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内 > 

自贸区:开放新高地 省市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1-04-29 15:15:22|来源:中国周刊|作者:蒋召利

640 (13).png


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目前经过六次扩容后我国自贸区数量已经达到21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日臻完善,极大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开放高地,北京和海南等也在酝酿开放政策新突破。3月20日,北京市副市长殷勇、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就本轮新增和扩容的自贸区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如何破解自贸区同质化发展的难题、“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自贸区将肩负哪些新的使命等关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

用好“两区”政策 共享改革开放红


去年9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建设“两区”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北京建设“两区”?殷勇表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我们的政治中心,在北京开展“两区”建设具有很强的宣示作用,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战略,同时北京作为首善之都进行“两区”建设也要进一步引领和示范包括自贸区建设在内的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推进。


为何要在北京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殷勇介绍,随着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从低到高增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不断提升,从目前全球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体是45%,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了75%。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地提升,去年底大概占到了GDP的53%左右,所以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推进,服务业会继续成为经济当中最重要的领域。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外资的准入极大地扩展,现在开放的重点领域已经从过去的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根据2020年版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一共有33条,其中服务业占23条,也就是说70%的负面清单的份额集中在服务业,服务业是未来开放的一个重点。北京在服务业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3%,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近3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全国的1/5以上,所以北京的经济结构引领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五年前,国家在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我们是唯一的试点城市,五年来我们推出了400多项改革开放的举措,其中25项经验案例向全国推广,2020年习近平主席宣布北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北京在服务业开放方面的引领作用。


640 (14).png


现在全国已经有21个自贸试验区,北京建设自贸区,能够为全国自贸区的建设带来什么?殷勇特别提出,北京的自贸区有三大突出的特点。一是要突出科技创新。北京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城市,在《自然》杂志公布的全球科技城市的排名当中,北京过去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我们在科研人员、重点实验室装备、研发占GDP的支出比重、人均专利等科研产出方面都在全国领先。所以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为特征的自贸区能够有效地推动全国自贸区的建设。


二是北京数字经济优势突出,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8%,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的口径公布的,在全国排名第一。我们在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方面都在全国领先。北京建造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能够进一步推动在全国数字经济建设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是服务业是北京的竞争优势产业,在自贸区的建设中我们也进一步突出服务业开放的特征,在国务院公布的政策里面,有一条是在全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施行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政策,凡是符合北京发展定位的,北京市都可以按程序报批后在北京的开放工作当中进行试点。所以我们的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这“两区”在服务业领域是全国最优。


如何建设“两区”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按照行业推进开放的,可以理解成纵向的。自贸区建设是按照区域打造开放集成的高地,是按照横向推进的,北京有“两区”就可以横纵结合,条块结合,这是北京“两区”建设独特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提升北京的营商环境。“两区”建设的思路就是从三个维度推进:一是产业;二是园区;三是要素保障。


在产业维度方面,殷勇进一步提出,当前我们聚焦9个重点领域,包括商务、科技、金融、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数字经济、航空服务、专业服务,这9大领域都已经公布了“两区”建设的方案,并且对社会公布。以其中的一个绿色金融板块为例,我们谋划怎么推进产业的开放。随着“2030”、“2060”碳达峰、碳中和日程的明确,绿色金融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北京围绕10个方面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一是确定一个绿色金融的发展战略。当前我们正在申请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个试验区里就规划了北京绿色金融发展的总体方针。


二是筹建一个绿色金融的国际机构,目前中外资金融机构正在密切沟通对接,打造一个市场化的国际性的碳金融集团,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和全球应对环境变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三是提升绿色交易所。把原来的环境交易所提升为绿色交易所,承接全国自愿减排的碳交易,以及环境资源的各种交易。


四是推动发展绿色债券。北京是全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最大的城市,我们也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级发行中心所在,下一阶段我们要把北京打造成绿色债券发行的中心节点。


五是推动绿色股票市场的发展。北京的新三板跟上交所、深交所一样是全国的三大证券交易场所,我们会积极推动新三板在绿色资本市场当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六是聚集一批绿色发展的基金。北京市最早倡导和践行ESG,围绕着责任投资现在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业态都在向北京聚集。


七是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标准不仅是金融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绿色化的标准。北京各个行业监管部门聚集,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打造中国的标准和跟世界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八是推进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我们服务好G20国际绿色金融的合作机制,在北京落地了中英绿色金融等一系列合作机制。


九是打造绿色金融合作交流的国际平台。目前已经有三大平台包括绿色金融的国际论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将来要进一步提升这些论坛的能级。


十是构造一个绿色金融发展的主承载区,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一起构成北京的“一核两翼”,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底色就是绿色,我们把绿色金融发展作为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


对于园区的维度怎么推进,殷勇指出,北京16个区,加上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7个区,都有“两区”建设的任务,也出台并对社会公布了“两区”建设的方案。四个自贸片区,包括科技创新、国际商务、高端产业、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都出台了针对性的建设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要打造和提升一批“两区”建设当中的特色园区,比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要在“两区”建设中,继续提升在科技创新中的试验田和主承载地的作用。


殷勇介绍说,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为例具体介绍一下怎么在园区的维度打造改革开放的集成高地:


一是我们选择了相当优越的地理位置。比如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就在首都国际机场附近。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在北京大兴机场附近,交通非常便利。中德产业园区谋划了2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中日产业园区初期谋划了1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


二是打造类海外的生产生活环境。高标准的设计,引进外方机构共同管理,配套国际学校、医疗机构、购物中心、相应的住房保障。


三是突出强调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引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快速知识产权维护行政机制,同时还在两个区设立了知识产权的巡回法庭,快速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四是建立了“接诉即办”的服务机制,给入园区的企业送服务包,配备服务管家,服务管家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到。


五是利用好“两区”先行先试的机制,服务解决中德、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在要素保障维度方面,殷勇表示,推进北京“两区”建设重点是围绕知识产权、资本、数据、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就以数据这个要素为例,介绍一下如何谋划和推进的:


一是推动了数据交易。我们打造的大数据交易所,跟其他大数据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采用了包括可用不可见,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手段使得数据的使用权、数据的隐私权、产权等相分离,推动数据能够更好地交易和使用。


二是推进数据的有序跨境流动。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的试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数字海关。


三是不断推进数字经济的准入,推动包括增值电信在内的对内对外的进一步开放,使得数字经济的负面清单变得越来越精简。


四是注重数字经济的安全,探索引入了监管沙箱的机制。在金融科技领域我们率先落地了监管沙箱,包括在自动驾驶领域率先落地自动驾驶的示范区监管沙箱的机制。


五是推进数字贸易的国际合作。我们正在推动数字贸易港项目,就是解决中外企业在面临数字贸易发展当中遇到的障碍,以解决企业的诉求为基点,推动形成国际间的合作机制。


“两区”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殷勇表示,“两区”建设是北京工作的重要抓手,北京市高度重视。目前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北京“两区”建设的两个文件中,一共有251项政策措施,北京已经落地了135项,半年时间占到了54%,这里面有很多是全国首创、首批的政策,像高新技术企业的报备即批准,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私募股权投资份额的转让平台、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的资金池试点等等。“两区”建设半年来,我们新增了1100多个入库的项目,有很多都是标志性引领性项目,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持牌支付机构、首家外资独资的保险资管公司、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的货币经纪公司等等。北京金融法院已经正式挂牌,成为“两区”建设当中标志性的事件,将为我们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热忱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北京投资兴业,用好用足“两区”政策,共享改革开放红利,共创合作互赢的美好未来。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

建设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中心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海南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也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去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海南进入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开放的自贸港时代,海南发展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沈丹阳表示,近三年来,海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全世界投资者投资海南的信心。过去三年,到海南投资发展、新注册成立的市场主体大幅增长。2020年,新设企业增长113.7%、位列中国第一,而其中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一大批符合自贸港产业发展定位的外资落户海南。


一是外资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升”。2018—2020年,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连续快速增长,累计达1510家,占近10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总数(2016家)的74.9%。特别是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后,去年6-12月,共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55家,占当年总数的85%,平均每月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到120家、超过2018年以前一年新设立企业数量。一大批符合海南自贸港发展定位的国际知名企业、教育机构落户海南,比如美国通用电气、特斯拉,英国阿斯利康、必拓,德国欧绿保、默克,法国电力、苏伊士,瑞士霍尔希姆、日本丰田、新加坡淡马锡等知名企业以及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哈罗公学等教育机构,涵盖制造、维修、能源、环保、物流、医药、教育等多个领域。


二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连续三年“翻一番”。2018—202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7.33亿美元、15.1亿美元、3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2.7%、106.1%、100.7%。特别是去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海南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在连续两年翻一番的基础上,再次实现翻一番。过去三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超过海南建省前30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量(96.07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三是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2018—2020年,现代服务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125家、280家、909家,占当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比例由75%提升至90%;实际利用外资占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例由62%提升至87%。


四是全球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来,在海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80个,外资企业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是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覆盖全部G20成员国、除文莱以外的全部RCEP伙伴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65国中近一半的国家。


640.webp.jpg


海南凭什么从吸引外资的小省一跃成为全球企业关注的重要省份?沈丹阳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决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前来海南投资的各国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海南和未来的海南至少能给他们带来“资源更多、商机更多、成本更低、管得更少”的强烈获得感。


“资源更多”。由于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海南越来越成为商品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类企业所需的资源要素的密集聚集地。


“商机更多”。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不仅使各类企业在海南的业务机会、生意机会大为增加,特别是在优先支持、最先落地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等鼓励类产业领域,和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11个重点园区政策优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而且,各国企业立足海南拓展内地市场和周边国家地区市场同样商机满满。


“成本更低”。无论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自贸港特殊税收政策体系方面,还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安排上,都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管得更少”。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数据流动等方面实现自由化便利化,行政审批大为减少、简化或基本取消,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沈丹阳说,按照中央对海南的定位,我们正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3+1”现代产业体系,这里面就蕴含着大量投资机会。


旅游业方面。海南旅游发展的理念是“处处有旅游、行行搞旅游”。我们将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质量优先、全域旅游策略,既大力发展离岛免税购物,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新的旅游吸引物,也注重航天、深海等资源开发,发展邮轮、游艇产业,提升旅游供给质量。


现代服务业方面。“十四五”时期,海南将着力扩大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规模,打造国际冷链物流、专病康养、国际设计岛等发展“蓝海”,力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半。我们将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促进总部企业在贸易便利、投资自由、资金管理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我们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会展业,并借助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展会,打造建设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中心。我们要推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吸引更多就医回流。我们在教育部支持下,率先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院校独资办学,大力推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另外,在保税维修、再制造、设计、航运等方面,也都有很好的支持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医药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方面,充分利用数字领域率先开放等自贸港政策,做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篇文章。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洋浦打造成石化全产业链基地和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上的国际油气生产贸易基地。现代医药方面,利用国家赋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有的政策,加快推进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培育壮大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陆海空”为主的三大未来产业。南繁育种方面,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是全球公认的育种圣地。深海科技方面,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将三亚崖州湾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航天科技方面,建设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充分发挥海域宽广、经纬度等优势,把航天科技转化成航天产业。另外,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食品加工三个优势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方面。海南全岛80%的土地在农村、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海南自贸港与国际主要自贸港最大的区别。我们将利用海南热带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引进和培育特有热带水果、观赏鱼、花卉等新品种,形成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发展橡胶、槟榔、椰子、沉香等热带特色农业产业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