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第一个趋势就是世界各国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这次新冠疫情有一个特点,即本国产业链参与国际供需分工体系越深,技术和产业的复杂性越高,链条越长,对于全球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依赖程度越大,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结束后,各个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对安全的考量可能会高于效率的考量,公民的利益可能会大于消费者的利益,安全成为关键的变量。
第二个新趋势是大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可能会倾向于自给自足,小国的供应链可能趋向于本地化和区域化,也就是去全球化产生的趋势即产业的本地化。AI等新科技和产业革命对产业的冲击是分散化,这次新冠疫情又促使自给自足,这三个因素汇合到一起会引起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收缩变短。跨国经济的全球布局形成的产业链过长、价值链过于国际化和供应链过度的积聚,现在出现了断链的风险。
第三个趋势是大国强化对全球科技主导能力。一些大国不断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和实验研究这些公共领域加强管制,一些企业开发实验研究共信和公共技术研究也采取了更多科技的保护主义、投资的保护主义、贸易的保护主义。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全球产业链科技竞争和脱钩的风险。
第四个趋势是制造业的本地化和服务业的全球化深度融合,谈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更多是制造业。而服务业尤其是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全球化趋势发展非常快速,因此来中国投资的FDI过去70%以上都是制造业,现在来中国投资的FDI70%以上都是服务业,虽受疫情影响,仍保持着较强劲的进入态势。
第五个趋势是国际大三角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出现快速调整。过去美国和欧洲给全球提供市场和技术,东亚给全球提供制造和人力资源,中东和非洲给全球更多提供能源和资源。现在美国再工业化,也就是低端、中端、高端通吃,并且开始强调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大三角的格局正在出现分化,三个角都在向对方的优势领域进行蚕食。
第六个趋势是产业链的东移出现明显加快。这次疫情率先稳定的是中国和东亚地区,那么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率先稳定的也是东亚生产网络。这种情况下就遇到一个很大的矛盾,东亚生产网络趋于稳定开始正常化的情况下,美欧疫情仍处最困难的阶段,美欧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因此东亚的增长模式开始加速调整。这种调整从要素投入增长驱动转向了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从全球制造加工基地开始转向全球市场,从制造业的中心转化成制造服务的双中心驱动。
第七个趋势是全球产业布局的区域化,亚洲现在推动的RCEP最大的特点是包容,最高标准和最发达的经济体可以参与,最低标准和最低的发展程度的经济体也可以参与,也能考虑到地区多样性。亚洲生产网络、产业链和供应链,即中日韩的FTA、RCEP和FTAP这三个区域贸易协定,和美墨加协定、日欧、美欧的协定不一样,不具有排他性,不是高标准、集团化的。所以一个包容的区域贸易协定和地区的开放主义对我们亚洲的产业布局非常重要。
第八个趋势是养老健康、医药、人工智能三个产业的成长性最好。新冠疫情的核心是提高人自身的免疫力,中药的效果很好,中西医的结合非常重要。排第二的健康,是大家发现提高免疫力、提高自身的健康,多洗手、早睡觉、保障营养是防范疫情最好的办法。第三个人工智能,当线下所有活动中断的情况下,线上的会议、广交会、谈判和交流,就会促进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因此疫情结束以后,医药、健康和人工智能成为人们预期发展最快的三个领域。
第九个新趋势是产业的布局开始分散化。现在有一个词叫宅,宅在家里以后,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满足宅在家里的人的个性化需求、多样性需求、主观体验的需求和对文化的需求,因此新的贸易、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式产生了。虽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越来越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本地化,但是它嫁接的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是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因此短并不等于没有效率,而是更能满足新需求的痛点。
第十个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成为产业布局的新增长点。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得较好一个是周边东盟市场,一个是“一带一路”。那么“一带一路”下一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人们非常担心,非洲、拉丁美洲和印度这些亚洲的其他地区会不会成为第三波疫情爆发的区域?会不会出现像美欧面临的疫情蔓延的情况?因此“一带一路”核心的问题是共同联合抗疫。如果新冠病毒在“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不能得到控制,发生了像美欧一样的场景,将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作为新兴市场,国际社会尤其对中国及亚洲来说,需要帮助“一带一路”能够尽早进入科学抗疫、科学防疫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
这十个新趋势有三个因素非常关键。第一个因素是新冠疫情的特点是会造成中断,首先造成消费投资进口的中断,因此这些新趋势其实是和消费、投资消费的新趋势相匹配。第二个是新冠疫情是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斗争,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怎么加强合作非常重要。最后一个因素,想要战胜新冠病毒,科学、技术、创新非常关键。
仅从新冠疫情角度看,哪个地方疫情稳定,这个地方的产业链、价值链就会恢复的较快,经济社会生活的正常化就会快,对外合作就会早。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毫无疑问比较快,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第二波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盟地区也趋于稳定,因此东亚可以稳定中国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和提升价值链的。随着今后新冠疫情究竟会持续18个月还是36个月还是更长,就决定了产业布局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
责任编辑:北山 校对:孙远进
中国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