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总部经济驱动城市在竞争中突围

发布时间:2020-12-04 17:08:02|来源:中国周刊|作者:王雪铭 杨未宏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06.jpg


编者按:总部经济风暴曾经在2003年至2004年的首都北京始发,席卷到全国各地。而今,总部经济在北京中关村、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张庄新区,深圳南山硅谷……这些成功的“中国版本”的带动下,已经成为拉动东方巨龙突入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总部企业热情高涨,折射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变迁,以及未来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



作为国际分工的高端环节,总部经济是一种强带动、强辐射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一旦形成,就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带来诸多外溢效应,比如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


影响深远


总部经济作为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聚集经济的产物,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城市在世界经济版图的次序变化。


总部经济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京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又有自贸试验片区的城市。2003年,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设立北亚地区总部,这一年被视为中国“总部经济元年”。此后的十余年间,从优惠政策的密集出台,到总部聚集区的倾力打造,北京一直都在为吸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而努力。


北京建立了总部经济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总部企业协会,培育发展了一批总部经济聚集区。


近期,北京又修订完善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新政策重点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并增设研发设计中心、运营销售中心与财务结算中心等功能。北京鼓励总部企业增资本、扩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北京市在资金奖励、人才引进、服务保证等方面推出了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受益面更宽的举措。


北京总部企业多集中在金融、研发、管理、信息、营销等领域和环节,呈现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辐射力更宽、国际化程度更高、产业更加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特征,高端化趋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总部企业是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全市3961家总部企业实现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7%。分析指出,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北京经济特别是总部经济发展仍然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颖津表示,最新一轮总部政策修订已经进入尾声,首次实现了总部企业资金支持和高管高端人员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配套支持多项政策集成。新政策经过市政府审议后将很快发布实施,在促进北京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战略深入推进,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有利于城市资产增值、人才聚集、消费带动、品牌提升、就业扩大、税收增长,而且有利于企业提升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获取优质服务。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看,总部经济还有利于发挥高梯度区域的辐射带动力,促进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跃升。


全国各地城市在持续“加码”总部经济发展,陆续出台招引奖励重磅新政,力求引入更多总部企业、项目,助力城市高速发展。


三足鼎立


一座城市吸引总部企业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聚集的密度、营商环境和国际化水平。

——总部经济理论专家、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


第一轮的总部企业争夺战发生在本世纪初的北上广深。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18.png

早在2004年,广东省就出台了《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


作为国内总部经济理论的发源地,北京2003年被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达24家。2004年,北京就把发展总部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北京及时推出了促总部发展的新3年计划——北京创新型总部经济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数据显示,北京总部企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所有企业的70%,实现利润占全市所有企业的90%。北京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继续引领全球,连续8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广东和深圳在总部经济的政策扶持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不仅愿意为总部企业拿出真金白银,还鼓励企业申请总部用地,同时愿意为企业高管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住房、人才申报、出入境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早在2004年,广东省就出台了《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日前,广东省商务厅正对《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型企业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修订,并再度对外征求意见。


2008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将发展目标瞄向全球头部企业。2017年,发布了《深圳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从落户、贡献、租购房补助等多方面,对总部企业发展予以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拥有379家上市公司总部,数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排名前列。此外,全国有30%以上的创投企业总部设在深圳。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22.png


早在2002年,上海就出台了全国首个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的政策。2019年7月,市政府相继发布了《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规〔2019〕30号)、《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的通知》(沪府规〔2019〕30号)两份文件,连同2018年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制定出台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构成了上海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发展的政策体系。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达735家,外资研发中心468家,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浦东为例,浦东新区在推进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不断完善总部运营环境,从总部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创新举措。2005年出台了“外汇九条”和“质检十四条”、2007年开展上海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中心试点、2011年出台《关于推动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联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出入境管理部门进一步推出14项服务总部基地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外汇管理、进出口通关和商检、总部经营范围、管理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不断为总部企业运营发展解决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在2012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总部经济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为总部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建立了跨部门对口联系人的联动协调机制,目前已形成了100多条服务总部经济的便利措施,以便新区总部企业进一步发挥总部功能,提升跨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


借助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位于浦东金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走通了国内离岸贸易结算业务的第一单,推动了离岸贸易在浦东的先行先试。今年四月,沃尔沃建筑设备首次对外宣布,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新加坡搬往上海。本刊记者发现,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不断提升,管理范围从最初的长三角逐步扩展至中国区、大中华区、亚洲、亚太区乃至全球。


今年,上海浦东发布了《推进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该措施共计16条。包括:支持亚太总部、全球总部落户浦东。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优秀人才落户提供绿色通道。推荐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籍顶尖人才、特殊技能人才及知名人士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总而言之,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供金牌“店小二”服务。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28.png


截至今年四月份,落户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累计达340家,占上海全市近一半。今年浦东上半年实到外资依然保持上涨势态,达55.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占全市46%;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家,累计346家,占全市46.1%。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分别以京、沪、粤为龙头的“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吸引地区总部的态势。2019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共有129家上榜公司,上榜公司总部在北京的有56家公司,占总数的43.4%,其次,总部在广东省的共有13家企业,深圳占7家,数量超广东省一半。


群雄纷争


头部城市会对其他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发展力强盛的头部城市垄断前端资源,形成一种强者愈强的闭环。


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内众多城市对“总部经济”越来越重视,南京着眼于增量,2019-2020年要新增100家总部;成都的目标是到2022年拥有400家企业总部,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广州;中山2024年总部企业的目标将突破1000家。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34.jpg


成都市对新引进注册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一年内认定为成都市总部企业的,根据到位实收资本情况最高给予5000万元开办支持;对于首次被评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领军企业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最高给予2000万元领军支持。


2018年,广州市印发实施了《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对于新引进的总部企业,根据产业分类、经济贡献情况、落户年限、注册资本等不同情况,自认定年度起,可连续3年每年给予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奖励。


今年太原市发布外来投资财政奖补政策,其中涉及总部经济的部分包括:在太原市设立企业总部,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总部,并对太原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其他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总部,年纳税额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37.jpg


去年,河南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的暂行规定》。根据《规定》,经认定的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将获得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


为了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无锡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每年新引进、培育总部企业不少于5家,到2025年,全市总部企业不少于8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总部企业不少于20家,超500亿元不少于10家,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城市。


武汉市除了给予总部落户现金奖励外,更是在土地支持方面祭出“王炸”。《武汉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提到,总部企业申请独立建筑物用地的,可按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土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出让起始价。


……


城市攻势猛烈,总部企业争夺战事正酣。


分身有术


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一二线城市争着占领价值链高端,三四五线城市则只能分羹到价值链低端的制造基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


在各种补贴的刺激下,企业逐渐心甘情愿的将总部的“定义权”让渡给了政府,曾经高高在上的企业总部正在急速膨胀。


总部认定的标准开始被放宽,京沪这样头部城市已经明确官宣。


上海的《总部30条》从3个方面放宽了跨国公司总部的认定:一是将地区总部母公司总资产要求放宽至2亿美元,将总部型机构母公司总资产要求放宽至1亿美元;二是取消母公司实缴注册资本和管理企业数量要求;三是取消地区总部须为独资企业的限制。


北京也在文件中明确表示:适当放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鼓励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


从流程上看,各地企业的总部认定,由企业填报申请,城市根据标准分门别类,其主要硬件指标是产值、财政贡献等,但在一些城市,“独角兽”、500强、央企等公司的分支机构是可以直接被认定为总部的。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总部,近年间,区域总部、省级总部、城市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丝路总部等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同时,由于各个城市单独制定本市总部标准,导致不同城市间的“总部”含金量并不相同。


今年,浙江省发改委印发了《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认定标准仅为净资产、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和分支机构三项,不以纳税额、注册资金等为依据。”同时,“根据总部类型(企业型总部、机构型总部)和性质(存量性总部、增量性总部)两个维度将总部划分为四类,并设置不同的认定标准。”


在武汉,制造企业要认定为总部企业,需要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上年度纳入武汉统一核算的营业收入不低于20亿元、地方财政贡献不低于30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01204165842.jpg


武汉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在2017年率先提出“第二总部”,并在全国率先打造第二总部高地。政府服务加速、营商环境优化、生活成本相对低等比较优势吸引更多企业来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据官方数字披露,从提出“第二总部”经济战略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光谷就新增超过70家互联网企业。光谷现在聚集了小米、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摩拜单车、滴滴、字节跳动等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如今,武汉的产业结构正悄然改变,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风起云涌。武汉光谷,正在成为我国互联网“第二总部”密集扎堆地区。


在深圳,由原注册地新迁入的企业认定总部,要求上年度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并与深圳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承诺在本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迁入次年纳入本市统计核算的产值规模(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且在本市形成的地方财力不低于6000万元。


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则认为,争夺总部企业拼的并不是一次性的补贴,而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产业生态


吸引总部企业是市场需求和规划愿望的结合,大家可以去参与总部企业的竞争,但是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注意差别化决策,特别是要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胡汉辉教授


不难理解城市对于“总部”的渴求,但是也有人担心,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引来的可能只是“二总部”或“功能型总部”,是否会让巨额补贴打了水漂,或助长了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


在吸纳“第二总部”的过程中,武汉光谷极力避免“游牧型企业”。为此,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划定了3个条件:性质上必须是独立法人,子公司可以,分公司不行;要承担总部职能,比如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公司在武汉的员工规模,仅次于甚至高于总部。


业内专家指出,区域推进总部经济必须具备五个基本条件,雄厚的教育科研基础与人力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的信息集散与异地沟通渠道;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和文化氛围;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即一个区域建设总部基地,形成总部经济,必须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体制和人文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经济总量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和人口发展等因素的驱动下,集聚区模式会由单一的大型CBD(中央商务区)模式,向多极化、分散化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扩展成若干个微型CBD,即总部经济集聚区。


通过研究国外总部经济聚集区发展经验,了解到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政府规划引导对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要注重特色和定位。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总部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各地方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不能盲目竞争招商引资,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政府在改革模式下要发挥其宏观调控重要作用,完善区域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同时,政府主导下的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应该考虑企业实际需要,避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与企业需求相矛盾情况,导致资源浪费。


面对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了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和开拓一条“新时代总部经济之路”。




111.jpg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孙远进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