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对管理会计的最新定义,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专业领域。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828.7万个各类企业法人单位,有96.5万个行政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小微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这些企业和单位的基础核算、管理升级、效益提高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然而,传统会计工作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较多,而对服务单位内部管理考虑不足。粗放式管理、粗放式核算,使得一些企业和单位的会计工作多年来停留在记账、报账层面原地踏步。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发展管理会计。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和应用日益广泛,本土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管理会计已从最初的数量、定额管理逐步向成本、价值和战略管理方向发展,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加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很多企业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来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一些企业已将管理会计理念嵌入经营的相关领域、层次、环节,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实现财务管理和经营业务的深入融合,从而将会计职能从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拓展,从后台部门向业务前端拓展,有效地增强了经营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管理支撑。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对综合型、战略型的国际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加速增长。在管理会计这条路上,如何做到最大价值的驱动力,如何提升财务团队人员水平,是中国企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挑战。而作为选拔兼具管理理念与实践执行力人才的考核体系,CMA认证自进入中国起,便受到了相当多企业的认同与追捧,这其中不乏许多全球知名的公司。
“我们希望并鼓励我们的管理会计人员都能够不断学习,更新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理念。对于想通过学习进入管理会计领域的人员来说,选择很多,效率是关键。CMA认证提供了一个快速接近、了解、体会、学习如何运用财务数据从经济角度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的工具。”IMA全球董事、原康明斯公司集团采购财务总监维吉妮亚·怀特称。
不仅是知识体系本身,CMA认证项目使公司员工长期收益的是关于理念的进步和思路的开阔。众所周知,企业和专业机构的携手合作可以完美实现从理论体系到实践推动的对接。CMA项目本身的高度实操价值,以及国际化理念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展现了管理会计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对CMA认证学习的效果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众多的位列世界五百强的大型国有企业采用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知识体系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纷纷开展了CMA培训班,推进国企财务改革。与此同时,众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对企业管理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会计师将成为他们大量需要管理会计人才。
“一次机缘巧合,让我了解到CMA证书。它把成本分析、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分散的知识点,用系统的理论统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流程和各个环节,比如通过衡量成本控制的效果,研究控制成本会不会给其他方面带来影响,包括品牌、客户关系等。中国现在要进行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管理会计。”浙江国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内审负责人王逸回忆说。
IDP教育集团大中华区财务总监杨黎丽也坦言称: “过去我的工作经历大部分集中在美资企业中,这也让我对美国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我感到CMA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可以100%地运用于企业实践,也是来源于企业实战的理论升华。”
另一位CMA持证者、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王娟认为,CMA的培训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成为一个 “懂格局有情怀的财务人” ,刚过而立之年就成为香港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近年来,她运用在CMA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主动出击、做好业财融合,审时度势精选投融资产品,盘活公司的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集团的现金流,为集团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保健品市场的 “红海” 中实现逆势增长。
每一位CMA持证者,都是一个鲜活的案例,通过深度融合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和本土化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他们正用自己的成长推动着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并辛勤谱写着中国管理会计的新篇章。
2020年5月6日至6月6日,新在职考生报考CMA美国管理会计师认证将享受优惠,在职考生年费5折,CMA认证考试准入费5折,免除首次注册费15美金,共节省255美金。折扣代码为: CHSPRING,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半价报名。
来源:中国教育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