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非遗 > 

非遗文化唤醒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0-11-30 16:41:53|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山西区长洲村村民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

  中山黄圃镇横档村村民在表演麒麟舞中的武术动作。

  中山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们在晾晒腊味食品。

  十几条红色的木龙在古老的巷子里飞腾跳跃,时而如潜龙入海,时而如蛟龙盘旋。十一月的岭南,广东中山西区黄氏大宗祠门前,老艺人黄金渐正领着几十名豪放的汉子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舞到兴起,汉子们举罐痛饮,仰天长啸,在漫天的烈酒与真性情中舞出风调雨顺和火红的生活。

  醉龙舞,始于宋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源地就在中山市西区长州村,这是一种融汇武术、南拳、醉拳、杂耍于一体的民间舞蹈。这份文化遗产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后,中山市开始重新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2009年,醉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中山市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把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现在,中山每年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醉龙文化节”,醉龙巡游、历史短剧、长州扒仙艇比赛、“醉龙杯”文艺会演等十几种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构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醉龙文化盛宴。“要用文化赋能,继续将醉龙舞这一瑰宝发扬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的成色,为‘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硬支撑!”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这样寄语醉龙舞。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山市的一张文化品牌。近几年,中山在全市范围开展地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挖掘,将历史悠久、深藏于乡野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等3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整理和申报保护。今年10月,中山市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三乡木偶戏”、小榄民间剪纸、大涌刘家拳等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非遗项目数量增至51项。其中,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崖口飘色、凉茶、醉龙舞、六坊云龙舞等6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圃飘色、赛龙舟习俗、麒麟舞、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市黄圃镇一个乡镇就拥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山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黄圃镇把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打造成了飘色文化节、端午龙舟赛、黄圃腊味美食文化旅游欢乐节,这些节日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文化活动。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黄圃镇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黄圃腊味正创造着新的辉煌。黄圃镇聚集了超过200家的腊味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家,成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形成了得福、泰和、荣业等一批黄圃腊味品牌。荣业食品有限公司更是远赴海外,2018年在韩国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成为中山市首家海外上市的黄圃腊味企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人类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家乡,近现代以来这里名人辈出。这座极具幸福感的岭南城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找到了发展振兴的文化基因和密码。

  (本报记者 赵洪波 撰文/摄影)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