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虹 苏鑫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城市更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城市化阶段,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新增人口住房需求带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表现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伴随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病”开始凸显,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生活品质下降等问题逐步显现。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中心区衰败问题,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复兴”或“城市更新”的概念,其重点在于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调整、整合和更新,提供创新制度并引入金融支持,使城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实现城市的永续利用。
2017年9月,我们城市更新课题组赴英国伦敦考察调研,看到了一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伦敦在城市更新下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伦敦市在18世纪初时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到1939年伦敦市人口已经达到800万,但之后的30年间下降到660 万人。在过去的10年,是伦敦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据伦敦当局数据,2015年伦敦市人口已达860万,创70年来最高纪录。人口增长主要的原因是国际移民的增加。伦敦市长预计,到2050年伦敦市人口将达到1100万人。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虽然旧街道、旧建筑随处可见,但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让我们不禁要去探索城市更新的奥秘和规律。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研究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城市更新政策演变和著名案例,并从制度层面分析了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研究得出很多体会,值得我国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借鉴。
第一,城市更新是永续不断的过程,城市更新实际伴随城市发展的始终。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化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速度和已达到的水平存在着悬殊差距,但世界城镇化过程并非没有一般规律可循。从发展阶段看,城镇化大体经历了“城市化—大城市郊区化(城市空心化)—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的发展过程。但这三个阶段之间并非存在完全清晰的划分界线,城市化、郊区化、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的某一时段可能同时进行。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城市更新呈现如下规律:由拆除重建式的更新到综合改造更新,再到小规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导向,再到多方参与的城市更新;由物质环境更新到注重社会效益的更新,再到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2017 年我们考察伦敦时也感受到城市更新的永续性。站在伦敦桥上向泰晤士河北岸看去,目光所及的塔吊就有25 个之多,泰晤士河北岸是伦敦发展充分成熟的地区,这些塔吊的存在基本都是区域的更新项目建设。我们居住的泰晤士河南岸沿途都是城市更新的建筑,考察的BDP(百殿建筑设计咨询)建筑事务所是在一个酿酒厂的原址上改造成的办公楼,KPF(康沛甫)设计公司办公地也是在一所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建筑。虽然伦敦近年城市更新的速度加快,与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团结一致和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有力的信号,提振市场信心的第二次峰会有关,也与2012 年伦敦成功举办第30届夏季奥运会有关。但千年城市要焕发活力唯有持续不断地更新却是一条永恒的规律。正如BDP规划师所说,“到2030 年,伦敦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城市的文脉,这是更新之后的伦敦仍是伦敦的关键所在”。
第二,成功的城市更新特别注重城市遗产的价值。从形式上看,更新后的城市是新与旧的完美结合。如在伦敦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在街道上新旧建筑的交替显现。英国的古典建筑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城堡到教堂,从酒店到住房,从办公楼到公共建筑,英国建筑因为其风格独特、保存完好而成为人们生活和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建筑是美的表达。在英国人的价值观里建筑、音乐和文学是同等重要的艺术载体。而在传统建筑之间,混杂着许多新式的建筑,或独立成楼,或混成一体。新旧建筑之间,古老的美与现代的美相映成趣,绝大多数是协调完美的(少数也不尽然)。这种新旧结合的表现形式实际是城市更新要彰显城市遗产价值理念的表达。旧有建筑是城市的基因,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充分“尊重”它们才有成功的“更新”。在这样的理念下,城市没有被推平,而是在保护和传承中更新,城市里新旧建筑产生了协调的美。在这种理念下,建筑师的创造力、艺术家的想象力得以获取最大的尊重。
第三,城市更新要平衡政府、投资人、民众三者的需求。政府是城市更新的规划决定者,投资人是主要实施者,民众是重要的受益者,成功的城市更新要形成三者共同参与的机制。如政府要制定因时制宜的法律法规、实施灵活的弹性规划管理、利用财政资金提供多元支持、构建多主体合作的体制机制、执行多种政策优惠的新区制度、采用独特的城市更新管理框架等。在伦敦考察还体会到另类思维的管理理念。例如,用视角走廊管理建筑高度,而不是遵循僵硬的建筑规范;用少建停车场和收取拥堵费的办法解决市中心的交通拥堵,而不是拆房拓宽马路、破坏城市原貌;采取灵活积极的政策支持城市更新,充分发挥社会捐助、公益基金的作用,而不是政府包办;决策采取政府、社区、投资者相互协调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由一方的利益决定,虽然损失了效率,但却可以获得共识和共赢。
第四,城市更新彰显设计的力量。设计是城市更新投资者与社会各方有效沟通的工具,而创意是设计的基础。城市更新一定会对城市的原貌有所改变,这些改变涉及形状、颜色、功能等,这些改变是否成功,要看设计的功力,通过设计来表达城市更新投资者的理念和愿景,再用新的材料和方式予以实现。所以,成功的城市更新无处不显示艺术、创新、创意的贡献。在伦敦,处处可以看到城市更新中体现创意的设计。如河边的座椅一改单调款式,而被设计成彩色波浪形的、扬帆的帆船形的、弯曲手臂形的,与河的流动和游人的向往相互映衬;住宅被设计成全玻璃透明的,在现代建筑材料的装饰下增加了街道的美感;废弃的塑料瓶做成艺术品对外展示,处处提醒人们节能环保的理念;公共建筑的屋顶都是设计成可以观光的,体现城市是属于每一个居民的价值观;路口的建筑多是流线形状的,广告设计几乎是与建筑融为一体而难以分开的,绿色景观如同是自然天成的,难怪人们称伦敦是艺术的天堂。后来我们了解到,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一个典范,得益于创意产业的高度发达。在伦敦,专门设有创意产业局,创意产业为伦敦提供了50 万个工作岗位,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行业,位居第二。没有创新、创意,何来成功的城市更新?发达国家成功的城市更新正是在有效的机制下,激发灵感、跨越障碍、颂扬差异、融合发展、创造财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同西方城市更新走过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的城市更新已然进入了有机更新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物质层面、拆旧建新式的城市更新,发展到承载新内容、重视新传承、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方式的反映新时代要求的城市有机更新。承载新内容体现在,目前中国的城市更新已不再仅是街道或建筑表面的改变,而是紧扣产业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再造城市空间;重视新传承体现在,开始注重历史传承与文脉延续、用文化创意引领更新,再造城市活力;满足新需求体现在,满足城市由扩张型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需求、房地产存量盘活,再造城市价值;采用新方式体现在,投资经营者采用新的融资方式、新的经营模式、新的开发理念改造传统办公区域,再造城市品质。总之,我国的城市更新已进入有机更新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我国城镇化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变到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我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在这一趋势中已经做了有价值的实践。本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研究探索,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秦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研究员。
苏鑫,现为高和资本执行合伙人,曾任SOHO中国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COO),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房地产及建设行业同学会会长、中国城市更新论坛执委会主席。
责任编辑:王灿灿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