放的40年,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40年……”这个2010年人均收入就超过8万元的村庄,真正实现了当初发展村办企业、大力搞多种经营的初心——让老百姓过上诗意的好日子。

而这,也正是一代代执政者的初心。

接力棒在传递。

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富起来”的路标已经在身后,“强起来”的指示牌鲜红醒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入手,制定实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新时代统筹推进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伟人的治国方略,将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初心,近百年来一直没有改变。

接力棒将一代代传递下去……


毛赟美

中央团校轮训部副主任、

中央团校共青团改革与工作创新课程组成员。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