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景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及消费理念,贯穿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区各品类细分领域,智能家电及家居、美妆及日化用品、体育用品等展品,呼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进博会已成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巨大市场的新窗口、紧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新纽带。在今年的进博会以“低碳发展,绿色复苏”为主题,进一步拓展了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绿色合作。通过进博会这一全球经贸交流合作平台,中国的“双碳”机遇将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机构通过进博会参与中国的绿色发展。在引入新技术、新产品为中国的低碳转型带来助力的同时,不断扩大的绿色消费市场,也将带动海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进而影响绿色标准和规则的制订,为“双循环”发展带来强大的绿色动能。
不少参展企业认为,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打造发展的“绿色标杆”
最新款氢能源超级赛车、用废料回收打造的展台、零碳工厂及零碳园区的实践案例……在本届进博会一个个技术创新、拥抱低碳生活的展品在“四叶草”里呈现,这些技术和产品聚焦绿色能源、建筑节能、环境治理等方面,服务模式涉及传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电力、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新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前沿技术和可持续解决方案。还有多个展区新增了节能环保专区,一些参展企业展示了前沿的“双碳”技术和理念,带来了“零碳”新品。
绿色低碳的技术和产品不仅应用于能源、交通等生产经营领域,还体现在各行各业中,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吃得有机、用得健康、买得绿色,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而这背后是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
除了新的科技成果外,众多参展商带来了企业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前沿技术和减碳核算方案,展示自身低碳发展的成果。德国莱茵TÜV集团带来了全球首发的“碳排放智能仿真运算模型”,通过建模、碳排放计算,最终推演出产品优化方案,为企业提供可视化的碳排放精算系统,帮助企业挖掘研发设计中潜在的碳排放问题,从源头提升产品的环保性及其他性能表现。
除了参展企业呈现的低碳发展外,本届进博会的场馆也践行了节能理念。有媒体报道,位于进博会核心区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由华电福新与联美控股共同投资运营,采用了全球最先进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该系统利用天然气发电,执行“以冷热定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模式。
作为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进博会通过系列举措,积极开展国际零碳与绿色合作,努力打造发展的“绿色标杆”。
低碳催生发展新机遇
近日,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文件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据初步估算,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至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平均算来,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投资3.75万亿至7.5万亿元,这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如此规模的“绿色”投资,无疑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景
从提出“双碳”目标到推出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推动绿色转型的步伐正在不断提速。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遇吸引了全球企业的关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595亿元,同比增长19.6%。
《海外企业看中国2021》报告显示,中国“双碳”目标实施带来的新业务机遇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许多企业认识到,中国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正随着绿色转型的推进不断提升,绿色低碳消费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其中不少企业已采取行动,一方面提速中国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计划为中国市场提供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
跨国企业们从中国作出的“双碳”承诺和绿色发展实践中,敏锐捕捉到的中国市场蕴藏的新商机,并即刻化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行动。目前,诸多海外参展商已纷纷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愿景,并将通过行动积极支持进博会碳中和倡议。
不少跨国企业看到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定决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希望通过进博会找到合作伙伴,携手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中国的‘双碳’目标展现了大国担当,也为能源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双碳’目标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我们需要更广泛的‘朋友圈’。依托能源管理和数字化领域的能力,我们有信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
做出“双碳”战略决断,对中国而言,既有全球气候治理和环保因素,也有能源换道升级的考虑,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双碳’战略将开辟绿色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新赛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张玉卓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企业既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主体,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变革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沃尔沃展台
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的中山市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认为:“今年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的核心是技术的转型和升级。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均已经以此为纽带加大了在碳减排、生态治理、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力度,力促引领行业按时实现双碳目标。”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依赖的还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创新的竞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从技术创新、从理念创新、从机制上创新,把各种资源消耗减少到极致,这样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企业要尽到社会责任,不单是纯粹的碳减排,还得要披露自己的碳排放信息。”中国节能协会监事、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表示,“双碳”目标提出后,企业应当有转型意识,在摸清碳排放信息的同时,发展培育低碳技术、建立全供应链的碳中和管理体系,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
在本届进博会上,伊利集团副总裁赵昕表示,要做减碳首先得做一个清晰的碳排查,制定符合自身的碳路径图。要清楚自己在行业中、在整个产业中,企业的整体碳量情况,同时要跟全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升级,建立起生态圈。
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创新者必将脱颖而出。我国企业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推动低碳时代的产业价值链重构,以更低的资源、环境消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献力。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景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