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了漫威宇宙下一阶段的首部电影《蜘蛛侠:英雄远征》在中国上映了短短几天之后就轻松跨入了10亿俱乐部,联想到前不久才刚刚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也拿下了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让人不得不感慨漫威公司的强大。而现象级影片《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国产电影市场就略显低迷,这样强烈的反差不禁令人思索,为什么国产电影竟然没有可以对抗漫威电影的作品?
其实蜘蛛侠这个IP我们并不陌生,索尼公司就曾经拍摄过三部蜘蛛侠系列电影,而当蜘蛛侠这个IP版权回到了漫威手里之后,加入了复仇者联盟的蜘蛛侠人气就更加火爆了。那么漫威是怎么让蜘蛛侠人气更上一层楼的呢?首先,在剧本创作上,通过超级英雄单人电影故事故事的相互串联,在10年中用19部电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宇宙概念。其次,在人物塑造上,漫威宇宙囊括了各式各样的英雄,毒舌但内心温暖的钢铁侠、正直又重情义的美国队长、嘴炮力Max的星爵、单纯可爱的蜘蛛侠等,每一个超级英雄有着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为了对抗破坏地球的黑暗势力结成联盟。单个人物塑造成功都会吸引一部分喜爱他的观众,将这些超级英雄全部集合起来,更是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加持。漫威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成熟的创作模式。
另一方面,包括漫威电影在内的一些好莱坞大片之所以好看,另一大原因则是视觉特效的制作水平非常高。好莱坞电影在特效制作时,会将不同影片段落细化成不同分工,然后由众多不同制作团队来完成各自擅长的部分,这样的分工模式不仅保证了特效制作的质量,还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效率。不仅如此,各大电影公司还会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专门成立了迪士尼研究院,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如FaceDirector技术,可以将一个演员不同的面部表情连续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新表情。研发的机器人也已经可以十分流畅的模仿人类表情,用来拍摄电影中的虚拟人物,《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的纳美族少女就是这样做出来的。正在上映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也尝试了全息投影和无人机两种新技术,让电影画面看起来更新鲜有趣。
好莱坞电影的冲击,让中国电影人已经越来越关注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电影也在探索着如何建立成熟的电影工业化模式。在类型化的创作上,由IP作品《鬼吹灯》改编的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就按照探险类型片的创作思维,完成了剧本创作。在特效制作上,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尝试了好莱坞的特效制作分工模式。在IP的开发上,众多电影都开发了自己的周边衍生产品。而让《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称赞不已的《封神三部曲》,更是在电影工业化的探索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封神三部曲》的导演乌尔善总结了电影工业化的三个方面:类型化的创作、流程化的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
首先在类型化创作上,导演乌尔善之所以会选择“封神”这个题材,是希望《封神三部曲》能够弥补中国缺少“国产神话史诗大片”这个遗憾。为了呈现出商周时期的风貌和文化特质,乌尔善在拍摄前曾带着美术团队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所商周历史、文物博物馆等宫观古迹,基于《封神演义》和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美学元素。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责任编辑:赵洋 校对:杨文博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