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封面报道 > 

努力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界首样本

发布时间:2023-05-15 17:11:47|作者:王雪铭 魏强

界首市+朱晓峰+科技创新9.JPG

界首市某公司生产车间


近年来,界首市克服先天不利条件,坚持“产业兴城、工业强市”战略,打造再生铅、再生铝、再生塑料循环特色产业三大板块,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界首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获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市)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之一,成为安徽省文明城市、省森林城市,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界首现象”也成为了安徽乃至中西部县域经济逆势崛起的“样本”之一。


工业强市 产业兴城 产业转型的新样板


十年前,界首市还是一个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的“贫困县”。近些年,界首把工业强市、产业兴城放在第一位,牢牢牵住主攻工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服务及大健康等“四新一大”主导产业,重点建设高端化特色园区、打造优势产业链,谋划建设科创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了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界首市+朱晓峰+科技创新11.JPG

界首市+朱晓峰+科技创新1.JPG

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某企业生产车间



“十三五”以来,界首市抢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的机遇,坚持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园区向专业化转型、服务向高效化转型,以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为中心,加大产业培育,充分发挥龙头牵引作用,产业加速集聚,转型动力持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产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推进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6年跻身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5年入围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


2021年,界首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用五年时间实现工业产值、增加值“两个翻番”,迈进以“千亿产业”“千亿园区”为主要内涵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千亿时代”,建成长三角产业转移优选地、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当前,界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比阜阳22.3%,增速及总量占比均居阜阳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阜阳市总量的30.7%,位居全省前列。


界首市克服不利条件,已然蝶变为“大产业”集聚、“大平台”引领、“大服务”护航的产业转型的“新样板”。


双创高地 产业新城 全域科技的创新路


界首市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全域创新理念为引领,坚持开放+创新路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中的新路子,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中国创新百强县”榜单中,界首市以全国第71位、安徽省第4位的排序跻身其中。依靠全域式科技创新,界首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新发展道路,成为现象级科技创新城市之一。



1W9A1400.JPG


1W9A1402.JPG

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一角



界首市地处皖西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内陆县(市),科技创新没有良好的条件,概括地讲是“四缺”: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


界首市缺地少矿,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为了谋生,20世纪70至80年代,界首人成群结队外出打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本钱少,不少人只能当“货郎”,走街串巷捡废品。但正是这支吃苦受累又不体面的“货郎”大军,成为当今界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力量。


经年累月地外出“淘货”,界首人逐渐发现,将塑料、废旧金属等经过简单加工,价格就能翻倍。慢慢地,界首掀起回收及简单再加工废品的风潮。经过多年发展,铅资源综合利用、铝资源综合利用和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界首的三大支柱产业。


以前,界首市铅循环利用产业呈现分散无序的特点,企业分布散、缺乏龙头、产业链条不完整。2014年以来,界首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子,按照“收购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运营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思路,将原来分散无序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培育发展成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新兴支柱产业。


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已形成从废旧电瓶回收、冶炼、精深加工到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统计显示,界首年回收加工废旧蓄电池120万吨、加工蓄电池极板8500万套、电池6000万只,分别约合全国的1/3、1/4和1/5,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


在界首光武镇多家塑料加工公司,废旧塑料瓶经过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长丝短纤,生成各色布料。如今的光武镇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集散地,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再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供应中心。这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废旧塑料分拣、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压延产品的再生塑料产业链条。


界首积极探索从资源产品到高端产品的转变,建成了国家火炬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已完成汽车用改性塑料、双降解地膜、HDPE大型管材等改性塑料产品研发,建成了华东重要的再生化纤生产基地和新型材料加工基地。


通过高值化发展,界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买原料、卖原料的低端发展方式,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进来废铝,出去铝型材、彩铝板;进来废塑料,出去短纤、长纤等,产业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界首市东锦化纤有限公司是界首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再生短纤和长丝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的新型废旧塑料瓶经过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长丝短纤,生成各色布料,演绎出“两个矿泉水瓶就是一件T恤衫”的奇迹。


1W9A1456.JPG

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新型废旧塑料瓶经过粉碎、溶解等工序,抽出长丝短纤,生成各色布料,演绎出“两个矿泉水瓶就是一件T恤衫”的奇迹。图为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的展厅。


在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的展厅里,总经理马晓飞指着一款服装向大家介绍:“这款功能性仿鹅绒高保暖絮片采用的是新型材料,是我们与东华大学团队共同开发的,保暖性能十分优越,成为北京冬奥会上供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使用的保暖服制作材料,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也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负责人荣小瑛介绍,吉祥三宝原是一家从事家用纺织品生产销售的传统企业,2012年后,和很多传统纺织企业一样,发展遇到瓶颈。改变出现在2017年,将科技创新视为突破发展瓶颈唯一出路的“吉祥三宝”,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达成了新材料方向的产学研合作,并于同年8月设立院士工作站。目前,该公司拥有专利89项、安徽省名牌产品2个,制定行业标准1项,“吉祥三宝”商标也已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接引科技之花”的路子越走越宽。近年来,“吉祥三宝”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组建了超过60人的专业研发和设计团队;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合肥建立异地研发中心,对接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利用优质创新资源,积极探索联合技术攻关、异地孵化、订单式研发等合作创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灵魂是创新。我们打造了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体系平台,政府给我们1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建设与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持续不断,做到了‘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这些成果和技术让我们在纺织行业领域保持最前沿,企业实现了向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转型发展,年营收超过两亿元。”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生产负责人荣小瑛说。


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等国家项目,实施了安徽省“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共11项。该公司的异地技改一期项目,也有望于今年底全面投产。


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只是界首市依靠科技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界首市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市委即科创委、城市即科创城,界首即高新区”这一口号在界首市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1W9A1468.JPG

安徽三宝高科纺织公司实施了安徽省“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共11项,图为该公司的异地技改一期项目。


1W9A1517.JPG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再生铅行业的龙头企业,是界首市依托循环经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该公司充分重视科技力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更新换代,推动资源循环高端化、高值化利用,带动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多家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资源再生产业集群。



“只要真正创新创业,不管你是否成功,我们都支持。不管你创新创业成功了以后留不留在界首,我们照样支持。”界首市委书记祁畅说。


目前,界首市获批了87家阜阳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获批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五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名单。


界首市还累计组建了8家院士工作站,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率先在长三角、大湾区核心区设立离岸科创中心,建设60余个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


科技创新让界首工业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在界首‘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局面已然形成。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的“先行者”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自2018年界首成功创建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特色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来,界首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号召,坚持循环经济“创新、环保、规模、规范”的理念,围绕打造全国重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绿色发展的品牌越擦越亮。通过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界首市绿色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逐渐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风险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循环经济“界首模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和旗帜。


提高产业集聚度。界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目前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界首田营科技园形成了废旧电池拆解、铅冶炼及合金生产、电瓶壳粉碎再造、电池生产及废酸、碱渣、余热再利用的闭合式产业循环,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企业之间形成了融合共栖式链条;界首西城产业园形成了废铝材熔炼、铝锭、铝板、铝型材、铝铸件、铝彩膜、泡沫铝的产业链条,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光武产业园形成了废旧塑料分拣、清洗、造粒、改性塑料、注塑制品、压延产品、无纺布、化纤丝和纺织的产业链条,特别是化纤和改造塑料行业,随着科技进步,将创造无限的产业发展空间。这三大产业板块均形成了以清洁生产为特点的企业内部自循环、以上下游协调配套为特点的园区中循环和以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特点的社会大循环。其中,田营科技园是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园区已建成“回收+处置+产品化”的闭合式产业链条,目前田营科技园拥有再生铅规上企业近30家,包含上市公司4家。在园区发展过程中,界首市通过培育本土企业、引进知名企业,推动兼并重组的方式,聚集了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安徽华鑫铅业集团、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等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再生铅行业标准,自主开发了多台套国家领先的环保工艺设备。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再生铅行业的龙头企业,是界首市依托循环经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该公司充分重视科技力量,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绿色技术更新换代,推动资源循环高端化、高值化利用,带动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多家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资源再生产业集群。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双碳”目标,界首市依托循环经济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动工业领域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目前该市已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8家、绿色设计产品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个;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3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1个;省级绿色工厂10家。绿色工厂要求对企业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界首市鼓励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开发推广绿色产品,推进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系统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推出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基于界首循环经济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中国(界首)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应运而生。该指数将以界首市为样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经济发展、绿色生态、社会民生、创新驱动四大维度,通过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投入、资源再生利用等重点,全方位、系统性地考察界首如何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均衡点,实现城市与自然相互融合、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的产生,将有助于打造界首循环经济示范样本的城市名片,吸引相关产业聚集,为城市品牌发展开辟新的增值路径和增长空间,同时为全国循环经济不断向前推进提供理论积淀和有价值的参考。


界首市坚持不懈地追求有文化的GDP,持之以恒建设有温度的城市,着力打响循环经济全国品牌、工业经济全省品牌,成功创建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17个国家级牌子。


目前,界首市依托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先后获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创造了循环经济“界首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界首样本”。


界首市市长刘永春表示,未来,界首将更加聚焦打造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做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改善,改革开放合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的更大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的更大进展,人民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改善。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