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黄骅港:绿色煤港嬗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6 16:03:44|作者:潘彦羽 游洋

185943f85552fbccb165da42a015add.jpg


沧州黄骅港


“冬春一片白茫茫,夏天到处黄菜秧,远望不见一棵树,秋风咸土满天扬”。30多年前的黄骅港由于盐碱地寸草不生,绿化成本大,草木成活率低,修修补补的种植往往是年年种年年死,难以成林,一眼望去尽是荒凉。这里曾是典型的“苦海沿边”,烂泥海滩,荒凉偏僻,交通闭塞,可就是在这样一片盐碱滩上,奇迹般地“长”出了如今的“新港城”。


绿色嬗变


1986年8月,黄骅港港口建成投入运营,主要出口的商品是烟煤、石油焦和焦炭,进口商品包括铁矿、焦煤、锌矿、锰矿、烟煤和海水淡化设备等。由于煤炭港口存在起尘机理复杂、起尘环节多且分散的特点,再加上北方冬季洒水受限等诸多行业治污难题,当时的煤尘漫天、污水横流。几十年过去了,黄骅港人填海造地、挖沙造港,更换种植土、抬高地面、控制返碱、选择抗盐碱植物……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传统煤港摇身一变,成为花园式的智能港口。


如今的黄骅港煤炭港区旧貌换新颜,滨海湿地生态景观区、乔灌草结合临海立体绿色景观带、防风抑尘林带、有机果园和苗蔬基地等170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在黄骅港人的手里腾空而起,实现了港区水域及绿化覆盖率31.3%的绿化奇迹,真正形成了“港在海中建,人在画中行”的优美画卷。这里湖水清澈,花木环绕,鱼儿戏水,飞鸟翔集,绿化带色彩斑斓,林荫道蜿蜒逶迤,景观广场错落有致,红墙、绿水相互映照,一步一景、处处是景。人们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长,黄骅港俨然已经成为渤海湾上的一颗明珠。


f2460d282384b0e8fe8ba14dbf5d424.jpg


近年来,黄骅港破解“一煤独大”格局,完善码头建设,拓展货种货源渠道,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逐渐由单一煤炭港转型为综合港口。2022年非煤货物吞吐量10230.12万吨,同比增长17.83%,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今年以来,黄骅港非煤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月8日,已完成非煤吞吐量1125万吨,集装箱11万标箱,这是黄骅港由单一煤炭港转型升级为综合大港的重要成果,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发展过程中实现新跨越。


黄骅港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发挥了能源保供“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摄图网_500516349_清晨的海浪(企业商用).jpg


渤海清晨的海浪


河北省提出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战略部署,为沧州市确定了“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为努力在沿海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效,沧州市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带产、以产促城、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加速黄骅港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综合大港,着力打造滨海特色样板城市。


技术港


黄骅港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打通雄安新区出海便捷通道,推动港口运输功能向海陆双向辐射、多式联运集成、区域协同发展枢纽港转变。深化与上海港、宁波港对接,努力开辟更多集装箱和外贸直航航线,完善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实施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和曲港、邯港等重大交通项目。特别是黄骅港集疏运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沧港铁路和朔黄铁路、邯黄铁路连接贯通,共同组成煤炭、铁矿石、铝矾土、有色矿等大宗散货到鲁北、冀中南、山西、陕北、内蒙古等地的高效低成本物流通道,实现港口货物“公转铁”“散改集”,强化海铁联运,完善港口功能,成为助推港口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一旦有了突破口,科技创新的能量就会迸发出来。皮带机洗带装置、堆料机臂架洒水技术、煤粉制饼工艺、现场清扫自动化……一系列科技环保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近年来,黄骅港以基础设施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港口码头结构布局,重点推进投资507亿元的集装箱、LNG、油品、汽车滚装等22个专业码头和系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了港口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智慧港


科技兴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黄骅港深度融合应用。黄骅港有重点地推进智慧码头、智慧航道、智慧物流建设,逐步形成了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和满足港口运输服务需求。


在打牢港口基础作业工艺的基础上,黄骅港通过搭建港内大数据平台、网上业务大厅、智慧生产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港口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有效提升了港口装卸质量和效率,为黄骅港综合大港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4月,黄骅港务公司首次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试验成功,标志着黄骅港在煤港智能装船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黄骅港为中国散货港口甚至是全球散货港口智能化建设输出了“智能港口方案”,填补了世界散货港口自动化装船作业的技术空白。


平安港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黄骅港的重点工作。黄骅港加快推进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健全了港口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了危险货物运输全程动态跟踪管理,推进了港口应急力量协同共享,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微信截图_20230316155949.png


渤海海岸风光


黄骅港深化津冀港口协同发展,促进津冀港口合理分工,共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环渤海世界级港口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根据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港口泊位,共建共用内陆无水港;增强港口辐射带动作用;持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了港口对外开放水平。


绿色港


黄骅港把坚持绿色港口建设作为港口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强化港口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攻坚。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大宗散货作业清洁化水平;推行清洁低碳用能体系,港口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已建码头岸电设施改造,新建码头工程同步设计、建设岸基供电设施,提高岸电使用效率;完善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之间收集、接收、转运、处置的衔接和协作。


日前,黄骅港煤炭港区19个已投产泊位全部完成岸电安装,标志着港区提前完成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率先在国内实现码头高压、低压岸电综合布局全覆盖。


黄骅港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建立健全各项环保机制,积极打造“绿色港口”。港口通过堆场防风网、压舱水回收、干雾除尘、翻车机洒水改造等环保项目,实现了煤炭装卸全过程抑尘,并运用多种手段治理含煤污水,建立起覆盖全港区的生态治理体系。


渤海湾西岸穹顶处,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海风阵阵。来自晋北的运煤专列陆续抵达港口,长长的车厢被定位车牵引至入港第一站:翻车机房。


巨大的“O”形转子四翻式翻车机张开怀抱,一次“抱”住4节车厢翻转,20秒便可将车厢带车轨整体翻转160度左右。随着煤炭倾泻而下进入地下料仓,翻车机两侧喷出细密水雾,迅速抑制翻腾欲起的煤尘。仅仅数秒,320吨细煤便卸载完毕,而作业区外依旧清洁如初。


“车厢一翻转,煤尘飞上天。”以前,翻车机房是煤炭港口的“污染大户”。如今,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本应飘扬的煤尘被微米级的细密水雾包裹,有效抑制了污染的产生。这里的机房一共有4台大型翻车机,平均每台每小时卸煤约8000吨,一年可卸1亿多吨,翻车机房始终保持洁净。


作为煤炭大港,扬尘污染是困扰港口发展的根本性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黄骅港有自己的办法:依托智能化,打造全流程抑尘系统。


翻车机底层精准洒水、皮带智能清洗、曲线溜槽及新式裙板密封、堆场智能补水……“煤炭抵达港区后的翻、堆、取、装等每一个工序,我们都进行了革新,通过环保科技的应用,解决了煤炭港区粉尘治理的难题。”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保障中心经理怀全介绍,煤炭港区共设置了17处环境监测点,粉尘监测数据一分钟一更新,结果显示港区内外数值相差无几。


海岸花园


煤炭大港要变“绿”,除了要治理好煤尘污染,还要做好节水文章。


黄骅港地处盐碱滩,淡水资源极其宝贵。“煤炭港区每年生产用淡水370多万立方米,环保要求提升后,淡水使用量一度增长。”怀全说,“为了化解淡水难题,我们规划了‘两湖三湿地’,向大海、天空和科技要淡水。”


提取“压舱水”。来自南方的货轮,需携带大量淡水压舱。以往船舶到港后需排空压舱水后才能作业。为利用好压舱水,港口制作了专门的管道,对部分货轮出水口进行改造,与货轮出水口连接,提取“压舱水”,通过提取“压舱水”每年可回收淡水110万立方米至150万立方米。


处理“煤污水”。港口煤炭抑尘产生大量煤污水,黄骅港智能除尘装置等产生的煤污水,被引入3个污水处理站,每年可处理205万余立方米。处理后不仅可得清水,还可将沉淀下来的煤泥加工成煤饼出售,每年创收900多万元。


收集“天上水”。每到雨季,港口汇集地表径流,通过泵站输入湿地,防止了落入港区的雨水直接排海造成污染,每年可承接利用雨水40余万立方米。黄骅港还把原有的建筑垃圾场、空闲荒地,改造成了“两湖三湿地”,用于过滤存储压舱水、净化的煤污水、承接“天上的水”。


用于过滤、储存压舱水、净化煤污水和雨水的“两湖三湿地”由原有垃圾场、空闲荒地改造而成,相互连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这些水都将逐步回用到生产中,每年可减少淡水使用成本1900余万元。


如今,沿着这片蓝色的海域,项目建设已呈“燎原之势”:总投资400多亿元的“大”项目,如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煤港区码头群,总投资166亿元的新海化工安全环保品质升级,成为这里的“顶梁柱”;总投资42亿元的泰恒特钢铬铁合金、总投资21.5亿元的神华机车检修基地、总投资5亿元的华鹰先进电机、无人机等富有科技元素的优质项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曾经的煤港乱,变成了如今的港区美。“两湖三湿地”内,充足可循环的淡水,滋润着港区绿树红花,更引来了鱼儿游、鸟儿飞,将灰头土脸的港口变成了一座鸟语花香的“海岸花园”。


为了让这座“海岸花园”成为黄骅港的一张绿色名片,黄骅市、渤海新区还组建了智能科创团队,将煤尘防治可行技术等绿色发明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操作,实现了码头岸电全覆盖,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汗水加上创新,“煤”港变成“美”港。


去年8月,黄骅港煤炭港区被中国港口协会评为“五星级绿色港口”,成为全国唯一入选五星级的专业化干散货类港口。


黄骅港还以“零碳港口”为目标,大力推进‘零碳、无废、生态’港口建设。煤炭港区还全力推进岸电项目建设,实现码头泊位全覆盖;引入专业化单位,合作开发光伏发电、“绿港氢城”项目,着力提升新能源在煤港的应用水平。目前,黄骅港煤炭港区已成为国内首家AAA级煤炭港口工业旅游景区。


摄图网_502425238_海滨之冬(企业商用).jpg


冬季的渤海湿地

责任编辑:游洋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