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圈 > 

农事服务棉花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使用方法和说明

发布时间:2020-02-10 6:56:39

1、从五月底至六月上旬棉株现蕾后每亩缩节胺化控0.5-1.5克(常规品种)开始第一次结合棉蒂果塑形剂使用,间隔7-10天左右每亩1-3克缩节胺第2次使用棉蒂果塑形剂,同上使用第3次。

2、我们在棉花打顶之前使用2-3次棉蒂果塑形技术的目的在于促早发,早显蕾,使中下部果柄缩短,变粗,科学布局棉花蕾铃的空间布局,使棉株上下坐果均匀,提升整体单铃重,棉田田间通透、植株清秀、小叶大蕾丰产效果明显。

3、每年7月上旬初花期开始,棉株有10%-20%花时采用缩节胺(缩节胺用量根据棉田长势使用)化控与蕾花铃(亩用3.5-4.5g)结合使用,兑水喷施,因棉花长势配合缩节胺每隔7-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次。

补充说明:建议采用平喷的方法,均匀喷施于棉花顶端冠层,喷雾器喷头距棉花30厘米,目的是有效弱化了棉花顶尖生长优势,起到增加株高目的。

4、另外针对人工打顶的棉花,也就是非免打顶客户可采用缩节胺结合使用蕾花铃的方式进行封顶化控,目的是加快顶端优势向生殖生长转化,顶端倒三台果枝不再迅猛的向两侧生长,可推迟封行,解决棉株中下午僵瓣桃、霉桃等问题,同时解决营养过剩产生的赘芽丛生等问题,彻底解决新疆棉区“矮,密,早”机采棉栽培模式下无法解决的通透性问题。

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使用结果及效果分析

其结果达到和超越预期目标:

1、使用棉蒂果后棉株果柄缩短明显,植株顶端倒三叶叶面积指数变小了,棉垄株款缩小,使用棉蒂果的棉花顶端叶面积指数明显缩小,一般直径都在8-12厘米,而未使用的棉株上部倒三叶叶面积一般在12-14厘米以上,通透性极差。

2、是叶缺深,叶功能更强,更利于通风透光,而且是越肥大的叶片用完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以后叶缺就越深,叶缺最深可达2厘米以上,光合作用更强,有利于提升中下部有效铃数和单铃重。

3、株高增加了,传统采用人工打顶的棉株只有7-10台果技,而使用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以后的棉株可以增加到12-13台,基本上增加了2-4台,相比高度也增加了10-15厘米,在提升机采棉增产潜力方面作用明显。

4、棉田通风透光,棉田光合作用提升,减少了中下部无效花蕾的发生,一般人工打顶单株现蕾达30-40多个,真正成铃的8-9个,营养浪费严重,使用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以后,通常现蕾二十个以内,成铃至少也在8-10个,明显减少营养浪费。

5、单铃重增加,棉花塑形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中下部有效铃数和单铃重,一般人工打顶的由于无法解决棉田郁闭问题,下部3-5果枝铃重相对中上部棉铃单重明显偏小,使用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以后的棉田上下坐果均匀,单铃重一致性好,伏桃缠身效果突出。

6、抗早衰,人工打顶的棉花个别棉田通常在八月下旬开始出现红叶黄叶,并且脱落、而使用农事服务塑形壮铃免打顶技术的棉花一般在9月5号打脱叶剂之前依然是青技绿叶的,叶功能期至少延长10天。

7、促高产,植株间隙大了,光合作用明显了,无效铃少了,授粉不受影响了;株高增加了,果枝台数也多了,果枝节间缩短了;同样的品种人工打顶果技节间一般在15-20厘米,使用打顶剂以后10-15厘米;通常情况下,人工打顶只有6-8台果技,而使用我们的技术以后可以增加到9-11台,基本上增加了2台以上,相比高度也增加了10-12厘米,更利于采棉机作业。由于拉长了成铃空间,更有利于采棉机作业,提高了采净率,增加了产量效益。

8、增品质,防早衰,叶功能期长了,成熟更加充分,并且全生长期缩节胺总用量可减少三分之一,缩小了对棉花生育机能的威胁,有效提升了棉花农艺和纤维质量。


来源:环球都市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