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资本热捧的机器人行业或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中新社安徽芜湖9月14日电 (记者 庞无忌)资本是把双刃剑。在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国机器人行业当中,这句话表现得尤为突出。今年以来,资本热潮再次席卷机器人行业。但对企业来说,这是件喜忧参半的事。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恰佩克颁奖仪式14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专家、企业高管等600余人参会。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表示,据其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共有112起融资,融资金额高达130亿元(人民币,下同),单笔融资平均值达到1.16亿元。这样高的数字,在过去10多年里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以机器人当中的细分市场协作机器人为例,黄河指出,(以今年的融资数据计算,)一级市场一年投入的资金量是其去年市场总体规模的4倍。
国内外科技巨头也纷纷下场。近期,小米发布四足仿生机器人CyberDog、百度发布汽车机器人、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小鹏汽车也推出智能机器马。一时间,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竞逐的重要领域。
事实上,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已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透露,中国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20年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
但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现在机器人行业产品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同质化、缺乏竞争力。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一些核心技术包括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已有一定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
黄河表示,机器人行业本质仍然是制造业,掌握客户需求并且推出成熟的产品需要较长时间,还需要跨越设计、大规模制造、工艺等多重门槛。这些因素使得资本喜欢讲的“名校、专家、高科技”的故事,以及互联网等烧钱竞争的打法,很难在这个行业中“玩转”。
当然,资本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和高端人才。阿童木机器人合伙人、副总经理吴江峰对中新社记者称:“资本进来之后,我们就有钱去挖人了,而且可以从互联网等高薪行业挖人。想要技术有突破,人才最为重要”。
但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指出,资本涌入也有副作用,比如推高行业成本、导致“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灵,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在谈到发展困境时,多位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从业者向中新社记者坦言“挣不到钱”。原因是市场规模就这么大,但企业数量太多。不少企业选择“打价格战”,恶性竞争,如果被迫应战,则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明显缩减。
配天机器人总经理索利洋表示,其实中国机器人行业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速并不是特别快,因为它与国家整体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是一致的。很多行业现在还不太适合推广机器人、机器臂。人手操作越复杂的行业,越难被机器人替代。
未来,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索利洋认为,目前中国每年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大约是在20万台左右,而且市场上已经有了包括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德国库卡)在内的国际品牌,市场规模不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只就够真正养活7-8个国产品牌。而现在活跃的机器人企业就有30多家,更不必提相对低调的小企业。
由于资本持续“输血”,一些目前尚且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也能存活,甚至参与“价格战”。黄河解释说,用巨额融资提供的资金来试错,试产品、试技术、也试商业模式,也许能活到找到市场的一天。
但当资本退潮之后,一场行业大洗牌或难以避免,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将加大。吴江峰表示,非常看好公司现在重点发展的“大日化业务”。但也很有危机感,必须拼命往前跑、搞技术研发,避免被淘汰。(完)
责任编辑:孙远进 校对:海洋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